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利川:取款變存款 清外教師以誠信踐行師德

有人說,

幸福就像銀行卡里的錢一樣,少的可憐;

但願望卻像貸款一樣,不停地“自動聲息”。

教育家陶行知說,“人的最大美德莫過於誠實”。

這位清外老師的舉動,向學生、向社會傳達的是一種“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道,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教育精神和職業操守。

事件還原

14日,利川清外劉舟老師在銀行取了20萬元,離開銀行後,劉舟老師就收到了一條短信,心想是取款短信。結果,點開一看,發現取錢變成了存錢,而且,餘額顯示40萬,劉老師蹬了蹬眼神,仔細核對了金額確實是40萬。面對憑空多出來的40萬元,劉老師並沒有動心,他立即返回銀行將多給的錢悉數還了回去。

湖北利川:取款變存款 清外教師以誠信踐行師德

取錢變存款多出40萬元

11月14日下午3時許,劉舟老師到銀行取錢。劉舟老師在櫃檯取出20萬元後,他沒有仔細查看回執單,而是隨手收好,然後離開銀行回學校。

剛上車,劉老師翻看短信,結果發現了問題。" 當時看到短信上寫著存款40萬,我立刻拿出回執單一看,回執單上也標明是存款。

明明取了20萬,卻說我存了20萬,那不是多了40萬嗎?" 劉老師說,他隨後查詢卡內餘額,結果再次證實了銀行方面確實存在操作失誤的問題。

" 我的卡里有204639.97元,取出20萬元後應該剩4636.97元,結果卡里竟然還有404636.97元,這不是越取越多嗎?" 劉老師實誠地說。

教師的使命,毫不動心立即返還

劉舟老師面對這筆"天降橫財" 絲毫沒動心,他立即返回了銀行,找到有關工作人員將情況如實反映。

當時,周圍辦理業務的客戶開玩笑地說:“銀行工作人員曉不曉得給你多打了錢,你自己用了就是。”

面對銀行人員的"粗心" ,劉老師展現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風采,微笑著說,“錢是國家的,不是自己的不能要”工作人員一時失誤,將取款當成了存款,結果鬧出了"烏龍"。

誠信,是清外教師立教之本。

湖北利川:取款變存款 清外教師以誠信踐行師德

劉舟老師的行為也踐行了,姚源波校長所倡導的清外教育就是一個顆樹搖動另一顆樹,一個心靈喚醒另一個心靈的教育理念。教育就是要立德樹人,來到清外的人都知道,清外一直有四句話理念,以志向導引為根本,以走進學生的心靈為主線,以規範學生的行為為抓手,以教會學生做人為目的。

誠信,是清外教育,以德育德,以行導行的立校之本。

湖北利川:取款變存款 清外教師以誠信踐行師德

學校、家庭、社會環環相扣,成為互相影響的命運共同體。家長信任學校,將孩子託付給學校,我們的任務就是慢慢引導孩子從他律走向自律,孩子也在這種成長中慢慢體會成長的快樂。

以文載道,或許這個“道”字,就蘊藏著清外的精神,接受文化的薰陶,增強民族文化的自信,培養世界眼光的現代中國人。

這件事,劉老師把清外的“課堂”,搬到了社會。人需要誠信,時代需要誠信,國家需要誠信,教育更需要誠信。教育沒有盡頭,清外的老師,會一個接一個高舉手中的“火把”,將前方的道路照亮。

憨厚忠義的劉舟老師是一名“80”後,出身在偏遠農村的一個“窮家小戶”,靠勤奮好學改變了命運。

懷揣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之心,大學畢業就開始了教書育人的工作。

2004年到2015年一直在忠路鎮小河初級中學任教,2015到2016年在忠路鎮花臺小學當一年校長,2016年進入“清外”,擔任班主任。同時還兼任“清外”辦公室副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