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一縣,地處我國大陸最南端,為省內最古老縣份之一

廣東省,位於我國大陸南端,歷史上因處於廣信之東而得名,秦始皇平定嶺南後開始納入華夏版圖,兩宋時曾設有廣南東路,明初正式設省稱廣東省。經過兩千多年的移民與開發,廣東省不僅形成了獨特的“嶺南文化”,現在成為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也是我國人口最多的省份。

廣東一縣,地處我國大陸最南端,為省內最古老縣份之一

秦始皇平定嶺南後於嶺南之地置南海郡、象郡、桂林郡,今廣東省域分屬三郡,大部屬南海郡,此為廣東建制之始。當時,今廣東省境內僅有番禺、龍川、四會、博羅等四縣,秦末漢初為南越國地,漢武帝平定嶺南後又將南海國分為九個郡,今廣東境內也增設數縣,其中位於就有現在位於我國大陸最南端的徐聞縣。

廣東一縣,地處我國大陸最南端,為省內最古老縣份之一

徐聞縣,位於我國大陸最南端,地處雷州半島南端,東、西、南三面環海,南面與海南省隔瓊州海峽相望,現為湛江市轄縣。徐聞歷史悠久,不僅是廣東省最古老的縣份之一,也是雷州半島最早的縣,不僅曾為郡治所在,也曾為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自古以來為兵家駐防和商旅之要地。

廣東一縣,地處我國大陸最南端,為省內最古老縣份之一

秦始皇平嶺南後,徐聞為象郡地,後屬南越國,漢武帝滅南越國後於今徐聞西南討網村置徐聞縣、合浦郡,徐聞縣轄今雷州半島之地且為合浦郡郡治。東漢時,合浦郡移治合浦縣,徐聞縣仍為合浦郡地,三國時曾為珠崖郡郡治所在。南北朝時期,徐聞縣建制變化頻繁,縣名、縣治多變,曾稱樂康、齊康、隋康等名,隋朝時曾設徐聞郡,唐初郡廢並改隋康為徐康縣,先屬東合州,後屬雷州。

廣東一縣,地處我國大陸最南端,為省內最古老縣份之一

五代、兩宋,今徐聞縣地均屬雷州,其中北宋初徐聞縣併入了海康縣,南宋時復設。元朝時,徐聞轄屬湖廣行省雷州路。明初,徐聞縣屬廣西行中書省雷州府,洪武二年(1368年)改屬廣東,此後及清朝時期徐聞縣均為廣東雷州府所轄。

廣東一縣,地處我國大陸最南端,為省內最古老縣份之一

建國後,徐聞縣先後為南路專區、高雷專區、粵西行政區等所轄,1956年徐聞縣改屬湛江專區,1958年至1960年徐聞縣曾改稱雷南縣,仍屬湛江專區,1983年湛江地區撤消後改屬地級湛江市。

廣東一縣,地處我國大陸最南端,為省內最古老縣份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