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以價換量”有戲嗎?以“價”取勝不如“質”取勝

房企“以價換量”有戲嗎?以“價”取勝不如“質”取勝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樓盤優惠促銷成了很平常的現象。從前“金九銀十”是銷售旺季,這兩年開始,卻變成了大張旗鼓的促銷,房企“以價換量”變得稀鬆平常。

  遺憾的是,即便是“以價換量”,也沒能阻擋“金九銀十”的黯然落幕。先來看一下近幾年長沙“金九銀十”的住宅成交情況:

房企“以價換量”有戲嗎?以“價”取勝不如“質”取勝

  可以看到,2016年的“金九銀十”是長沙樓市近幾年的“巔峰”時刻,住宅總成交574.63萬方,此後逐年下降,到了今年,整個9、10月,長沙住宅成交為166萬方,不足2016年的三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優惠促銷力度卻是空前的大。雖說限購政策壓縮了一部分客戶量,但這個成交情況,縮水未免也太嚴重了。

  令人唏噓的背後,還有一個現象不得不令人關注,這就是——在長沙,仍然有一些樓盤,從不優惠促銷,更有甚者,大膽漲價,仍然賣得盆滿缽滿。

  在此前長沙樂居發過的一篇(“金九銀十”收尾,長沙那些優惠促銷的樓盤賣得“盆滿缽滿”了嗎?)就有提到,近2個月來,長沙樓市上有優惠促銷的樓盤很多,但並沒有因為促銷,就賣得好、賣得快。這一點,從這2個月的整體住宅成交情況就能看得出來。

  試問如今,還有不優惠促銷的樓盤嗎?有,不過也是屈指可數,可偏偏這些沒有優惠促銷的樓盤,反而不愁賣。奇怪嗎?其實也不奇怪,不靠價取勝,必然有其它的妙招,比如——質。當品質撐得起價格的時候,對消費者來說,優惠幾百塊一平或者是送點物業費,已經不重要了,價格背後的性價比,才是他們看重的。

  所以樓盤要賣得好,到底該是以價取勝還是以質取勝呢?

  到了這裡,不得不提起長沙那幾個次次開盤,次次售罄的神盤。例如高鐵新城片區的陽光城尚東灣,體量大,不是正開盤就是在開盤的路上,而銷售情況,也出奇的好。地理位置尚佳,重要的是,對得起均價8500元/平這個價格。而濱江新城的卓越中寰,區位優勢不用多講,所以即便是賣到14300元/平,還是日光。為什麼?同樣對得起這個價格。總而言之,這些賣得好的樓盤,不論你是便宜還是貴,但性價比足夠高。

  如果說,樓盤優惠了價格,在短期內衝擊了銷量,這必然是好的。開發商“以價換量”只是一種手段,對購房者來說,能享受優惠也不是壞事。不過,這個用“價”換來的“量”是短期的,一次促銷能管幾年?當然不可能的,市場上的常勝將軍,依然是那些性價比高的樓盤。所以,對開發商們來說,如何用價格背後的“質”,去刺激得消費者的購買慾望,才是更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