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公務員的喜與憂

寒門公務員的喜與憂

公務員,曾是一個籠罩不少光環的金飯碗,如今卻已逐漸走下神壇,成為一種普通職業,其實對於大部分公務員尤其是基層公務員來說,公務員一直都只是普通職業,雖然收入不高,卻要事事操勞。

寒門學子,就是來自經濟困難家庭的學生,他們大都經歷過物質匱乏的困窘生活,在成長成才的路上需要付出比尋常家庭孩子更多的艱辛努力。

當兩者不期而遇,即寒門學子走上基層公務員之路,會如何呢?從筆者瞭解的幾個出身寒門的年輕公務員的現實境遇中可見一斑。

A、B、C都是來自農村貧困家庭的男大學生,目前都在31歲上下。其中A的父母身體狀況很差,B來自貧困山區,C來自單親家庭。他們都憑堅強意志讀完大學,在大學畢業後,考取了基層公務員。

A考取的是老家所屬縣統招的鄉鎮公務員,被分到了位置相對偏遠、經濟實力較弱的F鄉政府黨政辦公室,負責寫材料。

雖然這個鄉與A老家所在的M鄉同屬一個縣,但兩個鄉卻恰好處於這個縣的南北兩端,所以平時要回趟家,路途很是遙遠。F鄉政府在政府辦公樓第四層騰出了一間原用於堆放雜物的屋子,安裝了幾張上下鋪的雙層床,供新來的幾個單身男大學生暫住。但實際上,除了A,沒幾個人住在鄉政府。也因此,平常尤其是晚上鄉里有事比如值班時,領導首先會想到A,於是加班加點工作成為A的家常便飯。寫材料可是個苦差事,A十分珍惜工作機會,注重閱讀積累,加強練筆斟酌,兩年下來就成了鎮上年輕幹部中的“一支筆”,大小材料都寫得很是出彩。也因此,沒多少關係、沒什麼背景的A被某個重要縣直部門領導相中,借調去幫忙了,過不了多長時間正式調入幾乎已成板上釘釘。由於部門很好,年紀又輕,在一些人眼裡,A自然前途無量。在領導和同事的撮合下,某副縣級領導將自己的姑娘許配於A,就這樣,A也算“嫁入豪門”了,命運也就此轉角。

B性格溫和,是踏實肯幹的類型。在大學畢業後,選擇了留在讀大學的省城,考取了某個區的區直公務員。此處離家幾百裡,B到這裡可謂舉目無親。由於對計算機、攝影等十分感興趣並加強鑽研,B被分到宣傳科工作。這個區經濟相對發達,領導又視宣傳為生命,故各項宣傳工作非常繁重。給調研的領導攝影、寫稿子、發信息,向上彙報,對外宣傳,不少工作都由B自己獨立承擔,業務水平也在這一點一滴中日益提升。尤其是近年來,彙報亮點工作的宣傳片、形象片很是流行,在領導的鼓勵和要求下,B加班加點深入鑽研,掌握了不少攝影、錄像、裁剪製作音頻視頻的技巧和能力,在區裡變得小有名氣。由於B所在的城市房價高企,再加上家裡經濟不寬裕,B省吃儉用,攢了七八年的工資,才勉強湊足了地段相對較偏的房子的首付,算是安了家,只是,找對象結婚還似乎變得遙遙無期。

C來自貧困單親家庭,父親在C十幾歲時因病去世。C長得比較健壯,與同學、朋友相處也不拘小節,也因為比班裡同學大幾歲,所以大家都尊稱C為“大哥”。大學畢業後,C考上了離家不遠的鄉鎮公務員,剛到單位報到,領導就看上了他的體格健碩,當即拍板放到鎮上負責拆遷的部門。在城鎮化加速推進的浪潮中,大拆大建是很響亮的口號,拆遷部門的任務自然非常繁重。不過,這對性格樂觀的C似乎並沒什麼影響,倒是讓他有了更多與“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的機會。由於性格開朗、工作積極,C贏得了不少同事的稱讚,建立起較好的人脈關係。去年,工作三年多的他,被提拔為鎮上的中層年輕幹部。不過,C坦言,這幾年的工資沒大攢下來,因為大家的家庭狀況比自己都好,朋友多了,紅白喜事都得隨份子;同事聚會時人家請你了,你也得請人家,又不能太小氣,這些花的都是自己不高的工資。幸虧老家的房子也拆遷了,有了回遷安置房,否則買房子的錢對C來講還真是個不小的問題。因為年齡不小了,家裡也催得急,C就與當地一個小學的代課老師結了婚。

基層公務員本就工作繁雜、收入不高,從A、B、C三個人的處境來說,原先家庭“經濟底子”不厚,沒有關係、沒啥背景,幾乎是獨立闖蕩、白手起家,所以,這一路走來,甚是艱辛。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要想在前行之路上取得與別人一樣的成功,除了機遇的垂青,就要付出超於常人的努力,才能以堅韌執著書寫人生之書無悔的篇章。


在中國古代,人們稱官府中人為“吃皇糧”的,“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就是對當時讀書人的生動寫照,“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見長安花”也道出了學子們登科入仕後的喜悅與榮耀。尤其是寒門學子,從此以後就可以光宗耀祖、封妻廕子,“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對寒門讀書人來說是多麼大的誘惑。古代科舉制度是寒門學子實現社會階層向上流動的重要通道,目前我們實行的高考制度就類似古代的科舉制度,也是寒門學子改變自身命運的重要通道。

現代社會行業多種多樣,大學畢業後可以自主擇業,再也不像過去那樣必須端上“公家碗”。但是隨著大學擴招後大學畢業生數量急劇增加,社會就業壓力越來越大,“鐵飯碗”又開始成為社會上人們羨慕的職業,畢竟他們旱澇保收,福利待遇和社會地位高出社會上其他工作不少。

從2004年以後,國家公務員考試熱度逐年上升,由最初的百裡挑一、千里挑一,甚至發展到萬里挑一。但是想要吃上“皇糧”,獲得一個為人民服務的機會,我們必須要取得大學學歷證書,才有資格參加國家公務員的統一招考。高考已經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了,公務員考試更是千萬裡挑一,大有千軍萬馬過鋼絲之勢,要經過一系列嚴格的程序(包含筆試、面試、政審、體檢等)才能完成入職,由此可見,能夠通過公務員考試,順利走上工作崗位的人,都是智商情商雙在線的優秀人才,上岸成功後的心情一點也不比當年的“春風得意馬蹄疾”差。

通過考試進入公務員隊伍的人,背景各異。

  • 有的父母是體制內人,從小耳濡目染官場的迎來送往和套路,長大了自然進入體制內輕車熟路、如魚得水;
  • 有的家裡是經商的,商人做生意與官場上的人接觸頻繁,少數利用公權力貪汙腐敗的官員讓商人痴迷權力的力量,他們讓自己的孩子考取公務員,一是有個穩定工作,二是面子上比較好看,社會地位高,萬一哪天能升到大官,那就是雙贏,政治經濟兩手抓了;
  • 還剩下一部分,就是出身寒門,毫無背景的寒門公務員了,這部分人往往生長在農村,父母都是靠種地打工為生,家庭條件差,又沒有經歷過官場的事,不懂官場規則,純粹靠著自身的天賦和努力打拼奮鬥。
寒門公務員的喜與憂

接下來,我給大家剖析一下寒門公務員的喜與憂。

千百年來的“鯉魚跳龍門”思想在廣大農村地區,尤其是山村還一直存在著。作為一名寒門大學生,能夠進入公務員隊伍,端上“鐵飯碗”,那就是整個家族的榮耀,甚至是整個村子的光榮,這是一喜。現在社會男女比例失調,在農村地區大齡單身男青年更是非常多,能夠進入公務員隊伍,對於找對象相親非常有利,畢竟這份工作穩定,福利保障好,只要自己要求的條件不高,基本不用為對象發愁,這是二喜。因為出身農村,出身寒門,家庭的社會資源匱乏,隨著進入公務員隊伍以後,個人及家庭的人脈資源和社會資源會越來越豐富,在中國社會,人脈資源還是相當有用的,這是三喜。

分析了寒門公務員的喜之後,再來說一說面臨的憂。

首先是家庭背景的差距導致發展受限。在官場仕途上想要進步,只憑借自身的努力奮鬥是不夠的,必須要有一個引路人去指導你熟悉官場規則套路,打點各路人脈關係。出身寒門的公務員剛開始可能會四處碰壁,不適應機關工作環境,有的在多次打擊受挫下喪失了鬥志,自暴自棄;有的心灰意冷、牢騷滿腹;也有的厚積薄發、逆襲而上。但是寒門公務員與“官二代”公務員相比,發展速度和環境根本不是一個量級,人家的輕車熟路、如魚得水直接秒殺寒門出身的“生瓜蛋子”。

其次是經濟條件的差距導致生活受限。多年父母對自己的全力付出,終於要到了收穫的時候,寒門公務員的工資還要留一部分貼補家用。本來公務員的工資待遇就不高,每個月除了貼補家裡,還要攢錢買房,這就導致寒門出身的公務員常常拒絕社交,難以進修,生活窘迫,慢慢地與其他同事的生活差距越來越大,人脈也越來越差。

最後是綜合條件的差距導致感情受限。寒門公務員在體制內事業前途不順暢,生活質量提不上,揹負家庭的負擔比較重,導致他們的感情也註定不是一帆風順。因為自己負擔重,工作待遇也不高,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寒門公務員希望找一個家庭條件相對比較好的結婚對象。但是又不願意將就那些家庭條件不錯,但是沒有正當工作的女孩,畢竟那些女孩和自己三觀也不一致。家庭條件不錯,又有正當工作的女孩通常也看不上這些寒門公務員,因為跟著他們過日子,無疑要拉低自己的生活質量和生活圈子,表現特別優秀的除外。這就造成了寒門公務員在相親市場上也不如其他公務員受歡迎。

寒門公務員的喜與憂

面對寒門公務員的喜與憂,社會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聲音。有的說出身寒門的學子千萬別考公務員,工資太低,壓力太大,年輕人有夢想應該出去闖蕩,而不是進體制內過那種一眼望得到頭的日子。也有的人說現在就業壓力這麼大,寒門出身的大學生找個好工作太難了,文科類畢業的去幹銷售,理工類的去野外工地,或者全國出差,在大城市落腳生根更是痴人說夢,單說房價就讓你八輩子翻不了身,還不如乖乖回家考個公務員,享受歲月靜好的生活。

我認為,寒門公務員的喜和憂是客觀存在的,對待它們的正確態度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關於那些喜,我們要端正態度,認識到公務員只是一份普通的職業,要說不普通的地方就是從業者需要具備高尚的品德和堅定的理想信念,要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奉獻精神,而不是想著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謀取利益,那樣就背離了我們事業的初衷。

關於那些憂,我們不必妄自菲薄,自怨自艾。“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雖然我們的起跑線比較靠後,但是仍然要盡全力去奔跑,我們要跟以前的自己比,要明白社會階層的跨越絕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代接著一代努力,久久為功,才能實現質變;雖然我們身上有重重的殼,但是我們可以笨鳥先飛,等我們爬到頂端,葡萄自然就成熟了,我們一樣能夠享受勝利的果實;雖然我們並不是在最顯眼處開放,也沒有濃郁的花香,但是春天是屬於我們大家的,我們一樣有權利去享受春光,去為春天增添自己的色彩,我們要相信野百合也有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