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晚宴上,96歲的基辛格給中美關係支了一招|京釀館

在這個晚宴上,96歲的基辛格給中美關係支了一招|京釀館

“比世界大戰還糟糕”“適應競爭共存”,是這位96歲的老人講話的關鍵詞。

在这个晚宴上,96岁的基辛格给中美关系支了一招|京酿馆

2018年11月,基辛格到訪北京大學。 圖/新京報網

文 | 徐立凡

當地時間14日晚,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舉辦的年度晚宴上發表講話。

基辛格認為,作為具有不同歷史感的兩個偉大國家,美中兩國存在一定程度的競爭和分歧,不可避免。但美中之間的長期衝突不會有贏家。如果找不到解決辦法,“這將比摧毀了歐洲文明的兩次世界大戰更糟糕。”

基辛格說,美中面對的課題在於,雙方能否對未來形成足夠的共同信念,從而避免一場發生於兩國間的衝突。

他呼籲,美中兩國應該適應競爭共存。他說,“美中關係在開始的時候就存在分歧。然而,幾十年來我們已經學會共存”。他同時表示相信,兩國之間的貿易爭端將以“一種積極的方式”得到解決。

“比世界大戰還糟糕”、“適應競爭共存”,是這位96歲的老人講話的關鍵詞。這兩個關鍵詞,是晚宴上的吸引眼球的話術,還是基於長年學術經驗和外交經驗的判斷?

為什麼說“比世界大戰還糟糕”

基辛格拿中美長期衝突的後果與兩次世界大戰相提並論,似乎對中美關係現狀和前景感到擔憂,但恐怕不全然是這樣。

如果中美關係中的博弈性真的已經達到了兩次世界大戰的烈度,基辛格又何以對中美貿易爭端的前景樂觀。

在我看來,基辛格的這番話另有所指。

隨著2016年以後新保守主義者、冷戰鷹派紛紛佔據美國權力部門,美國出現了一股重新評估中美關係、增加對抗性的傾向。典型的說法有“文明衝突”“部分脫鉤”“阻滯發展”等,而且到了完全不顧忌政治倫理底線的地步。

這股浪潮與基辛格的外交理念相悖。眾所周知,基辛格是均勢外交理論的代表人物。他在《大外交》中曾判斷,美國在單極世界裡並不更強大,美國也沒有比冷戰時更能獨斷問題。

在这个晚宴上,96岁的基辛格给中美关系支了一招|京酿馆

《大外交》

相反,權力分散將導致美國的力量減弱。美國過去是歐洲均勢體系的受益者,今後也應該接受實力相近的國家建立均勢體系,美國在這種體系裡最適應。這個體系的目標,是別把與美國實力相近的國家逼到極限。

可以說,特朗普的“美國優先”與基辛格的“均勢理論”並不兼容。“美國優先”重視短期利益,“均勢理論”重視構建長期關係。基辛格說中美如果長期衝突“比世界大戰還糟糕”,不是故作驚人之語,而是對中美關係中不斷增加的破壞性、對抗性發出的嚴厲警告。

“適應競爭共存”有可取之處

在指出中美長期衝突會造成災難性後果後,基辛格提出了他處理中美關係的方法:“競爭共存”。

相較於美國對中美關係中競爭性部分的強化,基辛格的“競爭共存”說法好得多。既承認了競爭性的客觀存在,同時也認為競爭不影響共存。

從中美外交關係的角度看,有競爭但能共存是可以成立的結論。中美關係屢有反覆。但就是在上世紀70年代初中美關係處於歷史冰點,在戰略上仍處於名義對抗的時候,中美重新建立了關係並在10年左右的時間裡發展到了歷史性的高度。

當下中美關係處於變局時刻。能否像過去一樣適應“競爭共存”?

基辛格曾經描述過中美外交政策的差異:過去4000年裡中國總是處在四面強敵環伺的緊張狀態裡。對於外國的擔憂貫穿中國歷史。

在这个晚宴上,96岁的基辛格给中美关系支了一招|京酿馆

當地時間2019年9月27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紐約會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 圖/新京報網

所以,中國更習慣綜合考量,習慣提出概念化的方案,以保證在解決一件事的同時不引發另一件事。美國則在地理上沒有強大敵人,也沒有綜合考量的習慣,總是看著當前的事,只提出解決一件事的方案。

這其實就是競爭共存能力的差異。中國更能從全局出發,找到共存之路,美國則沒有共存經驗。現實中,在雙邊貿易談判、軍費開支等事務上,美國連盟友都要強行壓制就是證明。

可以說,基辛格強調“適應競爭共存”也首先是對著美國說的。

協調、合作、穩定是不能忘記的大原則

實際上,對於中美之間如何“適應競爭共存”,中國有明確的定義和實現路徑。

在2017年4月的中美“海湖莊園峰會”上,中國提出了“在互利互惠基礎上拓展合作,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管控分歧,共同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這給如何共存、如何面對競爭提供了原則指導。

不跳進修昔底斯陷阱,是中美關係未來的大課題。做好這道題,就不應忘記雙方2017年達成的原則共識,瞭解中國的真實關切和思維方式,不做出錯誤的戰略預判。

就像基辛格在《論中國》裡所說的:“任何人要想理解中國20世紀的外交和21世紀的世界作用,就必須——儘管可能過分簡單地——先了解她的歷史傳承。”

□徐立凡(專欄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