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百名歌星演唱會:內地樂壇歷史性的一次演出

1986年的百名歌星演唱會,是中國歌壇的重要事件,流行歌手首度大規模亮相,崔健唱出了搖滾第一聲,之後中國歌壇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這個極具歷史意義的演唱會背後的故事也挺有意思。

70年代末80年代初,鄧麗君的“靡靡之音”通過“敵臺”和地下渠道傳入內地,一度被定性為黃色歌曲,李谷一模仿鄧麗君的氣聲唱法演唱《鄉戀》被各大媒體批判,歌曲一度被禁。但經歷過特殊年代的壓抑,流行歌曲的燎原之勢已經無法抵擋(那時候還叫通俗歌曲)。83年《鄉戀》在春晚公開演唱,85年威猛樂隊來華演出,那幾年中國出版磁帶的音像公司增長到300家。。。一切都在發生著變化。

1986年百名歌星演唱會:內地樂壇歷史性的一次演出

80年代初,很多流行歌曲被稱為“黃色歌曲”

1985年邁克·傑克遜召集45位歌手錄製了一首公益歌曲《We Are The World》,為埃塞爾比亞的饑民募款,這是當年轟動全球的事件。不久之後,臺灣的羅大佑也模仿這種做法,創作了公益歌曲《明天會更好》,並召集60名歌手共同演唱,這首歌引發的一系列討論,當年在臺灣也是非常轟動。

1986年百名歌星演唱會:內地樂壇歷史性的一次演出

1985年臺灣60位歌手合唱公益歌曲《明天會更好》

1986年初,中國錄音錄像出版總社的錄音師張丹麗去廣東探親時,帶回一盒水貨磁帶,正是《明天會更好》專輯,聽完之後大為震撼:臥槽牛逼,這才是我要做的歌曲。

張丹麗把這個歌拿去給中錄音樂編輯吳海崗聽了一下,吳海崗聽完也無比激動:要不咱們也弄一個?人家60個,咱們就弄100個歌手。

中錄直屬於文化部藝術局,當時的社長孟希非、編輯部主任丁穎都比較開明,吳海崗的想法很快獲得了他們的首肯。最初的計劃是弄一首“大歌”,請100位流行歌手來合唱,然後錄一盒暢銷的磁帶。

不久之後吳海崗在《參考消息》上看到1986年是“國際和平年”的消息,他馬上想到,這首歌可以跟這個事掛鉤,搞個“百名歌手獻禮國際和平年”的名頭。

但名頭不是隨便可以安的,得有官方背書,“國際和平年”是聯合國提出的,所以這事得找外交部,剛好吳海崗有個戰友的父親在外交部,問了一下,恰巧他們正在策劃國際和平年的活動,那這事就太適合了。

接下來就是寫歌了,“國際和平年”的宏大主題加上“百名歌手”的龐大規模,這歌一般人整不了,得是谷建芬、施光南這樣的大牛才能hold得住。但這些大咖有個問題,就是太正統了,中錄還是希望搞一首更年輕,更有時代感的歌曲,講白一點的就是更流行、更時髦、更好賣的,別又給整成《在希望的田野上》了,畢竟那時候港臺歌曲在民間已經很火了,老百姓愛聽的是這種。

錄音師張丹麗有個男朋友,在東方歌舞團搞創作,小夥子外形挺酷而且很有才華,他就是郭峰。吳海崗跟他也合作過幾回,印象很好。郭峰腦子比較靈活,對歐美、港臺的流行歌曲研究比較多,寫的歌很活潑,而且他受過正規音樂教育,古典音樂功底也不錯,也就是說,他寫歌不但可以很時髦,又不會跑偏了搞得太另類,可以說是非常合適的人選。剛好郭峰那時候創作了一首《走向明天》,本來是要給韋唯唱的。聽說可以找這麼多人一起唱,郭峰也很激動,於是回去改巴改巴,把這首流行單曲改成了三個樂章的套曲,形式上更宏大了,但流行的那個味兒沒有變。

1986年百名歌星演唱會:內地樂壇歷史性的一次演出

郭峰

郭峰作曲還行,作詞就差點意思了,那時候有個叫陳哲的小夥子常給人寫歌詞,陳哲也是神人,他是工人出身,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個文字天才,寫的歌詞極具洞察力,而且充滿哲理(代表作:《血染的風采》《黃土高坡》《同一首歌》),陳澤在首鋼這麼好的單位辭職不幹了,偏要寫歌,在那個年代絕對屬於異類。音樂編輯吳海崗正是看中他的才華和個性,所以請他來作詞。

作為資歷尚淺的年輕人,接到這麼個大活本來是挺高興事兒,但找到陳哲的時候,他磨磨唧唧,並沒有一口答應。陳哲倒不是對自己的創作能力不自信 ,他知道這個事一堆領導盯著,未必能按自己的意願去寫。

來來回回談了幾次,陳哲答應試試。他理解的這首作品應該是有使命感、有力量,但又是溫暖的,與意識形態無關的。在與郭峰以及中錄的編輯統一了主題與方向之後,就開始關起門來創作了。

郭峰是東方歌舞團的人,為了搞中錄的這個事,被佔用了很多時間,中錄這邊得跟東方的領導王昆打個招呼。王昆是很敏銳的人,思想也比較開放,一聽這事挺有意思,就說既然要找這麼多人來錄歌,不如順便搞一臺晚會。中錄當然求之不得,晚會一搞,這影響力大了,那磁帶肯定更好賣。不過當時唱流行歌曲在官方層面還是比較敏感的,相關部門有個規矩,公開的文藝演出,超過三個流行歌手同臺就不給批了。

好在王昆的丈夫是文化部副部長,她一出手,這事很快搞定了。與此同時,中錄這邊四處物色歌手,東方歌舞團先推薦了一批,接著全國各地又找了一圈,當年17歲的東直門中學女生王菲已經出過翻唱的磁帶,也在考察範圍之內,中錄編輯確實找過她,但最後定的128位歌手中應該是沒有她。

1986年百名歌星演唱會:內地樂壇歷史性的一次演出

王菲16歲時就出過翻唱專輯

這期間,陳哲第一版歌詞寫了一半,中錄的人先拿著半成品去給一位資深作詞人看了一下,結果這位老前輩給的意見是:歌詞連主謂都沒分清,寫的過於朦朧。中錄編輯聽完直接懵逼了,歌手都找齊了,眼看就要錄音,演出的日子也近了,歌詞不行,事兒就大了。情急之下找了經驗豐富的作詞人王健來救場,讓她三天趕一稿新的歌曲。換人的事陳哲根本不知道,他還在家裡絞盡腦汁寫另一半歌詞。

王健的歌詞寫完後,給各方面領導看了一下,大家挺滿意,但郭峰本人和中錄的編輯都不滿意,歌詞大毛病沒有,但還是太“高大上”了,這不是他們想要的東西。

5月4號那天,準備錄音,歌手都到齊了,中錄編輯還是通知了陳哲,主要是想看看他的態度,如果陳哲的作品牛逼,而且他自己也堅持的話,或許還能再用回他的版本。

陳哲到錄音室才知道有人寫了另一個版本的歌詞,他一看那歌詞就急了,這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嘛。他在現場發了一通牢騷,然後默默從口袋掏出了一張紙,雖然還沒寫完,但前幾句念出來,現場就沸騰了:

想起來是那麼遙遠

彷彿都已是從前

那不曾破滅的夢幻

依然蘊藏在心間

是誰在默默地呼喚

激起了心中的波瀾

。。。

郭峰當場就瘋了一樣:臥槽,就是這個,就是這個。

從特殊年代過來的中國人最需要什麼,是一種溫暖的釋放。“輕輕地捧著你的臉,為你把眼淚擦乾,這顆心永遠屬於你,告訴我不再孤單。。。”這樣的歌詞才是最能擊中人心的。

當天,陳哲連夜寫完了剩下部分的歌詞。中錄也作出了大膽決定,就採用這版歌詞了!不過王健那版的歌名保留了下來,《讓世界充滿愛》這個名字,大家都覺得非常好。

百名歌星演唱會定在5月9號在工體舉行。5月6號,128位歌手在東方歌舞團舉行了誓師大會,當時內地最優秀的一批流行歌手全在其中了。韋唯、毛阿敏、田震、成方圓、朱樺、李玲玉、蔡國慶、孫國慶,之後的許多年,仍是流行歌壇的中堅。崔健、丁武、王迪則是日後搖滾圈大神級別的人物。17歲的常寬那時候剛在日本舉行的世界音樂節中拿到大獎,炙手可熱。。。王昆在誓師大會上講話:隨著人民生活越來越好,通俗歌曲的發展誰也不能阻擋,我們將要做的這件事的意義,遠不是在座的每一個人,包括我,在今天能夠預見到的。大會結束,大家合了個影,這張照片後來就是《讓世界充滿愛》專輯的封面。

1986年百名歌星演唱會:內地樂壇歷史性的一次演出

百名歌星合影

1986年5月9日,除了東方歌舞團的歌手統一坐大巴到演出現場,其他歌手都是自己坐公交或者騎自行車來的。能容納一萬人的體育館早早就坐滿了。由於時間倉促,舞臺十分簡陋,之前沒搞過這麼大規模的演出,幾個單位都找不到符合要求的現成設備,十幾臺大音箱還是797廠連夜趕製的。

演唱會8點開始,開場就是百名歌手合唱《讓世界充滿愛》,大家穿著統一的服裝上臺,上身工裝夾克,男的黃色,女的粉色,下身牛仔褲。音樂響起,當歌手趙莉唱出第一句歌詞,現場就沸騰了。這首歌三個篇章17分鐘左右,唱到後面重複的部分,觀眾已經能跟著合唱了。

1986年百名歌星演唱會:內地樂壇歷史性的一次演出

演出現場

之後是歌手獨唱,唱了不少當時的流行歌曲,現場氣氛一直非常熱烈。演唱會快結束,崔健端著吉他衝上舞臺,他換了一身衣服,上身是藏藍色中式罩衫;下身是肥大的黑棉褲,褲腿一高一低——據說不是故意搞造型,是換裝的時候太急了,一邊褲腿套進了白襪子。 “我曾經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崔健用西北風沙啞嗓音一聲巨吼,現場就炸了。。。那是崔健的第一次公開演出,第一次唱《一無所有》,中國搖滾樂,就這麼毫無預兆地橫空出世了。

1986年百名歌星演唱會:內地樂壇歷史性的一次演出

崔健演出

1986年百名歌星演唱會:內地樂壇歷史性的一次演出

崔健造型

由於這不合規矩的神曲來的突然,臺下領導一下子也有點懵,藝術局領導聽了幾句拂袖而去。當晚到場的還有中顧委、中聯辦、文化部、北京市委各單位的領導,東方歌舞團和中錄作為主辦單位,相當緊張,好在王昆還是有點面子,其他領導都沒走,結束之後還上臺和歌手們親切握手。

總的來說,這場演唱會非常成功,雖然前面合唱部分因為技術原因用了錄音,但現場氣氛一點沒有影響。當晚北京電視臺進行了全程錄製,之後這場演唱會廣為人知正是因為北京電視臺播出了實況錄像。10月24日聯合國推出獻給國際和平年的24小時候全球大聯播,這場演唱會的片段也被中國選送,在全世界範圍內播出。

這次演唱會之後,以往對流行歌曲的各種限制被徹底打破了,內地歌壇步入了飛速發展的軌道,在崔健引領之下搖滾樂風起雲湧,直至90年代的大爆發。。。而《讓世界充滿愛》之後還被反覆唱起,成為中國流行樂壇最珍貴、最令人難忘的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