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男孩死於“微笑”:我們的教育正在毀掉下一代

01

有這麼一個新聞:畢業8年的學生,向學校舉報,當初班主任辱罵他。

16歲男孩死於“微笑”:我們的教育正在毀掉下一代

8年前,盧同學還是一名初中生,班主任就常常罵他,類似“喝啥子水,喝尿”、“父親死了沒人管”……等等。

今年研究生畢業的盧同學,突然在初中的班級群裡激動的控訴了班主任,結果慘被踢出群聊。

經過多方核實,這名升職為副校長的班主任已被撤職。

這件事引發了很大的討論,有的網友說,這也太玻璃心了,誰沒有被罵過,怎麼就你有了心理陰影。

但很多時候,語言是真的具有殺傷力的。

鄭淵潔說:“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孩子沒有尊嚴,學校沒有心靈教育,素質教育流於形式!”

如果孩子長期處於被壓制、打罵的環境之中,他的自尊會受到傷害,並且一輩子都不會忘掉。

16歲男孩死於“微笑”:我們的教育正在毀掉下一代

02

去年有一個16歲的男孩跳樓自殺。

原因只是因為他在開學典禮上笑了一下,訓導主任就在一千多人面前,連續扇了他三個耳光,罰站了一上午。

誰也想不到,男孩毅然的挑跳了樓。

事後,男孩父母接受採訪時表示,微笑是兒子的習慣,並不是故意不遵守紀律,更沒有針對誰。

可惜,無論如何,逝去了的,都無法挽回了。

16歲男孩死於“微笑”:我們的教育正在毀掉下一代

16歲男孩死於“微笑”:我們的教育正在毀掉下一代

16歲男孩死於“微笑”:我們的教育正在毀掉下一代

北師大的石中英教授曾經說過:

“不管引發自殺者採取自殺行為的具體社會事件是什麼,也不管自殺者屬於哪種人格類型,真正直接引發自殺者在某一時刻下定決心結束自己生命的,是人生意義的匱乏感。”

當一個人找不到自己的價值,很容易就會走向極端。而沒有價值,往往是因為成長環境缺乏尊重。

16歲男孩死於“微笑”:我們的教育正在毀掉下一代

03

有研究結果表明,近幾年,青少年自殺率越來越高,最大的原因來自家庭。

某天去接小孩的時候,路過一所小學的大門口。

有個小學生興沖沖地揚起試卷跑到他媽媽身邊,滿臉“求表揚”的表情:“這次考試我拿了98分!”

然而,他得到的並不是媽媽的誇獎。

只見他媽媽皺起眉頭,嚴厲地責問:“就差兩分就滿分了,你有反思那兩分怎麼被扣的嗎?”

媽媽這樣的回應,孩子就像是冬日裡被潑一盆冷水,得了個透心涼。

那孩子當場耷拉著腦袋,隔老遠都能感受到他的難過。

16歲男孩死於“微笑”:我們的教育正在毀掉下一代

我是心疼那個孩子的,他帶著自己的成就,期待著媽媽的讚揚,得到的卻是“你還不夠好”的冷臉。

這個打擊實在太大了,因為現實告訴他——他還沒有資格被愛

孩子為了讓自己“有用”,會拼命地要去做最優秀的那個。

如果做不到,就緊張、焦慮,甚至感到恐懼。

討好型人格,就這樣形成了。

16歲男孩死於“微笑”:我們的教育正在毀掉下一代

04

我們很多人,都曾是那個被傷了自尊的孩子。

父母少有給予我們肯定,使我們有著自卑情結,不夠自信,甚至形成討好型人格。

我們若是不曾覺察,這些傷痛將會伴隨我們一生,有意無意地複製給下一代。

16歲男孩死於“微笑”:我們的教育正在毀掉下一代

那麼,如何才能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呢?

蘭海說:“不被家長信任的孩子,很容易產生自卑感,會覺得自己什麼事情都辦不好。”

而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將充滿自信和安全感

在充滿愛和信任的環境下長大,孩子將會更加積極快樂、有所成就。

16歲男孩死於“微笑”:我們的教育正在毀掉下一代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吸取養分的過程。

被理解和支持的孩子,會有無限勇氣面對一切挑戰。

心理學家羅傑斯說:“最好的愛,是無條件的愛。即不管外在條件如何,我愛你,僅僅因為你是我的孩子。”

許多孩子自卑、脆弱、沒有安全感,源於沒有尊重的教育。

而給孩子最好的尊重,就是接納他,信任他,理解他。

16歲男孩死於“微笑”:我們的教育正在毀掉下一代

無論孩子是否符合你理想的標準,你都應給予無條件的愛:

讓他展露真實的自己,自由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讓他不必擔心自己會被嘲笑、指責和拋棄,

讓他知道,不管他是什麼樣子,你都會愛他。

共勉。

想要了解更多專業、好玩、實用的心理學知識,歡迎右上角點擊【關注】,【泛心理課堂】專注為您推送心理學精選內容哦!

限時免費,點擊進入【煩惱傾訴樹洞】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加入後即可獲贈乾貨大禮包,前100名限時0.1元加入泛心理社群;無論是職場上,還是家庭中,無論是青年職場,還是寶媽寶爸,步入中年,我們都能以最專業的內容及答疑幫你走出煩惱,重回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