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明星帶貨被群嘲:尊重每一個行業,是這個時代下最大的尊重

1、中國沒有種族歧視

哈佛大學曾經搞過一個“內隱聯繫測驗(IAT)”,通過這個測驗可以巧妙發現一個人是否對黑人有種族歧視。

許多中國人參與了測試,結果顯示中國人對黑人的印象比對白人更好。

看來的確如國足規劃球員艾克森說的那樣,中國沒有種族歧視。

但這不代表中國沒有歧視,中國有地域歧視,性別歧視,年齡歧視,而最近更多被人提及的就是職業歧視。

不久前,微博上有一條熱搜#用一句話激怒各個專業的人#

娛樂明星帶貨被群嘲:尊重每一個行業,是這個時代下最大的尊重

經濟學:也沒見你發財啊!

計算機:幫我修一下電腦啊!

新聞:以後是不是要去當狗仔隊啊!

學前教育:看個小孩有啥學的!

日語:咋的?母語學精了?

食品:學食品的不會炒菜?

物流管理:不就是送快遞的麼?

風景園林:種樹的?

車輛工程:修車的?

環境工程:掃大街的?

看著網友們瘋狂的吐槽,我露出了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娛樂明星帶貨被群嘲:尊重每一個行業,是這個時代下最大的尊重

孟子曾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而當今的不孝也有三:“不考教資、不考公務員、不考研”

在許多父母眼中這個世界上只存在四種職業:教師,公務員,醫生和其他無業遊民。

我的一位朋友就因為不喜歡體制內的工作,不想考公務員,與自己的父親發生了激烈衝突差點動手,至今已經有三四個月沒有和父親說過一句話。

其實,父母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因為即使到了2019年的今天,在學校和社會中同樣有兩條流傳甚廣的學科和職業鄙視鏈:

商科 > 法學/醫科 > 工科 > 理科 > 社科 > 文科 > 藝術

公務員 > 老闆 > 自由職業 > 上班族

而這樣的鄙視鏈在許多人的心中慢慢變成了一座大山,將自己困死在了小小的一方天地中,讓自己與這個不換思想就換人的時代漸行漸遠。

娛樂明星帶貨被群嘲:尊重每一個行業,是這個時代下最大的尊重

2、社交媒體時代下,每個人的固有身份正在愈發趨於流動

前段時間,趙薇首次參與李湘的直播,宣傳自家酒莊釀的紅酒引起了眾多網友的群嘲。

有網友留言說道:連趙薇和李湘都淪落到要靠直播掙錢了,直播賣酒甚至還有衛生巾,真是拉低檔次,想錢想瘋了!

而隨之而來的明星直播帶貨是否是自降身價和如何看待網紅帶貨的討論更是讓我看到了這個社會對於職業根深蒂固的偏見。

娛樂明星帶貨被群嘲:尊重每一個行業,是這個時代下最大的尊重

雖然,明星網紅化和網紅明星化表明了在社交媒體時代下,每個人的固有身份正在愈發趨於流動。

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相比很多人看不上甚至吐槽連樣子都分不清的演員明星,網紅和主播更是被大家從心裡貼上了“low俗”的標籤。

古時候的人們瞧不起戲子(指各類演員),戲子在下九流中地位僅高於乞丐和吹糖人,如今的人們瞧不起網紅和主播。

時代一直在變,又好像什麼都沒變。

就像前段時間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雖然劇中講述了唐代種種讓人瞠目結舌的事情,可當你仔細回味,卻不難發現這些事情直到今天依然在上演,只不過換了個樣子。

16年前一位名叫陸步軒的北大學子因為畢業後賣起豬肉,遭到了全社會的口誅筆伐,大家給他的綽號是“北大屠夫”。

而“陸步軒現象”更是引起了人們對於就業觀念,職業選擇的深刻反思。

而他自己在2013年受邀回母校演講時仍在說,“我給母校丟了臉,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說完幾乎哽咽。

娛樂明星帶貨被群嘲:尊重每一個行業,是這個時代下最大的尊重

可這樣的事情,如果放到16年後的今天,恐怕遭受的爭議也依然不會少。

雖然,今天很多人都在高喊職業無貴賤,不能用已知偏見去看待未知可能的口號。

但更多的人只不過是在重組自己的偏見,卻還以為自己在思考與進步。

這個時代下,不知道甚至有某件事情有偏見並不是一件特別可怕的事情,可怕是有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甚至無法意識到自己的偏見。

有的時候,無知要比博學更容易產生自信。

娛樂明星帶貨被群嘲:尊重每一個行業,是這個時代下最大的尊重

3、尊重每一個行業,也許就是這個時代下最大的尊重

我的朋友圈裡有很多微商,還有研究生同學從環境工程專業畢業跨行從事了保險行業,每天都要發上幾條朋友圈,要麼是宣傳保險,要麼是心靈雞湯。

而我卻幾乎沒有屏蔽過任何人的朋友圈,因為發朋友圈這是他們從事的行業所必須的。

就像最近很火的帶貨明星李佳琦說的那樣,他一年累計直播389場,一天都不敢不播,因為你今天不播,你的粉絲可能就被別的直播吸引過去了,第二天可能他就不來看你了。

娛樂明星帶貨被群嘲:尊重每一個行業,是這個時代下最大的尊重

有些行業的性質註定了它必須要時時刻刻刷出自己的存在感,這樣才可以確保在你需要的時候,第一時間想起他。

就像我這位從事保險行業的同學,起碼到今天為止,一提到保險,我下意識想到的不是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而是他。

尊重一詞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被我們掛在嘴邊,而在如今看來,尊重每一個行業,也許就是這個時代下最大的尊重!

而如今更加讓我欣喜得是尊重每一個行業的社會風氣正在不知不覺間悄然形成,最近很火的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便是最好的證明。

在這檔綜藝節目中集結了50位演員,陣容空前強大,從戲齡0年到戲齡15年以上。

在娛樂圈,時間就是金錢,能在同一時間集中這麼多演員拍攝綜藝節目,不得不說,難度極大。

至於背後原因,有人一語道破,因為大家都沒戲可拍了。

娛樂明星帶貨被群嘲:尊重每一個行業,是這個時代下最大的尊重

電影演員轉戰電視劇,電視劇主角去演配角,原來的配角只能演更小的配角,一層一層傳遞下去,造成了如今普遍性的資源降級。

隨著影視市場從巔峰跌落谷底,製片方更願意選擇性價比高,演技在線的演員。

有人把目前的這段時期稱為影視業的寒冬,但更多的人卻認為這是一件好事。

如果你很認真、你很專注、你很專業,就不會有寒冬,因為市場這麼大,哪兒來什麼寒冬?它淘汰的是不專業,是不茁壯,是沒有生命力的。

而以上這些在我看來,便恰恰是整個社會對影視行業尊重的真正體現,這個行業本就應該與其他所有行業一樣,需要用能力說話。

娛樂明星帶貨被群嘲:尊重每一個行業,是這個時代下最大的尊重

就如同你只會紙上談兵會被公司解僱一樣,如果你沒有過硬的演技,空有一身好看的皮囊,理應被影視行業所淘汰。

只有當優勝劣汰成為每一個行業真正的生存法則時,尊重每一個行業才更加有可能成為一個現實。

身處在這個不換思想就換人的時代,努力去尊重每一個行業,努力去了解你不知道的每一件小事,與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保持同步,根據時代要求找到問題的解決之道。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這個越來越複雜世界真正寵愛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