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卷與常德有怎樣的關係?為什麼學術界認為善卷是寓言、傳說?

善卷與常德有怎樣的關係?為什麼學術界認為善卷是寓言、傳說?

善卷與常德有怎樣的關係?為什麼學術界認為善卷是寓言、傳說?

善卷,遠古堯舜時代人。古籍《莊子》、《呂氏春秋》記載了他的主要事蹟。善卷居枉人山(或稱枉山),即今常德德山。堯帝南巡北歸時途經此地,以"北面而問"的大禮向善卷求教。

隨行人員不理解:堯是天子,善卷是平民,為什麼這樣過分地禮遇他呢?堯帝解釋說:因為善卷是得道的人。對於得道的人,不可傲視。我的德行智謀不及善卷,所以向他行弟子拜師的大禮。從此,善卷以"帝者師"的美稱名聞天下。離德山不遠有一個地方自古就名堯天坪,相傳堯帝就是經那裡到德山的。 舜繼位後,聽到很多關於"帝者師"善卷的事蹟,也在南巡的途中專程到枉人山拜會了善卷。經過交談,由衷佩服,要將天下禪讓善卷。善卷力辭:"我立身於宇宙之中,冬天穿著皮衣禦寒,夏天穿著精細葛布能夠防暑。春天耕耘播種,身體能夠勞動;秋天獲得豐收,糧食足夠一年的食用。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優哉遊哉,怡然自得。我哪裡會去想承擔治理天下的大任呀!哎呀,您真是太不理解我了!"說罷,善卷為避免舜帝的再三懇請,躲進深山之中去了。 隋朝刺史樊子蓋蒞任常德,聽說善卷曾居枉山,故將此山易名"善德山",後人簡稱德山。於是便有名諺"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1956年6月,毛澤東在寫《水調歌頭·游泳》詞時,提及這則廣為人知的民諺。

善卷,又稱單卷,單父,一說居於菏澤單父,即今菏澤單縣。善卷又稱單卷,先秦時代單父一名由此而來,單縣至今有單卷傳說,為舜師,即舜的老師。善卷為東夷人,東夷族"居雷澤",即今菏澤境內大澤,菏澤地名亦因古大澤而來,在漢語中菏字為專有字,專指地名,可見此字在漢語中來源已久。單縣至今有單姓居住,族裔眾多,古云曰:單無二單,指的是單姓起源單一,來源於單卷,其家譜可追溯。史載善卷為避免舜帝的再三懇請,躲進深山之中去了,而其族為紀念他,遂以單為姓,沿用至今。因東夷族多活動於山東境內,尤其菏澤境內,若以常德德山為善卷早期居住地,疑不太合適。

單縣傳說單卷是遠古後期菏澤四澤六水之地的東夷族中影響較大的政治領袖、氏族首領,因善道術,有德行,被時人尊稱為單父,曾居於單父(今山東單縣)。唐堯坐天下聽說單卷得了道,就面朝北來侍俸他,等到堯把天下讓給虞舜以後,舜又去親近他,要把天下讓給他。單卷說:"餘立於天地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宇宙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為哉!悲夫,子之不知餘也!" 遂不受。於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處。

盛傳其後,單卷南下過江而隱居於江蘇宜興山中,今有單卷洞,為四A旅遊聖地。古人為紀念他,把單卷所居之地稱為單父,夏商為單父邑,秦置單父縣,直到明洪武初年,去父字而為單縣,單父城是菏澤具有四千年曆史的古城之一

善卷人物年代久遠,史料零散,明確記載僅數百字,善卷形象雲遮霧罩,若隱若現。不少學者曾一言以蔽之:善卷是傳說,事蹟是寓言。

善卷究意有哪些德?善卷有怎樣的歷史文化地位?善卷與常德、湖南有怎樣的關係?為什麼學術界認為善卷是寓言、傳說、神話?

善卷與常德有怎樣的關係?為什麼學術界認為善卷是寓言、傳說?

數學系出身的周友恩開始了求證之路。他埋頭故紙堆,拼命搜尋有關善卷的文字記載。

翻閱湖南數十部方誌,周友恩發現了大量善卷事蹟記載,遺蹟亦不少,善卷歷史地位崇高。

周友恩又把眼光放遠,他沉浸於中國方誌網,從6000多部方誌中“大浪淘沙”。從四川、陝西、河南、山西、山東、江蘇、江西等省的方誌中,他又發現大量善卷事蹟、遺蹟的記載。幾省的區域方誌、國家級方誌中,同樣有大量善卷事蹟、遺蹟的記載。

“110多部國家、省、府、州、縣方誌同載善卷事蹟、遺蹟且相互印證,1000多年的時間跨度,共同作假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周友恩研究善卷的信心更堅定了。

接著,周友恩又轉向中國古代古籍網,從萬餘部經史子集尋覓善卷史料,一絲蹤跡也不放過。為此,他在古籍網站付費達3萬多元。

多年的苦苦追尋,周友恩查閱的史記資料:《列子》《慎子》《莊子》《荀子》《呂氏春秋》《後漢書》《三國志》《南史》《陳書》《隋書》《資治通鑑》《通志》《竹書紀年集證》《尚史》《古史紀年》《綱鑑會編》《繹史》《古事苑定本》《皇王大紀》《新刻世史類編》《銀雀山漢墓竹簡(貳)》《淮南子》《全後漢文》《漢魏六朝一百三家集》《籀經堂類稿》《全三國文》《抱朴子》《通志堂集》《全晉文》《高士傳》《水經注》《文選》《真靈位業圖校理》《無上秘要》《永樂大典》《欽定四庫全書》《玉臺新詠》《陳文紀》《謝康樂詩注》《駢體文鈔》《隋經籍志考證》《釋文紀》《成都文類》《元和郡縣圖志》《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初學記》《全唐詩》《名山記》《墉城集仙錄》《太平御覽》《方輿勝覽》《大元混一方輿勝覽》《大明一統志》《大清一統志》《江南通志》《湖廣總志》《湖廣通志》《中吳紀聞》《太平寰宇記補闕》《輿地廣記》《輿地紀勝》《元豐九域志》《楚紀》《湖廣圖經志書》……從先秦至清末,每個朝代都有善卷事蹟記載,可謂連篇累牘,不勝枚舉。這時人們才會明白,不是善卷的史料少,而是要花時間和精力去尋找。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周友恩先後走進江蘇無錫善卷洞、善卷終了地——湘西盧峰山、善卷隱居地——沅陵二酉洞、安化插鶴山善卷祠、桃源善溪、益陽善溪等地,追尋善卷遺蹟,聽當地百姓講述代代相傳的善卷故事,感受善卷遺風。

後來,周友恩偶然發現,1972年出土的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竹簡中有堯帝向善卷請教治國方略的對話記載,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周友恩驚喜不已,趕赴山東面見真跡。

研究善卷也有遺憾。一次,周友恩走進上海某大學圖書館,在清代早期著名畫家改琦的《聖賢譜圖》中驚喜發現一幅善卷畫像,正待拍照,卻被工作人員阻止。目前,他搜得的善卷單獨畫像僅一幅,即《高士傳圖像》中的善卷畫像:手拿蒲扇,衣袂飄飄,眼光犀利,充滿智慧。

26年來,周友恩查閱典籍上萬種,拍下歷史文字資料5萬多幅、歷史圖片1.8萬幅,搜尋善卷史料60多萬字,各項花費達20多萬元,研究善卷文化可謂痴矣!

面對豐富的史料證據,周友恩採取了數學思維,從史料出發,用邏輯推理和數據說話,一個真實的善卷形象漸漸清晰起來。

“如果說孔子是先秦諸子的代表,那麼善卷就是上古高士的代表。”周友恩以史料推斷,他將善卷還原於上古時代,列出同時代黃河流域的高士群體50多人。

“善卷不僅真實存在,還是中華道德之祖,歷代朝廷認定的道德典型,上古時代的文化代表人物,中國古代第一高人、唯一稱‘古之賢人’的高士,與堯舜比肩,與孔子齊名,被宋代朝廷封為‘遁世高蹈先生’。”周友恩說,善卷的美名自古有之,毋庸置疑。

周友恩認為,善卷之德內涵豐富,如重義輕利、禪讓、重生、修身、就利辭害、不降節、耿直、中庸、知止、順應時勢、逍遙、輕名務實等。

周友恩還推斷出,善卷是荊楚文化、湖湘文化的開山者。他的思想言行是儒家、道家、法家的源頭,是釋家在中國傳播的助力。

繼《德山——上古高士善卷評傳》《德祖善卷》後,周友恩編著的50多萬字著作《善卷源流》於今年初由團結出版社出版,4月23日在常德舉行了首發式。該書從歷史文化地位、時代背景、個人素質、思想內涵等全方位深度解讀善卷,力證善卷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

善卷與常德有怎樣的關係?為什麼學術界認為善卷是寓言、傳說?

《善卷源流》首發式上,湖南文理學院文史學院教授郭虹表示,該書透過厚厚的歷史雲煙,探尋上古高士善卷的人生軌跡,將傳說人物真實而鮮活地立於世人面前,還原了德祖善卷的形象,梳理了道德之源,為善卷歷史地位定了基調。該書既富於科學的嚴密性,又具有文學的可讀性,開拓出傳統道德研究的新境界,打通了上古文明的通道,為湖湘文化、荊楚文化乃至華夏文明的探源工程作出了重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