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忘失眠、精神疲倦、食少心悸,中醫:是心脾兩虛,需補益心脾

你知道嗎?心脾兩虛可能會導致心悸怔忡,失眠多夢,頭暈健忘,納差腹脹,神疲乏力,便溏出血等症狀。那麼什麼是心脾兩虛呢?

心與脾之間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心主血而行血,脾主生血又統血,所以心與脾的關係,主要是主血與生血、行血與統血的關係。

心與脾的關係主要表現在血的生成和運行,以及心血養神與脾主運化方面的關係。

健忘失眠、精神疲倦、食少心悸,中醫:是心脾兩虛,需補益心脾

1、血液生成

心主血脈而又生血,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心血賴脾氣轉輸的水谷精微以化生,而脾的運化功能又有賴於心血的不斷滋養和心陽的推動,並在心神的統率下維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動。脾氣健運,化源充足,則心血充盈;心血旺盛,脾得濡養,則脾氣健運。

2、血液運行

血液在脈內循行,既賴心氣的推動,又靠脾氣的統攝,方能循經運行而不溢於脈外。可見血能正常運行而不致脫陷妄行,主要靠脾氣的統攝。所以有“諸血皆運於脾”之說。

健忘失眠、精神疲倦、食少心悸,中醫:是心脾兩虛,需補益心脾

3、神志活動

心藏神,在志為喜;脾藏意,在志為思。五臟藏神,心為主導。

人身以氣血為本,精神為用。血氣者,身之神。心生血而主血脈,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生血而又統血。血為水谷之精氣,總統於心而生化於脾。血之與氣,一陰一陽,兩相維繫,氣能生血,血能化氣,氣非血不和,血非氣不運。氣血沖和,陰平陽秘,脾氣健旺,化源充足,氣充血盈,充養心神,則心有所主。心血運於脾,心神統於脾,心火生脾土,脾強則能主運化,而生血統血。

因此,心與脾在病理上的相互影響,主要表現在血液的生成和運行功能失調,以及運化無權和心神不安等,形成心脾兩虛之候等。

健忘失眠、精神疲倦、食少心悸,中醫:是心脾兩虛,需補益心脾

什麼是心脾兩虛?

心脾兩虛,是指心血不足和脾氣虛弱共存的證候。多由飲食不節,勞倦傷脾,或思慮過度暗耗陰血,或久病失調及慢性出血等,導致心血耗傷,脾氣虧虛。本證病位主要在心脾,多為心血不足,脾氣虧虛,病情發展嚴重時,可致氣虛血脫的危急重證。

脾主運化,脾虛氣弱,運化失職,故納差腹脹,便溏;脾氣虧虛,氣血生化乏源,心血不足,心神不寧,故心悸怔忡,失眠多夢,頭暈健忘;脾虛不能攝血,血不歸經,則皮下紫斑,女子量少色淡、淋漓不盡;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舌淡,脈弱,均為氣血虧虛之證。

健忘失眠、精神疲倦、食少心悸,中醫:是心脾兩虛,需補益心脾

所以心脾兩虛的臨床表現多為:

心悸怔忡,失眠多夢,頭暈健忘,納差腹脹,神疲乏力,便溏出血,或見皮下紫斑,女子月經量少色淡、淋漓不盡,面色萎黃,舌淡,脈細弱。

心脾兩虛的調理宜補益心脾,益氣生血。

應該注意些什麼?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健忘失眠、精神疲倦、食少心悸,中醫:是心脾兩虛,需補益心脾

清淡飲食,多吃蔬菜和水果,避免熬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飲食規律。

建議平時放鬆心情,保持情緒樂觀穩定。

注意保暖,防止受涼。


※重要提示:

1、圖文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具體症狀還應辨證為主。

2、圖文內容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3、有任何不明白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我將竭盡所能為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