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毛澤東暮年為何三次老淚縱橫?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毛澤東暮年為何三次老淚縱橫?

一本《毛澤東最後七年風雨路》放於枕邊,讀了許久,印象最深的是毛主席暮年三哭。

1975年,毛主席會見加蓬總統邦戈,注意到與客人的合影自己明顯病狀,遂吩咐以後不要再發和外賓站立的照片了。

是年春夏,毛主席眼睛基本失明,確診為白內障,由著名眼科專家唐由之主持手術治療。術前,命秘書打開留聲機,聆聽岳飛《滿江紅》彈詞,嶽詞格調激昂,充滿了愛國英雄的悲壯情懷和大丈夫視死如歸的氣概。彈唱音樂迴盪於手術室。術畢,毛主席背誦了魯迅悼念楊杏佛詩:“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並默寫於紙,以示好感謝意並藉此抒發感慨。

數日後,毛主席一隻眼睛方可視物,即閱古籍。一次,唐由之陪護近側,“忽被一陣嗚咽聲嚇住了,等他抬頭一看,只見毛主席捧著書,老淚縱橫,已是泣不成聲。”唐由之趕緊起身勸慰:“主席,你不能哭,千萬不能哭。眼睛要壞的!”可毛主席哭了很久才稍趨平靜。

唐由之近前,發現毛主席閱讀的是南宋詞人陳亮的一首《念奴嬌·登多景樓》,詞曰:“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鬼設神施,渾認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爭雄勢。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因笑王謝諸人,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憑卻長江,管不到、河洛腥羶無際。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小兒破賊,勢成寧問強對!”可能是悲嘆南北分離不能統一,觸動了暮年毛主席的思緒情懷。

新中國成立後,因兩極冷戰格局掣肘,未能完成國家統一大業。讀詞即讀史,毛主席傷古感時,真正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1976年春節,毛主席觀看電影《難忘的戰鬥》,當銀幕上出現人民群眾熱烈歡迎解放軍進城鏡頭時,毛主席再一次禁不住老淚縱橫,電影也因此被迫中斷。

開國之際,毛主席在一次談話中說,所謂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是人民解放軍,意謂開國建國,主要是依賴解放軍的軍事勝利;而人民解放軍之所以能勢如破竹,根本原因在於得到了人民的衷心擁護。從銀幕上看到解放軍進城人民群眾熱烈歡迎的場面,自會想起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情景。

毛主席強調軍隊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強調對待人民群眾的感情,終其一生未稍懈怠。竊以為,毛澤東此哭,乃是為人民軍隊仁義之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贏得了勝利欣慰之哭矣,亦是對黨和軍隊能否一以貫之地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繫保持子弟兵本色憂思之哭矣。

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大地震,毛主席在病中仍堅持親自處理文件,中央對唐山地震的報告、請示、通報等文件,均由毛主席親自圈閱後付諸實施。次月18日,中共中央《關於唐山豐南一帶抗震救災的通報》(中發〔1976〕13號文件)起草後報送,毛主席當即圈閱,是為毛主席生前圈閱的最後一份中共中央文件。

毛主席的醫療組成員、神經病學和老年醫學專家王新德回憶說:“送來的地震情況彙報,主席不顧個人病重,都要親自過問。這場地震死亡達24萬多人,其他的損失難以估量。當秘書報告地震造成極其慘重的損失後,主席哭了,我第一次親見主席嚎啕大哭……”讀來真是令人萬分感慨,輾轉反側。無情未必真豪傑,憐民如何不丈夫。毛主席一生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強調組織群眾和教育群眾,與廣大人民群眾保持著天然深厚的感情,見不得人民受苦受罪,況復如此罕見之大地震?大地動,蒼生痛,民生多艱,國運起伏,嚎啕大哭,乃為國殤。

從讀古籍“老淚縱橫、泣不成聲”,到看電影“禁不住老淚縱橫,電影也因此被迫中斷”,乃至聞大震痛蒼生而“嚎啕大哭”,毛主席胸懷四海風雲,心繫天下蒼生的博大情懷溢於言表,後人直至千載以下,亦必有感念而唏噓者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