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諾80載 雲南曲靖一家祖孫三代守護紅軍墓83年

在雲南曲靖沾益區的花山鎮新發村,有著這麼一位老人。無論他有多忙,每天上午都會到自家房屋後的一座紅軍墓看一看。

一诺80载 云南曲靖一家祖孙三代守护红军墓83年

杜正雲老人在整理紅軍墓前人們悼念紅軍的鮮花。任貴 攝

雖然墓地距離他家屋子只有400米,但他依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為長眠於此的一名紅軍戰士清掃墓地,無怨無悔默守護紅軍墓六十五載。

他,就是曾獲得全國道德模範誠實守信獎的杜正雲老人。

1936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征途經新發村,一名小紅軍患了重病,一位首長把小紅軍託付給杜正雲外公照顧,遺憾的是小紅軍第二天就病故了。

小紅軍去世後,杜家人把小紅軍當逝去的親人對待,按照當地的習俗把小紅軍安葬在離杜家祖塋不遠的石老虎山下。

一诺80载 云南曲靖一家祖孙三代守护红军墓83年

杜正雲老人在細心擦拭紅軍墓碑。任貴 攝

杜家人重情守諾。後來至今也沒有部隊及小紅軍親屬尋親的消息,但承諾過部隊的事杜家一直堅持做了下來。杜正雲的外公臨終前曾囑託臨終前反覆交代杜正雲的母親,一定要照顧好小紅軍的墳墓。2002年,杜正雲的母親陳菊英臨終前囑咐杜正雲:“一定要把小紅軍墓守下去,把墓保護好。”

一诺80载 云南曲靖一家祖孙三代守护红军墓83年

杜正雲老人居住地雲南省曲靖市沾益區花山鎮新發村。任貴 攝

樸實的杜家人沒有忘記自己當年對紅軍許下的承諾。他們不知一諾千金的深刻含義,但他們用樸實的言行做到了。照顧好小紅軍,看護好紅軍墓,整整83個春秋,可愛、樸實、守信的杜家人寒來暑往守護著烈士的英靈。

一诺80载 云南曲靖一家祖孙三代守护红军墓83年

冬天,紅軍墓周圍樹葉掉落頻繁,杜正雲老人每早起來都要過來清掃。任貴 攝

杜家的誠實守信,贏得了當地組織和群眾的尊重和支持。1975年,盤江公社革委會修繕小紅軍墓並立了石碑;1976年,雲南維尼侖廠團委來到小紅軍墓前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後,組織20多人拉來水泥、工具、石料,剷除雜草,墊石夯平,鋪平了近百平方米的場地;2014年,縣委宣傳部牽頭,協調縣武裝部、縣民政部出資10萬元,修繕了墓地及道路。

一诺80载 云南曲靖一家祖孙三代守护红军墓83年

冬天,紅軍墓周圍樹葉掉落頻繁,杜正雲老人每早起來都要過來清掃。任貴 攝

杜正雲是杜家第三代守墓人。每到清明節和十月初十,杜正雲和老伴都要帶著孩子為小紅軍掃墓。每次在紅軍墓前,他都為墓碑上的五角星和紅字添兩次紅油漆,要給孩子們講一遍紅軍為農民革命、紅軍部隊對杜家託付的故事,讓孩子們牢牢地記住“小紅軍就是我們的親人”。

10多年前的一場大雨過後,小紅軍墓碑倒塌了,他自己出錢買來水泥和沙子,約上村民進行修復加固。他在墓邊栽種了一些竹子、松柏、核桃樹,現已鬱鬱蔥蔥,日夜陪伴著烈士的英靈。

作為第三代守墓人,杜正雲今年已經65歲,很多人都無法理解他的執著和堅守,他說:“小紅軍是我們的親人,我們不會忘記他。我們會一直陪著他,給他掃墓,讓他不孤單。”

一诺80载 云南曲靖一家祖孙三代守护红军墓83年

杜正雲老人原居住房屋,為方便人們參觀和瞻仰紅軍墓,他將房子捐贈給了當地有關部門作為陳列館。任貴 攝

同村65歲的村民王雲祿說,正雲兄弟管得好,若是沒有人管,碑倒了、墓毀了,以後沒有人記得這段歷史。34歲的村民鄒桃妹也說:“小紅軍墓管理好了,自家的小孩從小在家門口就學習到了紅軍長征的知識。”

今年年初,杜正雲用自家一畝半的好地跟村民換了紅軍墓周圍的一畝左右的散地。村裡一些人說他“憨”,但他沒有去爭辯也沒有放在心裡,他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他要在紅軍墓邊蓋一兩間小平房,建一個紅軍革命傳統陳列室,更好地守護革命先烈的英靈,讓更多的人在這裡受到革命傳統教育。

如今,這裡的紅軍墓已經成為當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經常會有學校和單位到這裡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活動。凡是學生或黨員幹部到小紅軍墓前瞻仰、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杜正雲都會擔任義務講解員,讓更多的人記住那段崢嶸歲月、記住這名紅軍。

一诺80载 云南曲靖一家祖孙三代守护红军墓83年

杜老說:“幸福生活是紅軍打下來的,守好紅軍墓就是傳承紅軍精神。”任貴 攝

杜正雲說,“沒有紅軍,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小紅軍託付給我們,我們就要對得起紅軍。我們杜家會一直堅守下去的”。

也正是秉承著這樣的歷史記憶信念,他們一家三代用83年的守候,踐行著革命老區農民的篤信與忠誠。而今,已過花甲之年的杜正雲仍然一如既往地堅守著“誠實守信”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一诺80载 云南曲靖一家祖孙三代守护红军墓83年

杜正雲老人原居住房屋,為方便人們參觀和瞻仰紅軍墓,他將房子捐贈給了當地有關部門作為陳列館。任貴 攝

兒子杜周恩在城裡有了自己的事業,想把辛苦了大半輩子的杜正雲接到城裡好好享受生活。但杜正雲在城裡待了幾天又回到興發村,他心裡放不下家裡的幾畝地,更放不下石老虎山的紅軍墓。

杜正雲擔心等他老了看不好紅軍墓,兒子安慰他說:“等您老了管不動還有我呢,我們世世代代都會管下去的。”

去往紅軍墓的小路曲曲彎彎,杜家人走了83載。山常青,水長流,野花開了一年又一年;心永在,情不斷,為小紅軍守墓一代又一代。

雲南網記者 楊之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