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第四代?懸!走近常州蘿蔔乾行業顧忠平:傳了三代的顧氏蘿蔔乾

在常州蘿蔔乾行業裡,63歲的顧忠平是小有名氣的一位。

從2015年至今,連續幾年,每年到蘿蔔乾的生產季節就會有記者來採訪他。
每年的11月中旬,就是大量做蘿蔔乾的時候

穿過鐘樓區新閘街道鍾新橋北一片樹林,就是顧忠平的一片蘿蔔天地了。東邊,一畦一畦的蘿蔔地,翠綠色的蘿蔔纓子在太陽下起起伏伏;

傳第四代?懸!走近常州蘿蔔乾行業顧忠平:傳了三代的顧氏蘿蔔乾

西邊的平房是加工區。陽光正好的日子,七八個工人面對面排成兩排坐在走廊下,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天,一塊塊蘿蔔在刀下跳著滾落到盆子裡,一天的工夫就在她們的手起刀落中過去了。

傳第四代?懸!走近常州蘿蔔乾行業顧忠平:傳了三代的顧氏蘿蔔乾

今年秋天天旱,從10月1日到11月15日的一個半月時間裡,常州就沒像樣地下過一場雨。

天天陽光燦爛的日子十分適合晾曬蘿蔔乾。

一年一季的蘿蔔乾醃製,就從每年11月中旬開始。
“不要以為做蘿蔔乾簡單,就這個切蘿蔔的活,就不是誰都能做的。”顧忠平指指遠處蘿蔔地裡一個身影:“我請的那個工人是外地的,她就不會,只能拔蘿蔔。”

傳第四代?懸!走近常州蘿蔔乾行業顧忠平:傳了三代的顧氏蘿蔔乾

請來的工人都是切蘿蔔的熟練工


指導大田作物的農藝師中途轉行,做起了蘿蔔乾
跟新閘乃至鄰近街道那些做蘿蔔乾的人相比,顧忠平有點不同。他算是子承父業,但又不完全是;別人做了幾十年蘿蔔乾,顧忠平原來有自己的本職工作,算是中途轉行:

他以前是新閘農機站的農技員,專門指導小麥、水稻等大田作物的種植,有農藝師職稱,最多的時候要負責指導7600畝水稻和小麥。
新閘蘿蔔乾太有名,出於保護和傳承的想法,2000年的時候,新閘農機站開始試做蘿蔔乾,劃出120畝地專門用來種蘿蔔、醃蘿蔔。顧忠平的父親以前就做蘿蔔乾,他又是不折不扣的新閘本地人,領導覺得由他來傳承再合適不過,就派他去做蘿蔔乾。
顧忠平是真正的蘿蔔乾世家出身。在顧忠平的記憶裡,他家以前有18畝地,一半種水稻一半種蘿蔔。從前,顧忠平的父親做好了蘿蔔乾,會讓母親用籃子背到常州市區的西倉橋一帶售賣,“一天能賣出幾十斤,好的時候上百斤,一斤也賣不出去的時候也是有的。”


很多年後,顧忠平還是覺得,父親的配方做出來的蘿蔔乾,口味偏重,口感偏老。“那個年代大家生活條件不好,普遍吃得鹹。”2000年的時候,生活條件已經很好了,大家普遍喜歡口味淡一點、質地潮一點的蘿蔔乾。
以顧忠平父親的配方為基礎加以改良後,農機站第一年試做了160斤蘿蔔乾,沒有拿出去賣,都分分送送了,請大家試吃提建議。第二年增加到600斤,第三年直接到了3000斤,最多的一年產量達到了18萬斤。那也是至今的頂峰,後來再也沒突破過,現在每年的產量只有2萬斤,因為沒有地方種蘿蔔了。

傳第四代?懸!走近常州蘿蔔乾行業顧忠平:傳了三代的顧氏蘿蔔乾

太陽正好,一排蘆匾上曬的都是蘿蔔乾

他做蘿蔔乾有“三個堅持”,但也會適時開發新品種
做了近20年蘿蔔乾,顧忠平有三個堅持:堅持用常州本地種的“新閘紅”蘿蔔,堅持手工製作,堅持太陽晾曬。他種的“新閘紅”蘿蔔,一直都是自己留種,後來又跟南京農業大學合作,每年對種子進行提純復壯。
人的口味是隨著生活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從前,顧忠平想方設法改良父親口味偏重的蘿蔔乾配方,現在,他卻又想著開發新的“重口味”的蘿蔔乾。去年,顧忠平試著用一種產自山東的綠皮蘿蔔來加工蘿蔔乾,市場反響不錯。今年,他在廠區的地裡種了一些綠皮蘿蔔,醃製的時候加了點辣椒粉,是真正的重口味。“要應對市場競爭,就得研究點新品出來。”
做蘿蔔乾一年就只忙一個月,顧忠平的“顧氏”蘿蔔乾銷售靠口碑,都是認識的親朋好友、老顧客買買,不進超市也不去菜場。每年,忙完蘿蔔乾剩下的大把時間,他跟老伴享受著愜意的退休生活:要麼開著車就近轉轉,要麼帶著老伴外出旅遊,國內國外都去。


顧忠平做蘿蔔乾,是跟父親學的,他的父親又是跟祖父學的,到顧忠平這一代是第三代。他的兒子是不是要學做蘿蔔乾成為第四代傳人?現在還沒有聽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