新晉兩位!“岳陽籍院士天團”集體亮相

2019年11月22日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

2019年新增院士名單公佈

江湖那些事(yyrbjh)發現

其中嶽陽籍院士至少有兩名

他們分別是:彭練矛、向錦武

新晉兩位!“岳陽籍院士天團”集體亮相

彭練矛:男,湖南平江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大學長江特聘教授(納米科學與技術),現年56歲。現任北京大學信息學院“博雅”特聘教授、電子學系主任、納米器件物理與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湘潭大學湖南先進傳感與信息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政協北京市第十三屆委員,國際晶體學聯合會電子晶體學委員會主席,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中國晶體學會、中國真空學會副理事長,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創新聯盟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第三屆中科院傑出青年稱號、全國創新爭先獎、第三屆北京市華僑華人“京華獎”、何梁何利基金獎獲得者。

據江湖那些事(yyrbjh)早前報道,2018年7月11日,在北京大學校園,我市舉行市人民政府科技顧問授聘儀式,聘請彭練矛教授為岳陽市人民政府科技顧問。當時,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愛武為專家頒發了聘書。

新晉兩位!“岳陽籍院士天團”集體亮相

向錦武:男,湖南平江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飛行器設計專家,現年55歲。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無人系統研究院總設計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智能無人飛行系統先進技術工信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已發表學術論文240多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5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何梁何利產業創新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光榮稱號獲得者。

據媒體報道,向錦武的叔父向連生系湘陰縣一中政治高級教師,為湘陰教育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向連生特別注重對子侄輩的教育,他把侄子向錦武帶到身邊就讀。向錦武編入湘陰縣一中1978級90班,1980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機系,1993年獲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機系博士學位,1995年始先後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學院、無人機設計研究所工作。

2018年5月28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江湖那些事(yyrbjh)

注意到,其時,共1300多位兩院院士出席了大會。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岳陽籍“兩院”院士就已經達到了5位!他們分別是——

鍾志華

新晉兩位!“岳陽籍院士天團”集體亮相

鍾志華,車輛工程專家。1962年7月出生於岳陽市湘陰縣。1988年畢業於瑞典林雪平(Linkoping)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曾任國家“十五”863計劃先進製造與自動化技術領域專家委員會委員。曾任湖南大學校長,博士生導師,併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和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工學部委員等學術職務。現任同濟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多年來一直從事汽車設計與製造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主要研究方向為汽車碰撞安全技術、車身衝壓成型技術和模塊化輕量化汽車技術。在國內外主持過多項與上述研究方向相關的理論與方法研究、工程軟件研發、製造工藝與裝備研發和新產品研發等方面的國家級項目、國際合作項目和企業重大研發項目,並提出了多項新理論和新方法,開發了多項新工藝、新裝備和新產品。先後發表論文120多篇,出版著作3部,SCI他人引用200多篇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部級技術發明和自然科學二等獎各1項,發明專利6項。指導碩士生39名,博士生27名。獲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GM(通用汽車)中國科技成就2000年度一等獎、湖南省光召科技獎等其他十幾項獎勵和榮譽稱號。

王眾託

新晉兩位!“岳陽籍院士天團”集體亮相

王眾託,系統工程與管理工程專家。1928年8月出生,原籍岳陽市平江縣。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電機系。曾任大連理工大學管理學院院長、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副理事長。現任大連理工大學教授、知識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50至60年代從事自動化專業建設與自動控制理論計算機應用方面的引進及與研究,做過許多艱苦的開拓工作,70年代後期從事系統工程專業與學位建設,是我國系統工程研究生教育與學科創建人之一。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獲系統科學與系統工程科學技術獎終身成就獎 。

在學科創建初期就開展網絡計劃技術的新方法(決策關鍵路線法)與應用、基於虛擬裝置的煉油企業生產計劃與調度系統分析、元決策理論與應用、智能型交互式集成化決策支持系統等研究,取得顯著效益。曾在維也納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任研究員,主持國際合作項目。撰寫出版過10種教材與專著,在國內外發表過140多篇學術論文與科學報告。現從事所倡導的知識系統工程研究與應用。

馬克儉

新晉兩位!“岳陽籍院士天團”集體亮相

馬克儉,結構工程專家。1933年10月出生於岳陽市,1958年畢業於湖南大學,獲學士學位。1959年至1961年在浙江大學進修鋼結構與彈性力學。曾任貴州省土木學會結構委員會主任委員。後任中國鋼協預應力結構分會理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空間結構委員會資深委員、“空間結構”季刊副主編、湖南大學客座教授(博導)、貴州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貴州大學空間結構研究中心主任。貴州省勞動模範“五一”獎章(1994年、1999年)、全國勞動模範及“五一”獎章(1999年)、貴州省首批省管專家、首批勘察設計大師及首批榮譽核心專家。200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從事結構工程教學、科研、工程實踐50年,出版專著四部,主編參編新型結構體系技術規程三本,發表論文100餘篇,以主持人身份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三項、三等獎六項,全國發明展覽會金牌兩項、全國創造發明競賽一、二等獎各一項、香港孺子牛金球獎一項、國家發明專利23項、實用新型專利36項,合計76項。在四類鋼筋砼空腹型網格結構體系及新型預應力鋼網格結構體系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和進展,並應用於工程實踐達100餘萬平方米,節約資金近億元。

傅依備

新晉兩位!“岳陽籍院士天團”集體亮相

傅依備,核化學與化工專家。湖南省岳陽市人,1929年4月4日出生,中共黨員。1955年9月在原蘇聯列寧格勒大學攻讀研究生,1960年5月獲副博士學位。1960年7月在清華大學任教。1963年2月調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院、歷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副所長,中物院科技委副主任。

負責九院核試驗放化測試任務,突破了許多關鍵技術,滿足了我國發展國防核技術的需要。發明了指示劑診斷聚變和裂變中子能譜和中子總數的方法。主持建立了鋼絲繩快速取地下氣體樣品的方法,為現場速報試驗結果做出了貢獻。負責組建了激光聚變微靶實驗室,研製了一系列慣性約束聚變實驗用微型氘氚靶。在同位素化學、輻射化學和輻射材料改性研究等領域進行了開拓性的研究。提出了庫存鈾鈈金屬和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問題,開創了上述材料在弱輻射場作用下貯存可靠性相關的材料化學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結果,對評估庫存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義。先後培養研究生20餘人,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200餘篇,獲得國家級發明、科技進步等獎4項,部委級科技進步獎14項,院預研基金科技成果獎12項,2003年獲何梁何利科技獎。。先後評為院、部、省勞動模範,1986年獲得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1989年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

楊孟飛

新晉兩位!“岳陽籍院士天團”集體亮相

楊孟飛,空間技術專家。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1962年10月生,岳陽湘陰人。1982年畢業於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獲學士學位,1985年畢業於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獲碩士學位,200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獲博士學位。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探月工程三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

主要從事空間飛行器系統總體、控制系統和高可靠控制計算機等方面研究和開發。提出了空間飛行器月地高速再入返回系統方法,突破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關鍵技術。發明了一種複雜衛星姿態控制方法和裝置,解決衛星甚高精度、強適應控制關鍵科學問題。提出了空間控制計算機容錯方法,創建動態可重構容錯體系結構。曾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創新團隊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部級獎11項(其中一等獎8項)。

漲知識

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增選院士每兩年進行一次。截至目前,中國科學院共有院士833名,外籍院士108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增選院士每兩年進行一次。

2019年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

新晉兩位!“岳陽籍院士天團”集體亮相

中國工程院2019年當選院士名單

新晉兩位!“岳陽籍院士天團”集體亮相

注:資料根據各媒體報道綜合整理,如有遺漏,請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