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引領生豬產業 托起宜君群眾致富夢

走進宜君縣棋盤鎮馬泉村,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漂亮的現代化豬舍,走近之後,並沒有聞到想象中刺鼻的味道,豬場內部環境乾淨整潔,室內通風良好,光照充足。仔細看時,豬仔們有些在三兩成群“撒著歡打著滾”;有些在懶洋洋地曬著太陽“打著盹”,還有些在愜意地享受美食,嘈雜的叫聲不絕於耳。

“自從我們馬泉村與新希望集團合作建設了生豬育肥場,村集體經濟收入連年見漲。今年豬肉價格好,我們出欄了兩茬育肥豬,其中第一茬出欄528頭,毛收入12.68萬元,第二茬出欄584頭,毛收入20.2萬元,除去養殖人員工資和水電等運行費,兩茬豬純收入在23萬元左右,不但極大帶動了村集體經濟發展,也使村民們拿到了分紅,嚐到了甜頭,村上的公益事業經費也有了著落,現在大家都在鉚足幹勁往前奔!”馬泉村支部書記張凌忠樂呵呵地說道。 馬泉村位於棋盤鎮以東7.5公里,距宜君縣城40公里,全村273戶1037人,其中貧困戶65戶213人,主導產業以玉米、核桃為主。長期以來,基礎設施落後,交通不變,屬於宜君縣的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戰打響後,馬泉村在銅川市政協的幫扶下,系統謀劃,精準施策,積極調整發展思路,成立村集體經濟組織,先後建設生豬育肥場、光伏發電基地, 投資50萬元入股到宜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展肉兔養殖,享受資產收益,村集體經濟逐步發展壯大,水、電、路、訊、寬帶等關係民生的基礎設施全部到位,環境衛生大幅提升,2018年實現整村脫貧退出。如今的馬泉村“下雨天走路鞋也不泥了,晚上串門子再也不用打手電了,泡的茶也有味道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以前我種植玉米、核桃,收入較少,加上家庭負擔重,成了村裡的貧困戶。這幾年,有了脫貧攻堅的好政策,村上建起了生豬養殖場,我和老伴都在這裡當飼養員,2個人一個月工資6000元,比我種地的收入翻了幾番,而且還能領到分紅,這是我前些年做夢也不敢想的!感謝黨的好政策,我今後還要多學習養殖知識,一定要把咱村上的豬養好,讓更多的貧困戶收益。”馬泉村貧困戶姚拴虎激動地說道。 據瞭解,棋盤鎮馬泉村是宜君縣生豬育肥產業扶貧基地之一,像這樣大規模的生豬養殖場,全縣共有11個,是宜君縣與新希望集團簽定的農業產業化循環經濟建設項目。總投資5億元,分三期建設,一期已建成存欄500頭生豬育肥場11個,完成投資1500萬元,投產9個;二期計劃投資3.35億元,在雲夢鄉南古村建設9000頭能繁母豬繁育肥場1個,配套建設汙水處理和有機肥生產中心,於2019年6月份啟動實施,計劃年底前投產;三期計劃投資1.5億元,由企業自建大中型育肥場4個,目前正在選址。該項目按照現代規模化養殖場建設要求,設計採用自動上料,虹吸排糞,頂部通風,水簾降溫等工藝,安裝密閉式堆肥反應器等設施,配套建設汙水處理和有機肥生產中心,最大限度減少環境汙染,為發展綠色生態循環農業奠定了基礎。 新希望集團始創於1982年,位列中國500強企業前茅,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子公司超過600家,集團資產雄厚,在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發展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2018年與宜君縣達成生豬養殖合作意向。宜君新希望生豬養殖資金籌措和運營管理按照“1+1+1+N”(政府+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N個貧困戶)的模式,利用政府產業扶持資金啟動建設生豬育肥場,新希望集團優先提供豬仔、飼料、防疫、技術培訓等,由村集體經濟組織代養,育肥後,公司以市場價統一回收育肥商品豬,養殖風險由企業承擔,收益歸村集體經濟組織,貧困戶和非貧困戶按照股權佔比享受收益分紅。 新希望集團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不忘社會責任。2019年受非洲豬瘟影響,全國生豬產能下降,面臨嚴峻考驗,新希望集團不等不靠,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一是設立防控非洲豬瘟補貼,根據豬舍條件和飼養情況,給予20—50元/頭補貼;二是根據市場豬價行情,給予養殖場代養費上浮10%;三是第一年10月份至第二年2月份上豬的養殖場,給予15元/頭的取暖補貼,最大程度讓利養殖場,充分調動了養殖積極性,保護了生豬產能,提高了養殖效益,使宜君生豬產業得到快速發展。通過公司的引領作用,與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在運營中實現雙贏。

兩年來,全縣通過發展生豬養殖已帶動2544戶7980人實現脫貧。 新希望生豬養殖打破傳統養殖模式,改變了宜君群眾的觀念,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打開了群眾脫貧致富門,推動了畜牧業規模化、組織化、市場化發展,對持續做大做強畜牧產業、鞏固脫貧成效、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具有重大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