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乾貨】肥司令戰術板:不懂優先級,發接發到位也失分

【羽毛球乾貨】肥司令戰術板:不懂優先級,發接發到位也失分

寫在前面:

羽毛球運動經年日久,各項內容都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有時我們會忘記最初的出發點,我認為這就是很多球怎麼都說不清楚的原因。作為回顧和反思,我做了這個《肥司令戰術板》系列內容,效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的自我修養》的筆法,其中還會穿插一些發散式的內容。或許你會覺得太燒腦,不妨沉下心來燒一燒吧,在這個時代裡停下腳步思考片刻反而會走得更遠更快。

上期內容 有兩條概念沒展開。

1.優先級概念。

2.空檔的類型以及先後利用問題。

這次我們先說優先級。

動態中的優先級

優先級,指“這一刻”應該更注意什麼。這是個時時刻刻都存在的進行時問題,比如,我方進攻把對手壓制在左側,他明顯已經救不了右邊了,然後我們打右邊的時候卻發力太猛,打出了底線。實際上我們只需要打到“另外一邊”就行了,也就是說,這一拍“左還是右”是最優先的問題,是否是底線並不那麼重要。大家普遍會受“一定要到位”的慣性思維的牽引,既然我方佔主動,有可能更到位,自然儘可能地打出更到位的球,但失誤幾率也會上升。類似的情況有很多,不僅僅是在上述的進攻時刻。

發力出直線的變化

球是不斷髮展的,過去很OK的線路,現在也許就是坑了,我們應當永遠保持用發展眼光看問題的治學態度。這次我們來探討發力出直線的變化(圖一):

【羽毛球乾貨】肥司令戰術板:不懂優先級,發接發到位也失分

接發球人推完直線後向中路發展,由後者包抄正手後場空檔。請注意,這裡不能做所謂的“看點”,推球的特點在於第一時間最快速度出球,因此它產生空檔後必須馬上填補,否則就會失分。

業餘比賽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在這條線上,無論接發球人是放網、還是放中場或者平推底線,都會被直接打身後空檔失分,並不因為那裡是正手而有什麼優惠待遇。或言接發球方的後者要保護頭頂區,因而不敢提前向右保護,這個大可放心,發球方第三拍要在這個情況下打長距離大對角球,而且還是向上出球,怎麼樣都是要吃虧的,所以他就不會打。

包抄出對角球的三種方法

接發球方的後者包抄之後,有三種出對角球的方式:

1.打B點

這個方式多見於業餘混雙中,男生常用來欺負對面女生跑得慢,其實只需要練好兩邊搶網,就能上去直線推死他。

2.抽大斜線

這是業餘圈裡有一定能力的男生的最愛,只要穿過去就能得分,視覺效果無與倫比,圈粉利器也。實際上這是個更大的坑,穿過去確實無與倫比,但只要被攔住就是死得無與倫比!

3.打對角高球

這是個相對安全的選擇,但是需要交出進攻權,一般人不太情願做這個選擇,所以出現幾率不太多。

綜上,第一和第二兩條屬於陰謀,前提是發球方前者(或女生)不會接,才能成功,否則就會適得其反,而第三條是陽謀,無論你是否知道,接發球方都必然可以得到落位防守的局面。

小黑板:落位防守指防守方從非防守隊形轉入防守隊形,在對方擊球之前完成平行站位隊形。若是沒有在對方擊球之前完成隊形就是不落位,不落位防守大量出現在業餘層面,不落位多半會出事。

【羽毛球乾貨】肥司令戰術板:不懂優先級,發接發到位也失分

看圖一副圖,A點左側網前和C點右側後場,是發球方後者第三拍發力抽直線後形成的“公共空檔”(兩個人和這兩點的距離都差不多),業餘球員在處理這種公共空檔時,最容易交待不清楚。雖然距離一樣,但對兩人來說,前者接右後側空檔就非常不舒服,而後者接左前側空檔雖然沒什麼壓力,但受到他所處在的頭頂後場原位的牽制,他不能提前上,所以上去就只能起球了。

所以這裡有個重點:

前者必須封住對方那拍無與倫比的大對角平抽,同時向A點壓迫,對方如打A點或網前全線,立即搶網(必須拿到網線及以上高度)推壓獲得進攻權,後者採取看點的方式包抄C點吃餅。

未完待續……

該文章是肥司令原創作品,並不代表主流觀點,反人類思想頗多,看了不一定懂,懂了未必能做到,做到也未必能贏球,歡迎轉發,謝絕抄襲、反駁、互黑、概不結交談吐圓滑無鮮明立場及觀點之人。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羽翎軍立場。

(圖片來自互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