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5G不是國產手機的救世主

劃重點:

1.進入2019年,各家手機廠商都能真切感受到行業的寒意,從配置、價格到營銷,手機廠商爭奪市場的肉搏戰愈發白熱化。智能手機的硬件創新已到瓶頸期,5G成了各家廠商都不容錯過的浪潮。

2.4G時代,“華米OV”市場份額的天平已失去平衡,“一超三強”才是當下的現實。5G時代,佈局完整的華為希望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小米OV也各有佈局。此前敗走中國的三星包括摩托羅拉試圖捲土重來,品牌影響力仍在的蘋果有恃無恐,而市場份額所剩無幾的二三線品牌則期待實現逆襲。

3.儘管5G是過去一年的熱詞,消費者被諸如一秒下載一部電影等對5G應用的暢想刷屏,但考慮到5G網絡覆蓋尚不完善、5G手機仍價格不菲、5G殺手級應用也還未出現的現實,並不難理解消費者對5G手機的冷淡。5G網絡、終端和應用均需補課。

4.2020年或將迎來等待已久的5G換機潮,但在技術和市場門檻越來越高的5G時代,機會並不屬於所有的手機廠商,強者犯錯的可能性越來越小,而落後者再難逆襲。

抱歉,5G不是國產手機的救世主

OPPO副總裁沈義人不久前清空了微博,他把微博名“沈義人Brian”改成了“自信的眉毛”,認證也從OPPO副總裁變成了數碼博主。“準備改個名字換個認證,說話太累了,咱們江湖見。”沈義人在10月30日改名前的最後一條微博中這樣寫道。

沈義人並沒有離開OPPO,作為一位微博粉絲過百萬、常年活躍在手機圈一線的公司高管,這樣不尋常的舉動引來了外界的諸多猜測。一位微博用戶的留言似乎道出了真相:“大概是因為這個原因吧:得罪了整個高通系的手機廠商。”

10月28日,沈義人曾在微博上發表自己對於用戶購買何種5G手機的看法,“第一批5G手機最好買集成SoC,其次最好選雙模的NSA和SA都支持的,不讓自己糾結)。”

上述表態遭至部分友商的不同看法。沈義人很快就刪掉了這條微博,並在新的微博中稱,“沒有說誰優誰劣的意思,只是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不要被所謂的‘真假5G’誤導”。

抱歉,5G不是國產手機的救世主

OPPO副總裁沈義人

沈義人所說“真假5G”的肇端,最初來自於圈內著名的“大嘴”餘承東。

今年6月的MWC 2019上海大展期間,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曾發言稱:“明年1月1日開始,政府將不允許NSA(非獨立組網)手機入網,SA(獨立組網)是發展方向,中國會盡快過渡到SA。”同一時間,中國電信也稱道,將堅持SA目標組網方向,SA組網是5G的最終方向。

餘承東隨後在朋友圈轉發《國內5G市場突變:高通系產品或集體涼涼,華為成唯一“真5G手機”》一文,並評論表示:“國內同行加油!希望大家都能提供真5G手機!NSA很快會被淘汰,SA才是真5G”。換句話說,餘承東認為非SA即為假5G。

餘承東的“假5G論”讓小米OV等一眾高通系手機廠商壓力山大。今年上市的5G手機基本採用外掛5G基帶模式,而市面上成熟的5G基帶僅有華為海思巴龍5000和高通驍龍X50,前者支持NSA和SA 雙模,後者僅支持NSA。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是,支持雙模的高通驍龍X55處理器要到今年底或明年初才能量產出貨,這意味著在此之前高通系廠商發佈的5G手機無一例外都僅能支持NSA。而競爭對手華為集成了4G SoC和5G基帶的麒麟990 5G SoC芯片已經就緒。

9月20日,榮耀總裁趙明在微博上對“假5G論”進行了進一步的引申,“手機廠商有責任和義務告訴消費者,他們最近購買的5G手機在‘現在和未來,本地和國內漫遊’是否都能夠使用5G?是局部通還是全國通?這個問題不應迴避,更不能刻意混淆,應該把知情權還給用戶,很多人花了幾千塊錢購買的5G手機,最後只能使用4G服務,這就有欺騙消費者的嫌疑了。”

趙明的觀點與餘承東一致:“SA才是真5G”。只是趙明還認為各家手機廠商應該對5G手機是否支持雙模做出明確標識,否則“假5G手機”會充斥市場。

華為一系列表態後,向來與華為不乏口水戰的小米終於坐不住了。9月27日,雷軍在微博上轉發文章《SA網絡建設和商用仍需時間 專家稱NSA手機可長期使用》,並配文“市場上有關5G有很多謠傳,請大家幫忙闢謠。”針鋒相對的意味十分明顯。

抱歉,5G不是國產手機的救世主

“真假5G手機”暫無定論,不過手機廠商們的5G搶位戰,就這樣從一場關於真假5G手機的爭論開始了,而這場爭論的話語主導權似乎由華為驅動。不難理解,作為高通系廠商OPPO的對外代表,沈義人那條對華為“有利”的微博讓他承受了不小壓力。

進入2019年,各家手機廠商都能真切感受到行業的寒意,從配置、價格到營銷,手機廠商爭奪市場的肉搏戰愈發白熱化。智能手機的硬件創新已到瓶頸期,5G成了各家廠商都不容錯過的浪潮。4G時代,“華米OV”市場份額的天平已失去平衡,“一超三強”才是當下的現實。5G時代,佈局完整的華為希望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小米OV也各有佈局。此前敗走中國的三星包括摩托羅拉試圖捲土重來,品牌影響力仍在的蘋果有恃無恐,而市場份額所剩無幾的二三線品牌則期待實現逆襲。

2020年或將迎來等待已久的5G換機潮,但在技術和市場門檻越來越高的5G時代,機會並不屬於所有的手機廠商,強者犯錯的可能性越來越小,而落後者再難逆襲。

等待5G換機潮

“冬天已經來了,2019年我們即將面臨最嚴峻的挑戰,沒有一絲一毫盲目樂觀的餘地。”年初,小米創始人雷軍在公司年會上這樣說道,“在這個冬天,所有人的日子都不好過。”

智能手機行業確實寒冬已至。第三方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較前一年僅小幅增長1.2%。Gartner最新的報告預測,2019年全球智能手機整體出貨量將下降2.5%。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同樣不容樂觀。Gartner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滑14%。Gartner預計,中國智能手機2019年大概率還將下滑。而從IDC等市場調研機構的數據中,也能得出一致的結論。

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滲透率已超96%,4G用戶滲透率也高達70%以上。在智能手機的存量競爭時代,手機廠商彼此間競爭的火藥味漸濃,大盤下跌,各家廠商不得不從配置、價格到營銷層面都貼身肉搏,以爭取更多的生存空間。

而這種白熱化競爭的結果是,中國手機市場的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壓縮:2018年金立“猝死”、錘子爆出資金鍊危機、魅族出貨量下滑了50%以上、此前陷入下滑的聯想、樂視、360手機等一眾品牌也不見起色。與此反差強烈的是,過去一年,華米OV四家廠商在國內手機市場的佔有率進一步提升至近80%。

一加手機創始人劉作虎2018年年底曾感慨:“手機行業最繁榮的時候有6000多個手機品牌,現在99%消失了,這是我們看到的變化,過去五年,每年一半的手機品牌都會消失,這是一個刺激的行業。”

華米OV的日子同樣不輕鬆。中小品牌的逐漸式微,幾乎磨平了原本存在於頭部廠商“華米OV”之間的市場緩衝地帶,隨著“華米OV”能夠從二線品牌處得到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少,這場爭奪手機市場份額的“權力遊戲”已徹底成了此消彼長的零和博弈。一場“黑天鵝”事件偏偏在這時出現。

5月16日後,華為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在海外市場受挫。儘管包括餘承東在內的多外華為管理層均對外表示,華為海外市場在三季度已有所恢復,但GMS(谷歌移動服務)的缺失,仍是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內,華為手機在海外市場面臨的最大挑戰。華為不得不將更多的增長寄希望於國內市場,這自然並非小米OV所樂見。

隨著華為加大對國內市場的投入,以及在消費者情懷的加持下,華為手機在國內市場取得了意料之中的爆發式增長。科技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華為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同比增長高達66%,而VIVO、OPPO、小米和蘋果均出現大幅下滑,華米OV和蘋果之外的市場空間也進一步萎縮。市場調研機構Countpoint最新發布的數據也與此相近,手機行業的這個寒冬更冷了。

抱歉,5G不是國產手機的救世主

緊張和焦慮感瀰漫著整個手機行業。據《深網》觀察,過去一年間,各家手機廠商無論在配置、價格還是營銷層面都更加激進。第一臺iPhone誕生十餘年後的今天,智能手機的硬件創新已然走到了瓶頸,各家廠商推出的新款手機,能讓消費者驚豔的賣點已越來越少。

手機廠商不得不另闢蹊徑,小米OV均在過去一年間成立子品牌或拓展產品線。小米宣佈Redmi品牌獨立,實行“小米+Redmi”的雙品牌戰略,雷軍希望“紅米Redmi專注極致性價比,主攻電商市場。小米專注中高端和新零售。”同時,小米還首次推出了面向女性用戶的全新小米CC系列。

小米一系列策略調整背後的核心邏輯在於,希望通過雙品牌戰略和拓展產品線,覆蓋不同的用戶群體。而OPPO、VIVO相應調整的目的也與此相近。

此外,各家手機廠商在過去一年間也熱衷於概念手機的發佈。華為在今年2月的巴塞羅那MWC大展上,發佈了5G摺疊屏手機Mate X,此後多家手機廠商紛紛透露自家的摺疊屏手機計劃。不過,由於摺疊屏手機本身技術複雜性較高,良品率一直難以保證,國產手機廠商中,僅有華為Mate X實現了小規模量產。

對於摺疊屏手機的態度,華為消費者業務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此前接受《深網》等專訪時表示,“對於摺疊屏手機的銷量,華為目前還沒有具體目標。”何剛透露,華為認為摺疊屏應該是未來的方向,會持續堅持投入,推出更多的摺疊屏產品。

換句話說,華為摺疊屏手機更大的意義在於搶佔未來智能手機競爭的新賽道。

小米在概念手機的發佈上似乎比華為更為激進。今年9月,小米發佈了環繞屏概念手機MIX Alpha,雷軍對MIX Alpha毫不吝惜溢美之詞“就像神秘山谷裡計劃飛往太空的飛船,就像降落在火星表面的宇宙模方。”不過兩天後華為Mate30系列發佈會上,餘承東評價小米MIX Alpha“沒有實用價值”,給雷軍澆了盆冷水。

抱歉,5G不是國產手機的救世主

小米MIX Alpha有沒有實用價值暫且不論,但這款機身被環繞屏完全包裹的概念手機,外觀驚豔的同時也意味著對製造工藝要求極高,而且考慮到高達19999元的售價,短時間內成為主流並不現實。一位手機行業的資深人士當時向《深網》分析,“比起賣多少臺,小米卡位的意味更明顯”。

一面通過推出雙品牌、拓展產品線覆蓋更多的用戶群體,力求保住現有市場份額;一面又通過概念手機,希望搶佔未來智能手機市場競爭的新賽道,小米過去一年的佈局其實也是當下眾多國產手機廠商的群像。但多品牌和多產品線的執行效果尚待觀察,概念手機短期內也很難支撐起持續承壓的出貨量。加碼海外市場或許是一條有效的生存之道,但所有廠商都明白本土市場的重要性。

眼下,逐漸成熟的5G市場成了各家手機廠商的必爭之地,圍繞即將到來的5G換機潮,一場5G手機搶位戰已提前打響。

5G手機搶位戰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每一次通信技術變革都會重塑手機行業的格局,即便是強大的行業巨頭,也會因為未能適應市場形勢的新變化而走向衰落,而一些原本處於行業邊緣的後來者,也完全可能實現逆襲。從2G到3G再到4G,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在全球手機市場建立的王朝,逐漸讓位於蘋果、三星。國內市場五花八門的山寨手機也逐漸被“中華酷聯”消滅,而後者的地位又迅速被“華米OV”取代。

4G時代,國內手機市場華米OV的格局已然穩固,不過,四家一線廠商內部實則也暗流湧動,除了在存量市場彼此間競爭加劇,蘋果和三星兩家國際巨頭仍是繞不過的坎。而對於市場份額所剩無幾的中小手機品牌,面對5G技術重整市場的契機,逆襲成了唯一的目標。

5G大潮已至,今年6月工信部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廠商推出5G手機開始進入競速階段。

  • 7月23日,中興宣佈旗下首款5G手機中興天機Axon 10 Pro 5G正式發售,這是國內首款5G手機,售價4999元起。中興的首發多少讓外界有些意外,不過也足見其在5G時代重新奪回市場份額的決心。
  • 7月26日,華為Mate 20 X(5G)在深圳發佈並開始預售,這是業界首款商用5G雙模手機,售價6199元起。
  • 8月21日,三星在國內發佈三星Galaxy Note10+ 5G,成為其在中國市場推出的第一款5G手機,售價7999元起。(三星此後又推出了中端5G手機Galaxy A90 5G,售價4499元起)媒體和觀察人士普遍認為,三星希望憑藉5G手機在中國市場捲土重來。
  • 8月22日,VIVO首款5G手機iQOO Pro發佈,iQOO Pro是國內首款售價低於4000元的5G手機,售價3798元起。
  • 8月30日,中國移動自有品牌的5G手機先行者X1在線上線下同步開售,售價4899元。
  • 9月16日,VIVO推出旗下第二款5G手機vivo NEX 3 5G,售價5698元起。不到一個月連續推出兩款5G手機,VIVO在5G的佈局上顯得格外激進。
  • 9月24日,小米正式發佈了小米9 Pro 5G版,這是小米在國內推出的首款5G手機,小米9 Pro 5G售價為3699元起,成為目前國內售價最低的5G手機。

至此,華米OV四家一線國產手機廠商,僅有OPPO未入局5G手機市場。

  • 9月26日,華為在國內發佈Mate30 5G系列,Mate30 5G系列搭載麒麟990 5G SoC芯片,麒麟990 5G SoC首次將4G SoC和5G基帶集成在一起,支持5G雙模。餘承東對芯片的性能頗為自信,他認為“華為Mate30 5G系列是全球首款第二代5G手機”。Mate30 5G系列售價4999元起,但開售時間放到了一個多月後的11月1日。
  • 10月23日,華為正式在國內發佈5G摺疊屏手機Mate X,售價16999元起。
抱歉,5G不是國產手機的救世主

從相關統計數據來看,目前,國內市場已有超過20款5G手機上市,但直到10月31日,工信部宣佈5G正式開啟商用服務,三大運營商才相繼發佈5G套餐。5G商用服務尚未正式開啟,國內頭部廠商就已迫不及待的推出各自的5G手機。

與手機廠商推出5G手機的急切相比,消費者對5G手機的熱情要冷淡得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今年9月,國內5G手機整體出貨量約為48.5萬部。這在同期國內市場近3億部的智能手機出貨量中佔比極小。

儘管5G是過去一年的熱詞,消費者被諸如一秒下載一部電影等對5G應用的暢想刷屏,但考慮到5G網絡覆蓋尚不完善、5G手機仍價格不菲、5G殺手級應用也還未出現的現實,並不難理解消費者對5G手機的冷淡。

網絡、終端和應用均需補課

由於此前陷入與高通的專利糾紛,9月20日,蘋果意料之中的發佈了非5G智能手機iPhone 11,對蘋果將錯過5G時代的疑慮此後一直不斷。不過,蘋果CEO蒂姆·庫克對此頗為淡定,他當時向騰訊科技解釋:“目前來說(5G)還是有一點超前,我們研究了市場發現,整個市場裡面不管是基礎架構或者是芯片都還沒有足夠成熟,還不足以推出一個高質量的產品。”

消費者也很快為這款“創新乏力”的新iPhone買單,蘋果市值隨後連創新高,連帶供應商的股價都隨之上漲。而連續多個季度表現疲軟的中國市場也超出預期,庫克難掩興奮,“iPhone11在中國的定價策略非常成功,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

在當前5G網絡尚未完善的階段,相比於能否支持5G,國內消費者更關心的顯然是新款iPhone的價格。

5G網絡建設初期投入巨大,不可能一蹴而就。為節約成本,國內運營商的5G網絡建設也呈現出兩個特點:在技術選擇上,先NSA再SA;在網絡覆蓋上,先建重點發達城市,再逐步拓展到其他區域。

目前,已宣佈將在今年年底建成1萬個5G基站的城市,僅有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和成都等少數城市。而從運營商APP的後臺數據來看,即便是在5G基站建設相對最為完善的北京,五環內也仍未實現5G信號的完全覆蓋。

抱歉,5G不是國產手機的救世主

截圖自聯通APP,綠色區域代表已覆蓋5G信號

根據相關規劃,三大運營商2019年將在國內50個城市建設13萬個5G基站,而明年將會是5G基站的大規模建設期。

相比於亟待完善的5G網絡,5G手機終端則已基本成熟。儘管“真假5G之爭”仍未有定論,但多位業內人士均向《深網》表示,當前階段如果僅追求上網速度,無論是單模還是雙模5G手機,對用戶體驗影響不會特別大。

目前5G手機最大的問題在於價格。即便最便宜的小米9 Pro 5G,售價也達到3199元。而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只有手機均價低於2000元,才能實現大規模普及。

VIVO執行副總裁胡柏山此前接受《深網》等專訪時分析,明年1月1日,廠商應該推出3000元檔的5G手機,6月1日,應該推出2000元檔的5G手機。

胡柏山認為,“基於5G應用的出現將會推動用戶下一波換機潮,而5G網絡普及將在3年內實現,終端再配合網絡端,消費者將會在明年第三季度感受到5G帶來的好處。”

除了尚未完善的5G網絡、價格仍然較高的手機終端,應用生態的匱乏同樣是消費者擁抱5G的障礙。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此前對媒體表示,將來20%左右的5G設施將用於人和人之間的通訊,80%用於物和物,物和人之間的通訊,也就是物聯網,比如未來的無人駕駛汽車。也就是說,5G未來應用的主要方向是面向B端場景。而車聯網、智能製造、醫療、娛樂、社交等方面業界最為看好的5G應用方向。

當然,在5G應用初期還是以面向個人的eMBB(增強移動寬帶)場景為主。但目前面向個人的5G應用仍然稀缺。

VR和AR是業內看好的5G應用之一,華為何剛此前接受《深網》等專訪時認為,5G結合VR會有較好的發展。

韓國運營商發展了6個月5G用戶以後,5G用戶達到350萬,其中有100萬用戶是持續使用VR和AR內容,有20%的流量是VR和AR的內容消耗的。”何剛解釋,“這說明5G的加持和優秀的終端體驗,內容的豐富性會相互的促動,互相支持、發展,好的終端促動更好的內容產生,好的內容會促動更好的終端。

一加手機創始人劉作虎此前接受《深網》專訪時預計,2020年5G應用將會逐漸豐富。劉作虎認為“2020年的5G就像2014年的4G。”

綜合考慮網絡覆蓋、手機價格以及應用生態的完善程度,業內普遍預計,5G手機的大規模換機潮將在2020年出現。IDC在此前報告中也預測,受益於5G智能手機的增長,2020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將恢復增長。整個行業回暖也意味著,2020年將是手機廠商決勝5G時代的關鍵。

決戰2020

華為系的華為、榮耀,蘋果、三星,以及高通系的小米、OPPO、VIVO、一加等,是5G時代中國5G手機市場的主要玩家。目前,僅有華為、三星完成了從手機終端到5G芯片的佈局,小米OV等高通系的廠商則依賴於產業鏈的創新。

在核心芯片上依賴產業鏈的弊端不言自明。從公開的報道來看,解決專利糾紛後重新擁抱高通的蘋果,將在明年與高通合作推出5G iPhone,而自研的5G芯片仍在路上;vivo不久前宣佈與三星共研5G雙模芯片Exynos 980,或是一次減少對高通依賴的積極嘗試。

而擁有自家芯片在營銷和產品層面的優勢也顯而易見。今年9月華為Mate30系列的海外發佈會上,餘承東把不支持5G的iPhone11和僅支持NSA單模的三星Galaxy Note10狠狠嘲笑了一番;在國內“真假5G”的爭論中,華為也事實上掌握了話語權。

9月23日,餘承東在華為Mate30系列國內發佈會後接受《深網》等採訪時稱,Mate30 5G版放到一個多月後的11月1日才開售,並非華為5G芯片的量產問題,而是為了配合運營商的5G網絡建設。趙明被問及榮耀為何遲遲不推出5G手機時則直言,5G手機堆量無意義,支持雙模的5G手機才能成為爆款。

10月31日,工信部宣佈5G正式開啟商用服務,三大運營商隨後公佈了各自5G套餐資費,並在11月1日正式上線5G商用套餐。華為不愧自稱“最瞭解運營商”,選擇同日開售Mate30 5G版。華為何剛接受《深網》等專訪時稱,結合上市時間點,該款手機將成“核彈級爆款”。

2020年5G手機決戰提前兩個月打響了

從《深網》已獲知的信息來看,各家手機廠商在接下來幾個月內推出5G手機的頻率將提速:11月25日,華為將發佈新款Mate系列5G手機;11月26日,榮耀將推出旗下首款5G手機V30;12月,OPPO 和VIVO均將推出5G手機,小米子品牌紅米也會有5G手機問世;明年初,緊跟高通865的量產,小米、一加等高通系廠家也均會在國內推出5G手機。

華為、小米推出5G手機的策略有所不同:華為一心憋“爆款”,小米則似乎要沿襲機海戰術。

除了何剛口中的“核彈級爆款” Mate30 5G。10月21日,趙明在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稱,“近一段時間5G很熱,市場推出了很多5G產品,但基本上是概念熱、產品不熱。市場在等待下一個爆款,榮耀V30將成年度爆款。”

榮耀“爆款”論一出,可謂一語激起千層浪。小米高管隨即在微博上針鋒相對地表示,即將發佈的新品一定會是5G爆款。

此前一天,同在烏鎮的雷軍表達了小米對5G手機的態度:“小米對於5G非常激進,明年計劃推出超過十款以上的5G手機,覆蓋中高端的所有價位。”

OPPO和VIVO的路徑選擇也大相徑庭。在市場佈局方面,OPPO此前在海外市場推出多款5G手機,並在英國等歐洲國家的5G手機市場佔得先機;VIVO則在國內市場連續發佈兩款覆蓋高端和中端價位的5G手機,IDC的數據顯示,VIVO為截止9月國內5G手機市場佔有率首位。

抱歉,5G不是國產手機的救世主

而在5G手機核心芯片的選擇上,OPPO年底在國內推出的第一款5G手機,將首發高通5G集成式SoC;而VIVO年底在國內推出新款5G手機,將搭載其與三星共研的Exynos 980。

除了“華米OV”,一加和聯想兩家此前專注海外市場的國產手機廠商也不原錯失良機。

《深網》從接近一加的內部人士處瞭解到,一加將在明年早些時候在國內發佈5G手機;聯想中國區總裁劉軍近日接受《深網》等專訪時也透露,聯想將在國內推出5G版摩托羅拉。

華為、小米、OPPO、VIVO、中興、一加、聯想,5G時代的國產手機玩家屈指可數,而逐漸被邊緣化的金立、魅族、360、錘子、樂視等品牌,至今仍未出現在發佈5G手機的名單中。

5G造機門檻越來越高,手機行業玩家會越來越少,這基本是業內共識。藉助5G東風“涅槃重生”並不容易,有的廠商甚至放棄了最後的掙扎。

5G的造機門檻綜合表現在研發、製造和供應鏈管理等多個環節。

劉作虎接受《深網》專訪時表示,5G手機研發難度會更大,投入也會非常大。“一加三個5G實驗室,一個實驗室光設備的成本都得一個億。”劉作虎告訴《深網》“這個成本是巨大的,光實驗室很多人就投不起了。”

何剛此前接受《深網》等專訪時介紹,華為Mate30 5G系列手機的製造難點包括芯片、軟件和網絡測試。“除了芯片的製造難度很大,在軟件的調試和手機的測試過程中,5G手機也有需要更多網絡測試。”何剛坦言“從芯片到整機到整個測試難度都將增加5G手機上市的週期。”

而對於中小手機廠商來說,首先需要直面的是薄弱的供應鏈掌控能力。一位手機行業的資深人士告訴《深網》,“過去幾年手機供應鏈越來越向大廠商傾斜,二三線品牌很多時候根本拿不到貨,處理器這些核心零部件更難,而且代工廠也很難給幾百萬臺量級的訂單新開產線。”

5G並不是所有手機廠商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