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愷:喧囂下的沉默

2019年印尼公開賽,魔鬼主場的故事有些複雜,國羽似乎在印尼的場子上從來沒什麼好運氣。在魔鬼的喧囂之下,我們或是為的爆冷而驚訝、為雙塔等的脆敗而遺憾、為出局石頭受傷而惋惜、又或是為了混雙會師而激動。然而無論是哪一種心情,似乎都沒有一種是因為而波動的,如果不是錯過了5個賽點的噱頭,估計連被指責的機會都沒有。他像是一個沉默的過客,混在這喧囂之中,在你還沒記住他的臉時就杳無音訊。

魯愷:喧囂下的沉默

魯愷/陳露

我對魯愷的比賽的也只斷斷續續地看了一下,我知道他和更大的可能是來例行公事般的露個面罷了,結果也是不出意外的一輪遊。上次就有朋友和我談論到他,我們對他的境遇歸結為兩個字:"可惜"。而這次那個朋友又跟我提到了他,原來她在微博上看到了人們對於魯愷的爭論,有人覺得並非是陳露拖了後腿,而是魯愷本來能力也不夠,進攻既沒有傅海峰一錘定音的能力也沒有鄭思維的速度和連貫。身高臂長的他打的不夠靈活,防守也中規中矩。且不說這樣的言論是對是錯,這樣的待遇似乎是意料之中的。畢竟他是輸家,很多時候,只有勝利才能反駁質疑,輸的人百口莫辯。

而朋友之所以對魯愷關注較多,是因為她是的粉絲。所以對魯愷記憶猶深。而我對魯愷最初的記憶,是無意間看到他在羽超聯賽中用反手打出了一個漂亮的殺球。而那時我正在沉迷反手的酷炫而無法自拔。所以對他頗有印象,那時我覺得他和很像,只是他看起來更為內斂。之後他和黃雅瓊搭檔在各種比賽中摘金奪銀,排名一度高居世界第二,並在17年賽季之前創造了外戰不敗的戰績。一時之間光芒萬丈,風頭無兩。而盛名之下,其實往往潛藏著危險。因為一但你辜負了人們期望,尤其是在關鍵時候。人們的讚美可能剎那間就會變成責備,裹著恨鐵不成鋼的皮囊如山河一般呼嘯而來,讓你窒息而淹沒。

魯愷:喧囂下的沉默

魯愷/黃雅瓊

而偏偏命運就是這樣不湊巧,在17年蘇盃國羽過五關斬六將來到決賽場時,對面是黑馬韓國隊,沒有龍星沒有的韓國隊無論怎麼看似乎也不足為懼。勝利好像早就被預定,決賽不過是走個程序。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國羽卻意外的和韓國隊拼到了決勝局,但也沒什麼大的擔憂,畢竟當時的魯黃可謂風頭正勁,神魔無懼。大家完全忽略了對面的蔡崔組合已經對魯黃取得了近戰兩連勝的隱憂。結果令人大跌眼鏡。魯黃組合0比2輸掉了比賽,這場比賽不僅僅是魯黃17年第一場外戰失利,更是發生在國羽蘇盃衝擊7連冠的決勝局中。而此前國羽正在因為青黃不接而飽受非議,急需冠軍證明自己。魯愷甚至在決賽的上午曾經在網絡上為國羽發聲。

魯愷:喧囂下的沉默

魯愷/黃雅瓊

最終,魯愷和黃雅瓊只能用眼淚來面對這一結果。一路的順遂在最關鍵的時候跌了跟頭。那疼痛是無法言喻的。教練組雖說"你們放開打,我們承擔結果。"而事實是沒有任何人能替運動員承受失敗帶來的種種結果。這一點,如今再看似乎更能體會。魯黃拆隊,雅思站上了舞臺。摘金奪銀,世界第一,萬千寵愛。陳清晨也專注於女雙成績不俗。相較之下流浪搭配並最終和陳露搭的魯愷則似乎是陷入了沉默。一輪遊已經成為了常態。在泰國公開賽打敗東渡似乎是這兩年唯一的漣漪,但仍然轉瞬之間就散去,復為深潭般寂靜。

查一下魯愷的資料,原來他是91年的,算是我的同齡中人。而他高大的身材有時候比較顯老,我一度以為他已經30好幾,再無機會證明自己了。而如今發現他在蘇盃失利之時,不過26歲左右。可說正當年少,本該輕狂。然而也不禁為他擔憂,畢竟從雲端跌落的寂寞更甚於一直的寂寂無名,曾經的輝煌可以說是動力卻更是傷痕。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28歲的魯愷身邊不再有喝彩甚至不再有指責。如果他以後不能崛起於寂寞之中,那麼如今的沉默就是"棄子"的逆來順受,若能爆發才是"臥薪嚐膽"的勵志章節。成王敗寇,這是運動員的無奈與殘酷。你能被流傳的故事往往是光鮮成績下的附加值,失敗下的努力總是無人問津。而28歲的魯愷還有機會麼?他似乎總是少言寡歡。我能查到他最大的怒吼是他說:"想在家門口幫助隊伍重奪蘇盃。"而如今國羽重奪蘇盃,偌大的南寧卻沒有地方容納下魯愷的名字。"目標打奧運。"而奧運資格有雅思和黃鴨在前更是渺茫。即便魯愷能成長為傅海峰之類的強手,也很難有一個相匹配的搭檔。在這樣的困境之下,還有沒有機會?是滄海遺珠還是普通的卵石?只有魯愷自己能問出答案......

魯愷:喧囂下的沉默

魯愷/黃雅瓊

在魯愷的經歷中,他高大的身材限制了靈活性,省隊老末,國家隊老末。甚至腳部骨折過,但他依然還是堅持到了國家一隊,堅持到了世界第二,堅持到了關鍵時刻的希望。而如今的他在沉默中跋涉。我更希望他能用這沉默,抵禦這世間無情的喧囂。有朝一日像一束煙花一樣,經歷過劇烈地燃燒之後,在寂靜暗淡的天空中,留下燦爛與喧譁......

魯愷:喧囂下的沉默

魯愷

而作為球迷的我們。也許最好的方式是沉默,沉默地支持這些在寂寞中煎熬的人。沒有人能一直順遂如意,魯愷在一場2比3的比賽中成了那三分之一。為何有人卻忘記了那勝敗乃兵家常事的俗套安慰。願球迷更像那長街上的路燈,即使夜色已深無人行走,也依然把那空無一人的寂寞照亮。而如果溫暖的光亮融化了寂寞的寒冷,那麼也許沉默中的"魯愷"們歸來仍是那群可負期待的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