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被美國指責偷竊走到臺前的元勳,晚年被撞臥床,元凶逃逸至今

說起核武器,大家的印象一般是驚天動地一聲雷,整個城市被毀滅。事實上,早在數十年前,核武器就已經進化到了非常小巧的地步,尤其是中子彈,只針對人員進行殺傷,幾乎不會對建築或裝備造成損害,被譽為乾淨的核彈。

美國人最先發明中子彈,其他幾個核大國緊跟其後。上世紀末,美國炮製了一份《考克斯報告》,聲稱中國偷取了美國的很多技術,其中就有中子彈。

我國政府給了他們回應,中子彈的原理是激光核聚變技術,中國核物理專家王淦昌在1964年就提出了該理論,中國的中子彈跟美國技術沒有關係。

一位被美國指責偷竊走到臺前的元勳,晚年被撞臥床,元兇逃逸至今

王淦昌這個名字開始走進我們的視野,引起世人的注意。又是一位默默為祖國奉獻了畢生心血的核物理專家,如果不是美國人的胡亂指責,恐怕絕大多數人都不會知道他。

王淦昌是江蘇常熟人,生於1907年。讀過私塾,後來進入新式學堂,如果不是考取清華大學,他可能就去當一名司機了。因為中學畢業後,他學的是汽車駕駛和維修技術。

唸完清華大學,王淦昌又考取江蘇省公費留學指標,到德國讀研究生。1931年,他提出了發現中子的試驗設想。一年後,英國科學家正是用這個思路發現了中子。所以說,研製中子彈對王淦昌而言,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一位被美國指責偷竊走到臺前的元勳,晚年被撞臥床,元兇逃逸至今

王淦昌在歐洲取得博士學位後,回到國內,一直從事教學工作,擔任過幾所大學的教授。這此期間,培養出一批青年物理學家,其中的李政道後來還獲得了諾貝爾獎。

上世紀三、四年代的中國,戰爭的陰影始終籠罩在大地上。中國軍隊連步槍大炮都不夠用,哪還顧得上王淦昌研究的高能物理。在缺乏實驗設備的情況下,他只能從事純粹的理論研究。即使這樣,仍然對高能物理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高能物理是宇宙最前沿的科技領域,要想取得更多的突破,必須藉助越來越複雜的設備,比如這兩年成為熱議的粒子加速器。自己沒有必要設備的話,研究成果反而會給其他國家帶來突破。王淦昌就有這樣的經歷。

一位被美國指責偷竊走到臺前的元勳,晚年被撞臥床,元兇逃逸至今

建國後,王淦昌成為中科院院士,並與蘇聯科學界進行合作,取得過顯著的成績。1961年,兩彈一星工程進入關鍵時刻,他奉命參與核武器的研製,開始隱姓埋名,默默地為國家奉獻。

1964年,王淦昌獨立提出了激光引發核聚變的設想,使中國在此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簡單地說,就是通過激光的高溫來引發核聚變,使人類可以利用核聚變來發電。

現在的核電站只能利用核裂變的能量,人類目前唯一的核聚變裝置是氫彈。理論上講,氫彈的最大當量是沒有限制的,太陽其實就是個一顆超級大氫彈。而專家估計,一枚幾億噸當量的氫彈,只要放在自己家裡引爆,就可以毀滅整個地球。

一位被美國指責偷竊走到臺前的元勳,晚年被撞臥床,元兇逃逸至今

如此巨大的能量,若是能夠緩慢地、可控地釋放出來,人類就擁有了無盡的能源,每個核聚變反應堆都是一個小太陽。石油、煤炭這些能源就可以被徹底淘汰。

這就是王淦昌一生研究的意義所在,中子彈什麼的,只是核聚變研究過程中的小插曲。核武器威力之大,早已使其失去實戰意義,就像二戰時的化學武器一樣,雖然雙方都有大量的儲備,但誰也沒有用。只有日軍欺負中國落後,才敢放肆地使用。

所以,我們擁有核武器,只是為了威懾敵人不敢使用,不再遭受抗日戰爭那樣的單方面損失。兩彈一星的元勳們為了和平,才不得不去研製武器。

一位被美國指責偷竊走到臺前的元勳,晚年被撞臥床,元兇逃逸至今

王淦昌還有一項重要的貢獻。1986年3月,他與數位科學家聯名向中央提出了發展高技術的建議,這就是著名的“863計劃”。直到今天,這個計劃披露出來的高新科技,仍然只是實際項目的一小部分。

1997年,90歲高齡的王淦昌教授遭遇自行車撞擊,受傷後只能臥床,肇事者至今逃逸。次年的12月10日,由於胃癌發作而病逝。直到車禍之前,他仍然帶領著一個科研小組,為核聚變事業奉獻到最後一刻。

王淦昌一生不求名利,他不在乎能否得到國際上的認可,只關心著我們國家的科技進步。像他這樣的科學家還有很多,做了大量不為人知的工作,守護著我們的國家和民族。他們是中華民族真正的脊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