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味——大荔爐齒面

舌尖上的美味——大荔爐齒面

幾次身臨大荔縣城,各種緣故,都沒能吃上一碗爐齒面。今年三八,愛人給了我個別樣節日,駕車載著我和父母,專去大荔吃爐齒面。

祖國強大,交通發達,富平到大荔,八九十公里,驅車只個把小時。車輪疾馳,窗外景色一晃而過,依然能看清路旁柳枝鵝黃,杏苞泛紅。

父母年歲大,冬日窩在家裡,看著車窗外移步換景,小有興奮,感嘆自己比歷史上的皇帝都牛氣。車載導航不停播報,每到十字路口,都會提醒行車路線,母親說“看不見說話的小人,還能的不行”,我和愛人聽著,笑而不語,父親壓低聲音,給我母親說“是科技發達了,北斗給咱當嚮導呢”。

說話間,車駛出了韋莊高速路口,記得之前去同州湖的路邊,有家爐齒麵館,由於拆遷,車到跟前,原來的街巷已大變模樣,忙用導航搜了下,爐齒麵館不遠就有,按照提醒泊好車,並未看見宏偉的店鋪,尋前尋後,才發現一家賣爐齒面的小店,門頭不大,一間門臉,掛牌大荔特色餐飲店008,黑底金字:大荔合作飯店。

舌尖上的美味——大荔爐齒面

別憑門臉和不起眼的門額小瞧這家店,挑開塑料透明門簾,兩排共七張桌子,窄小的桌子,每桌緊緊湊湊的只能坐四個人,擁擠是我看到的,父母年邁,腿腳不好,得趕緊佔座位,好在客流來往如水,出出進進,分分鐘就有了空桌椅。

攙扶父母坐定,發現東牆別有洞天,門洞裡忙碌著幾位師傅,稱滷肉的,切豆腐絲的,烤餅的,擀麵的,據各人所點爐齒面的碗數,給出面數卡片,點餐者擠進擠出,師傅們有條不紊,忙而不亂,月牙餅子滷肉豆腐絲,付了款,各自端出,然後拿了出面卡片,自到後院鍋臺邊排隊領面,你三碗,他四碗,我五碗,下面的師傅按一家所買爐齒面的碗數,依次不亂的給翻滾的麵湯鍋裡下著面,用筷子輕輕撥動,又極快速的用竹笊籬,連湯帶面撈進大瓷碗裡,復又添水下面。

舌尖上的美味——大荔爐齒面

等面的功夫,我才真正看清爐齒面的模樣,一打打極薄的、像爐齒形狀的面片,一層層碼在四方不鏽鋼盤裡,任由下面師傅依據各家卡片上的數量,下面入鍋輕輕撥動,快速撈出,動作嫻熟優美。

舌尖上的美味——大荔爐齒面

調味師傅就在邊上,從下面師傅手裡接了一碗碗帶湯的爐齒面,清湯微乳,面薄如蟬翼,透亮筋光,猶如凝脂白玉。一把小勺在師傅手裡,依次在八九個盛著油鹽醬醋,辣椒香菜蔥沫的料碗裡舀著,輕輕點在爐齒面上,瞬間盛著爐齒面的碗裡,花碎散開,溢出香味,點點的紅,點點的綠,清逸靈動,雖不及岐山臊子面的紅油汪汪,卻有了勝出一籌的清新。

舌尖上的美味——大荔爐齒面

排隊等面時,才發現調料櫃同側偏處,還是一間房門,我扭頭側身往裡探了探頭,裡面也是坐滿了待吃麵,或正吃麵的客人。整個飯店,人是來來往往,各自端面,吃完離去,還有新進門的,沒有門迎招呼迎客送客,只有絡繹不絕來此的食客。

舌尖上的美味——大荔爐齒面

我小心翼翼地端了一碗碗麵,給父母給愛人,當我端了面給自己時,已饞的口齒生津,急不可待地用筷子攪動了一下,先挑了塊片面,送入嘴裡,滑爽柔筋,酸辣微浸,幽幽淡淡,吃口面,喝口湯,辛辣不淹喉頭,就著陳鍋滷湯烹煮的酥爛滷肉,香而不膩,潤而不油,吃著烤的焦黃的月牙餅,皮酥裡嫩,面與湯,肉與餅,一盤油炸豆腐絲金黃露白,與幾片紅辣椒和青白蔥絲拌在一起,每一口的滋味,都是清爽無比。

舌尖上的美味——大荔爐齒面

整個小店,除過滷肉和豆腐絲,沒有其它配菜,除過廚房裡忙碌的操作員和收銀者,看不到一個服務員,地界雖不向陽,食客如潮,一撥離去,一撥又湧進門來。

看著我愛人、父母,還有其他客人,津津有味地吃著爐齒面,月牙餅,額頭沁亮,臉暈紅光。我再一次認真地環視這家小店,沒有奢侈地裝修,沒有特色的酒品涼菜,就只有爐齒面,月牙餅,滷肉,豆腐絲。

爐齒麵湯清面少,我想才配了月牙餅,滷肉、豆腐絲,一葷一素搭配,吃肉不吃肉的人皆能照顧到,無論貧富,都可擁有爐齒面唇齒留香的回味。

爐齒面生意興隆的秘訣是什麼?我想傳承固然很重要,但也離不開爐齒麵人的精益求精,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做實,重複不厭做到極致,一個小小的爐齒麵館,客流不息,想必“好久不怕巷子深”也就是這個理。吃罷爐齒面,順道陪父母同洲湖小轉,看著碧波滴翠的水面,八十二歲的父親說“不虛此行”。(吃在大荔服務中心)

作者簡介:惠曉紅:中共黨員,退休在家。祖籍富平,出生新疆,七十年代隨父母轉業回到富平,學習、工作、生活都在這座人文小城。閒暇喜讀書寫文,有作品發表在報刊:人民日報社市場報的百姓週刊、北京勞動午報、西安晚報、讀者報、東南早報,五鳳溪報等二十多家報刊,並有作品在渤海風,渭南詩刊、富平文學、石川河、石川河,我的母親河等雜誌、書刊及諸多微信平臺發表。愉文之樂外,陪伴父母,參與公益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