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里的暧昧陷阱,看见了千万要躲开

职场里的暧昧陷阱,看见了千万要躲开

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句话:读书的时候得了一种叫「被爱幻想症」的病——很容易觉得别人喜欢自己。如今,这种情绪慢慢地蔓延到了职场,和异性同事相处久了,就会把偶然当做是喜欢,会把误差四舍五入当做是喜欢。

公司有个男同事,做了许多可以取整抹零的事,他拿手打我头,我愤怒,女同事却说那是摸头杀;夏天的时候他会请我外卖吃哈根达斯,我以为那是帮着买水的报酬,女同事却说,这是醉温之意不在酒……!想着他传说中的女朋友,绯闻中的赵小姐,怎么都觉得女同事的推测不合理,可女孩子嘛,心的重量不大,都爱晃荡,小动静肯定是有的。从一开始的斩钉截铁,慢慢地,就会萌生出:他是在pick我?于是找好友们分析,大概是带了主观色彩的描述,再加上天生的语言引导者,好友们不约而同地得出一致意见:有猫腻!

时光就这样在朦朦胧胧地猜测中走向现实,男同事仿佛是能听懂女子内心的旁白,用看小丑的眼神提醒:嗨,不要想太多!番外的剧场很美好,我们会不断地找细枝末节去证明,可彩蛋只是彩蛋,都是拿来忽悠人的,给你期待,给你幻想,给你空间,然后在特定的时间,递给你一个毒苹果!“中年人”的青春泡沫很脆弱,一刹那,就被打得烟消云散,

让我们不得不回到现实,回到职场,回到压力的所在~

职场里的暧昧陷阱,看见了千万要躲开

我们不禁要问,职场里的偶然,为什么被误会为喜欢?

职场中的我们不再是坐在教室里,可以天马行空想象的青春,为什么摸爬滚打看透人心了那么久,面对职场异性,我们还是会蠢蠢欲动,将一丝暧昧,都扩大为喜欢呢?

1.多看效应

即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的现象,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一个实验:他向参加实验的人出示一些人的照片,有些照片出现了二十几次,有的出现十几次,而有的则只出现了一两次。之后,请看照片的人评价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参加实验的人看到某张照片的次数越多,就越喜欢这张照片。他们更喜欢那些看过二十几次的熟悉照片,而不是只看过几次的新鲜照片。

职场里的暧昧陷阱,看见了千万要躲开

人的一天24小时,超过一半的时间可能都在和同事相视,和同事聊天,如果这些同事是一张照片的话,他们就是那些出现了二十几次的照片,相对于别人,我们会对喜欢有更加明显的倾向。

回想一下,当你第一次见到某个新同事的时候,是否无动于衷,没有什么感情色彩,甚至会根据人的外观去评判喜好。但慢慢地,你们经过接触,有了些许了解,或者经过工作的磨合,你发现曾经觉得丑的会变得不那么丑,曾经认为不可忍受的一些缺点,都在慢慢淡化。这就是多看效应在起作用,我们常常说耐看耐看,就是这个道理。

再比如,对于我们熟悉的人,我们总是不能作出相对客观的正确的评价。公司里有个女同事是单身,大家在作介绍的时候,经常把她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的,但在相亲的男对象里,却觉得有些普通。这就是因为作为同事,大家看的太久了,这种多看导致了对认识的拔高。

职场里的暧昧陷阱,看见了千万要躲开

或许正是如此,职场中,异性男女总是更容易产生暧昧的喜欢元素。

2.吊桥效应

吊桥效应是指当一个人提心吊胆地过吊桥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如果这个时候,碰巧遇见另一个人,那么他会错把由这种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为对方使自己心动,才产生的生理反应,故而对对方滋生出爱情的情愫。

电视剧中,美人处在危险中,男生英雄救美后与其喜结良缘;恋爱中的两人在丛林中追来跑去,然后在角落里的深情一吻;为了躲避危险一男一女携手狂奔,然后是彼此情感的进一步升华……剧中所有感情在有归宿前,面临的都是磨难。

在回到职场,同事之间相互帮忙是常有的事情。比如在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或者是因为不慎出了什么差错,这个时候,如果异性同事挺身而出,扛下了所有的压力和责任,那么另一方势必会生出一些遐想,与英雄救美无异。再比如,天猫双十一的盖楼游戏,如果异性同事二话不说就盖楼,每天每天盖,也会产生吊桥效应。

职场里的暧昧陷阱,看见了千万要躲开

职场中的男女总是因为在特定场景中一个偶然的帮助,导致情绪对自身生理的唤醒,从而误将此认为是喜欢,可是偶然终归是偶然。

3.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

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即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比如,当你对职场异性产生喜欢情愫的时候,会认为对方也有相同的想法;比如,当自己和别人悄悄说过某个同事的坏话之后,总觉得这个同事肯定也在背后嚼舌根。

就像之前故事中所说,因为女孩误以为这种暧昧,这种偶然是一种喜欢,所以她会不断找证据去证明,对方和自己有相同的看法。但这些所谓的证据,不过是一种投射,是根据自己的主管意志出现的,并不客观。

职场里的暧昧陷阱,看见了千万要躲开

这种被爱幻想症,导致了很多职场中的情感误会,尽管大家都没有明说,可是在这样的误会下,总是会让人觉得有些许尴尬。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暧昧情况的发生呢?

知道了原因,又不想让自己变得神神叨叨,不想让同事关系变得尴尬,我们该怎么避免暧昧情况的发生呢?

1.目标转移

当因为多看效应引起你的情愫时,这个时候就适当的和当事同事保持距离,把你的目光聚焦点移开,多看看别人。也就是说,如果你本来与其中一个异性同事经常合作聊天,现在换一个同事试试,如果同样的情愫,那么说明你只是因为看久了,看熟悉了而产生的一种错觉。具体我们可以有以下行为:

  • 在能力范围内,多和不同的同事进行合作;
  • 在人际相处中,多和不同的同时沟通聊天,不刻意与某个人保持持久的相处;
  • 在可控范围内,尽量制造与当事同事的距离感,观察彼此的变化。

小时候,我们会因为错过一个动画的大结局耿耿于怀,但到了现在互联网的世界,就不会产生这么强烈的遗憾感。当我们有更多的选择的时候,就不会对其中一个念念不忘,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焦点移开,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

职场里的暧昧陷阱,看见了千万要躲开

2.逆向思维

在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去证明自己的猜测,且是正向的猜测,那么,我们不妨试着逆向思维一下,去找反向猜测的证据。比如,若是你认为单位某同事对你有意思,那么你就去找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证据。你可以进行如下的线索收集:

  • 同事对公司其他人也是如此绅士有礼貌,互帮互助;
  • 同事对公司中的女同事似乎比对你更好一些;
  • 同事是已经有归宿了的人;
  • 同事其实对你不耐烦,但碍于情面没有开口。

当你搜集到这些蛛丝马迹的时候,你会越来越觉得你的想法是错的,同事明明就不希望与你有进一步的接触,为了不使自己变得讨厌,那么就该有自知之明的远离一些,不给他人带去困扰。

3.定性偶然

在这一场独自的暧昧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把偶然当做是喜欢,我们要做的就是确认偶然性,抛开必然性。比如同事帮助了你,可能是这件事情本身与他也有关,他只是出于一种天生的大男子主义,而承担了责任;比如同事请你喝了什么吃了什么,可能刚好因为遇到了你,如果遇到的是别人,也会如此。

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要辨别偶然性,还要观察长期性,至少是一段时间内,比如一个月、三个月,这个时间进程中,偶然的次数是多少,再来考虑必然的可能性。千万不要因为一次意外,就当做是上天安排,徒然造成自己的失望和伤心。

职场里的暧昧陷阱,看见了千万要躲开

职场里的暧昧陷阱,看见了千万要躲开

我们必须要明确,真正的喜欢会有行动,暧昧的偶然才会让人辗转反侧。躲开职场的暧昧陷阱,看清职场的偶然发生,时刻谨记,职场是最能产生情愫的染缸。保持清醒,保持公事公办,避免多看效应、吊桥效应和投身效应,才能让自己免受伤害。

我们都是值得被喜欢的人,我们有过单恋有过单相思,那就不要再有单方面的暧昧猜测,长大之后的我们,应该有自知之明而不是自作多情,时刻告诉自己“别想太多”,让偶然是偶然,喜欢是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