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述:四川揚琴就是我的生命!

揚琴給了我太多太多,我的為人,我的做事,我的尊師重道、友愛朋友,都是揚琴教給我的,四川揚琴就是我的生命!

——徐述

唱腔悠揚婉轉

姿態優美,韻味濃郁

宛如一株蘭花,清新脫俗

散發清雅香醇的芬芳

它,就是

四川揚琴

四川揚琴又稱“四川琴書”,流佈於四川省漢族地區,因採用揚琴為主要伴奏樂器而得名。據傳,清代乾隆年間四川已出現以揚琴伴奏的說唱表演,演出時單人自彈自唱,以說為主,以唱為輔,唱腔比較簡單,說白時還要使用醒木,故被人稱作“話鼓揚琴”。

徐述:四川揚琴就是我的生命!

四川揚琴表演

傳統四川揚琴由五個演員分成生、旦、淨、末、醜五個行當表演,行話謂之“五方人”。

演出時一般以坐唱為主,也可站立表演。演員在場上有說有唱,同時自操樂器伴奏。曲目中人物眾多、不敷分配時,可一人兼唱多角。揚琴唱腔包括省調和州調兩類:省調指的是成都地區的揚琴唱腔,其中又有“大調”和“月調”(也稱“越調”)之分,大調屬板腔體,有“一字”“快一字”“二流”“三板”等板式。月調屬曲牌體,有【月頭】、【疊斷橋】等曲牌近二十支;州調指的是成都以外地區的揚琴唱腔,屬板腔體,有“清板”“二流”“三板”等板式。

四川揚琴以其清脆悅耳的聲音

“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

這其中就有對揚琴“痴迷”的她——徐述

徐述:四川揚琴就是我的生命!

徐述,1937年12月生,四川成都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四川揚琴代表性傳承人,巴蜀文藝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1956年考入四川省廣播電臺曲藝隊,師從四川揚琴大師李德才,習男腔、老旦腔。與恩師李德才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演出主要曲目有《秋江》《船會》《闖工》《描容》《活捉三郎》等。

徐述:四川揚琴就是我的生命!

徐述表演四川揚琴

從藝六十多年,徐述的《伯牙碎琴》《白帝託孤》《百里認妻》《活捉三郎》《秋江》《船會》《拷紅》《鳳儀亭》等作品,讓人印象深刻。

教育家陶亮生賦詩“德派揚琴一燈傳,徐述微音播兩川。”

著名報人、曲藝專家車輻稱她“沒有漩鳳,卻清風入懷,聽來情味深長,一抒胸懷,其味無窮。”

拜師李德才 開啟藝術生涯

1956年,四川廣播電臺對外招生,沒有任何基礎的徐述順利通過初試、複試,成功加入“說新唱新”小欄目,學習曲藝。剛進入電臺不久,曲目尚未分工,徐述早已被揚琴美妙的聲音所吸引,每天趴在揚琴辦公室門外偷聽,被大師李德才發現後收至門下。從此,開啟了徐述與四川揚琴的不解之緣。

“偷經學藝” 成就全能自我

徐述學唱曲,每次老師不點頭,她絕對不會離開,一定要爛熟於心,得到師傅認可,方才離去。為了牢記曲子,平時走在路上,徐述就按照四八拍節奏,用手指敲打大腿進行練習,這個習慣一直延續了六十多年。

徐述:四川揚琴就是我的生命!

跟著老師趕場演出不知是對藝術的痴迷,還是自幼家貧之故,徐述學習特別賣力,不僅學習恩師為她量身安排的男腔,還經常“偷經學藝”。當年學習曲藝沒有大課之說,都是一對一的教唱,學完自己的內容,徐老師總會站在旁邊“偷聽”其他師兄弟學習的內容。恩師的眼睛高度近視,徐述主動擔任恩師的“肉柺杖”。每次去演出,老師去哪兒她就跟到哪兒,不僅可以端茶倒水照顧恩師,還可以趁機學習。長此以往,老家院、老媽子、丫頭子,她都全部練到,從唱腔到唱詞到情緒,生、旦、淨、末、醜等角色都爛熟於心。

不僅如此,徐述除了日常學習揚琴,晚上閒暇之餘還會趕去其它書場,聽揚琴、聽竹琴、川劇、京劇、梆梆戲,什麼都學。徐述說,學習那些既豐富了她的揚琴,對後來的創作也有很大的借鑑與幫助。

被周總理接見

徐述:四川揚琴就是我的生命!

周總理在劇間休息時,看望演員們(左一為徐述)

1958年,徐述和師妹表演的《拷紅》

在省內脫穎而出,順利進入首屆全國曲藝匯演團隊。當時,周恩來總理在長安劇場接見演出團隊時,攝影師還拍下她與總理面對面站立的畫面,那張照片至今保存完好。隨後,她被分配到南方演出分隊,又與侯寶林、駱玉笙等大師同臺演出。

“譜曲”揚琴 開啟電聲教學

1974年,徐述接過恩師的接力棒,開始帶徒弟。一邊教學、一邊演出、一邊創作,把四川揚琴的接力棒一代一代往下傳。

“口傳心授教學生傳統、費時,一直想找到更便捷有效的教學模式。直到上世紀80年代,年輕人用磁帶學鄧麗君的歌,讓我受到啟發。”徐述說,她買了一個錄音機和一堆磁帶,將平日教唱的曲段,把演唱技巧、唱法、曲子全部平日上課的順序錄進去,讓學生拿回家慢慢聽,上課的時候再作糾正和指導,“這種‘電聲教育’效果非常好。”

不僅如此,為了留住祖輩的曲藝精華,也為了學生有譜可依,學習便捷,徐老師還鑽研簡譜,並用簡譜寫曲譜,至今已完成20多首。自1997年起,徐述先後譜教材:《夜課》《藏舟成配》《三祭江》《伍員渡蘆》《拷紅》《寶玉哭靈》《漁父辭劍》《靜夜思》《陽光三疊》等,並編寫《揚琴基礎知識》二冊,譜曲和文字教材3萬餘字。

生為揚琴,堅守揚琴

1992年,年滿55歲的徐述退休了。此時,越來越豐富的大眾娛樂形式不斷衝擊著傳統文化陣地,四川揚琴不再受到追捧,演員們逐漸離開了舞臺,揚琴越來越沒落。

但,徐述依然堅守在寂寞的舞臺上。熱愛四川揚琴的她,退而不休,她繼續用自己的一雙手和一副好嗓子,賦予揚琴獨立的生命。她義務加入由一幫愛揚琴的人組織的業餘的“蜀聲琴社”,一是演出,二是幫琴社搞點組織工作,一做就是16年。16年裡,她在走馬街戲劇場、大慈寺、悅來茶館等地“轉檯臺”,讓現場觀眾沉浸在一張琴一個人聲所製造的揚琴世界裡。

徐述:四川揚琴就是我的生命!

徐述表演四川揚琴

2009年,徐述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川揚琴代表性傳承人。2012年,徐述被授予巴蜀文藝獎終身成就獎。

對傳承人要求嚴格

“現在人愛得不‘如痴’了,我們那時候是全身心投入進去,‘偷經學藝’也要學,現在有的人太看重物質生活,變得浮躁了。”徐述教育自己的學生,“你們唱揚琴,就要像愛愛人那麼愛,唱哪門愛哪門。”

徐述:四川揚琴就是我的生命!

徐述教學四川揚琴

“基本的本子找好,我把腔潤好了,在我的基礎上,或者在他們的基礎上,再按照他們的特色來(教)。”

徐述盡心盡職,先後培養了諸如萬弘、張冰、李永梅、於蘭、孫雲金、吳瑕等多位男女揚琴演員,有的取得了卓越成就,有的活躍在曲藝舞臺或揚琴傳承基地上。徐述欣慰的同時,還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學生當中有幾個條件還是不錯,但他們還需要再加把勁兒,變得更加‘嘎嘣棒’!”

四川揚琴已經融入徐述的骨髓、血脈

成為她生命的一部分

雖然現在的徐述已是耄耋之年

頭髮已經花白,記憶力也有所退減

但提到心愛的四川揚琴

82歲的徐述便兩眼放光

馬上起範兒,比手勢,打板兒,唱揚琴

全身洋溢著一股極強的精氣神和感染力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文章整理自四川日報、四川新聞網、封面新聞等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