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縛嶺上戰旗紅

八縛嶺上戰旗紅

太行山上戰旗飄,

八縛嶺頭怒火燒。

晉中兒女英名在,

秦賴支隊呈英豪。

詩中所歌頌的正是抗戰時期秦賴支隊在八縛嶺一帶打擊日寇的故事。

八縛嶺俗稱“八伏嶺”,位於榆次城東南50多公里,環帶綿延於榆次、太谷、榆社、和順邊界處,形勢險峻,上有儀城關。主峰位於榆次與和順交界處、榆邢公路東側,海拔1718米,呈東北-西南走向。

八縛嶺上戰旗紅

抗日戰爭爆發後,劉少奇明確指出,要把八縛嶺建成“華北抗戰的井岡山”。根據這一指示,在和順縣石柺村成立了太行山區第一支由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遊擊武裝——冀豫晉抗日義勇軍第一縱隊,對外稱“秦賴支隊”,秦基偉任司令員,賴際發任政委。1938年春,根據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的命令,部隊改編為獨立支隊,後發展到5000餘人。

在抗日戰爭的急風暴雨中,這一支由晉中工人、農民組成的武裝,以八縛嶺為依託,在太行山區廣泛開展游擊戰,,配合八路軍主力打鬼子除漢奸,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現在的八縛嶺,青山依在,古松尤翠。秋天登上山頂,四周惟餘莽莽,叢林灌木,錯落有致。寬闊的公路上,車輛川流不息,一派繁忙景象……想必先烈們地下有知,定會含笑九泉……

八縛嶺上戰旗紅

八縛嶺上戰旗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