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脫貧攻堅——扶貧扶志扶智在行動 喜看老樹展新顏

  “白露到,竹竿搖,小小核桃滿地跑。”9月正值核桃收穫季節,在宜君縣哭泉鎮馬前堯村,孫小軍正在自家的核桃園裡忙著採收。

  受到清明期間“倒春寒”影響,今年核桃嚴重減產,但孫小軍依然樂呵呵地幹著活兒。“我現在採收的是老品種的核桃,這些核桃樹主要生長在核桃園的邊緣位置以及路邊。核桃園裡大量的核桃樹已經嫁接了口感更好、市場價更高的新品種,長勢很好,明年應該就掛果了,再過兩年就進入盛果期了。到時候,不愁賣不上好價錢。”孫小軍告訴記者。

  難以想象的是,幾年前,同樣是在這個核桃園裡,孫小軍時常愁容滿面,有時候甚至會一個人坐在地頭哭泣。

  孫小軍是貧困戶,家中有5口人,父母和妻子均有傷殘,兒子只有8歲,家庭經濟重擔壓在他一個人身上。雖然家裡種了60畝核桃樹,但是由於缺少技術、缺少資金投入,核桃品質不佳,長期賣不上好價錢,一家人的生活異常艱辛。

  轉機發生在2016年。“在宜君縣,核桃收入佔到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的30%,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種植核桃樹的有2088戶,核桃種植面積有7151畝,戶均3.4畝。由於缺乏資金、技術、勞動力,大多數貧困戶的核桃園管理粗放、產量較低、效益較差。對此,宜君縣希望探索出一條符合本地實際的幫扶貧困戶發展核桃產業的路子。”宜君縣核桃產業辦公室主任陳金海表示。

  2016年1月,陝西益豐源農林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在宜君縣成立。在宜君縣核桃產業辦公室的指導下,公司著手開展核桃產業精準扶貧。公司確定了“公司+合作社+貧困戶+基地”的運營模式,通過注資的方式幫助合作社壯大自身規模,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整合分佈在各鎮、各村的專業技術人員,支持合作社建立起技術服務隊,為貧困戶提供託管服務和技術指導,包括嫁接改良、整形修剪、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治等;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進行核桃收購,解決貧困戶的核桃銷路問題;建立起核桃種植基地,作為各項技術的“試驗田”,為全縣的核桃產業發展作出引領和示範。

  “以前栽下核桃樹之後,就是等著樹自然生長、結果,誰會想到還要有許多管理措施?”孫小軍回憶說,一開始的時候,許多村民不太能接受託管模式。他自己雖然對於這種模式也感到陌生,但是合作社免費嫁接改良核桃品種的承諾讓他動了心。

  “相比老品種的核桃,‘清香’品種的核桃個頭更大、口感更好,市場價格也更高。我曾經找人嫁接過一些,但是60畝核桃樹如果都嫁接,估計需要三四萬元,以我家的經濟條件根本負擔不起。現在有合作社免費給我們嫁接,我當然要試試看了。”孫小軍說。

  於是,孫小軍成了第一批與合作社簽訂協議的貧困戶之一。宜君縣鑫鋒核桃專業合作社的技術服務隊為孫小軍先行嫁接改良了一批核桃樹。除了除草和採摘,整形修剪、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其他日常技術活兒都由技術服務隊負責。

  “沒想到,在技術服務隊的幫助下,老品種核桃的產量比以前提高了差不多一倍。嫁接了新品種的核桃樹長勢也都很好,它們生長3年左右將開始掛果,5年左右將進入盛果期。”孫小軍喜形於色,“老品種的幹核桃每公斤能賣12元左右,新品種‘清香’的幹核桃每公斤可以賣到20元以上。目前40畝核桃樹已經嫁接完成,按每畝產量100公斤保守估計,一年能收入8萬多元呢,這讓我們全家的日子有了奔頭。”

  看到孫小軍這樣先“吃螃蟹”的人嚐到了甜頭,越來越多的貧困戶開始主動要求加入到託管行列。宜君縣鑫鋒核桃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曹太峰說,加入合作社的貧困戶逐年增多,目前達到164戶。據陝西益豐源農林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宗敏介紹,目前公司下屬4家合作社,共與606戶貧困戶簽訂託管、訂購協議,這些貧困戶分佈在宜君縣的5個鄉鎮、51個村。

  “我們不僅通過託管的方式解決了貧困戶缺乏資金、技術、勞動力的問題,還致力於讓他們自己掌握技術,長期受益。根據我們掌握的情況,和公司下屬合作社簽訂合作協議的貧困群眾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都有能力掌握技術。無論是這部分人,還是那些因為疾病等原因無法自己種植和管理的貧困戶,都能夠在公司和合作社的幫扶下把核桃產業發展得更好,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劉宗敏說。

  一棵棵核桃樹,承載著宜君縣諸多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夢想。在技術服務隊的幫助下,部分貧困戶已初步掌握了核桃園管理技術,能夠單獨進行修剪、施肥等工作。而藉助陝西益豐源農林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搭建起的線上線下營銷平臺,貧困戶種植的核桃可以銷售到全國20多個省份,這給脫貧致富帶來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