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往事:濟南解放初中學生畢業留影,彌足珍貴

學校往事:濟南解放初中學生畢業留影,彌足珍貴

這張照片記錄時間是1949年6月2日,至今已有70年了。它是濟南三中第一屆初中生畢業合影,師長有第一任校長綦際霖先生,第一任黨支部負責人翟瑞夫同志,還有教育名師王明倫、瞿亞先、盧宗文、楊曰成、鄒潛廬、王炳仁、葉子純等。留影處大概是小操場一側的大教室前。小操場是清末初建時三個大講堂位置,大講堂估計戰爭期間炸燬了,以後師生們整理舊廢墟,建成了學生們活動排球及小足球的運動場,師生們親切稱它“我們的小操場”。三中有幾個同學們津津樂道名詞:小操場、大操場、小樹林、嚮噵牆報、藝術長廊、數學園地,這些都是學生們下課或課外活動的時候最願去的地方,往往“人山人海”的,場面很熱鬧。小樹林在小操場的北鄰,樹林裡有小石凳、石桌,是學生背課文、討論設計班級活動的地方。小樹林下即是校運動場,三百米跑道,是當時濟南城最大田徑場。田徑場北鄰是八塊籃球場,課外活動時間,常常有籃球賽。小操場西鄰的大教室的東山牆,是三中學生會主辦的《嚮噵》牆報,有三、四個黑板大,牆報內容豐富,常有詩篇、散文、文學短評等在上面刊登。下課的時候,同學們集中在牆報前,議論紛紛的,久久不能離去。

說說師長們吧。校長綦際霖是舊制高等師範學堂畢業,從教時間較早,任職過不少學校,例如省立一師、省立四中、正誼中學、立達中學等學校,是山東教育界名家。解放初掛職不少單位,有濟南紅十字協會會長,濟南書法協會會長,濟南中蘇友好協會,濟南民進等十一個單位。翟瑞夫同志職務應該是副校長,解放初公立中學副校長即是黨內負責人,職責挺大的。他還是濟南文教部黨委委員,書記是夏仲農同志。翟瑞夫同志是昌邑人,1932年參加黨的工作,是位老黨員。在校期間重用舊知識分子,被指責為“右傾”,後調至濟南民政局任職局長,五十年代因病去世。王明倫老師是濟南教育界老人,三十年代在杆石橋校園的省立一中任職訓育主任,抗日戰爭爆發,流亡四川綿陽,輾轉到了安徽阜陽九十二軍部政治科,九十二軍軍長李仙洲將軍建立國立二十二中學,派王明倫任職學校訓育主任。抗戰勝利後教育復員回到濟南,任職省立中學校長。他是清華大學畢業,據說和當時的山東教育廳廳長李泰華是清華大學的同學,關係挺好的,解放初任職濟南三中。盧宗文老師是體育老師,他也是省立一中老教員,抗戰期間和省立一中師生西遷流亡,受了不少苦。解放初又回到杆石橋校園(濟南三中)。據說他參加過奧運會,每每說起過去往事,眼含熱淚。瞿亞先老師是音樂老師,他也是省立一中原教員,抗戰期間西遷流亡,他建議學生們成立一支學生抗日工作團,以後工作團發展成學生藝術劇團,名“狂飆劇團”,在流亡途中,宣傳抗日,演出很多節目。瞿老師也是這個班班主任,他給本班起名為“鍛冶廠班”。起初不明白“鍛冶廠”什麼意思,後拜訪省立一中老校友後,知道它的含義。“鍛冶廠”是抗戰期間省立一中流亡時創辦的省立一中校刊名,主編是李廣田老師,刊名也是李廣田老師起的。李廣田與瞿亞先在流亡途中同宿舍,同是青年才俊,非常要好。瞿亞先老師回魯後,回到原省立一中校址的濟南三中任職,做班主任就給自己班起名“鍛冶廠班”,意指青年學生要在“社會大熔爐裡鍛冶成長”。

這張老照片有七十年了,記憶著學校的事情不少,現記錄的只是一部分,還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