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一篇科研學術論文的整體構思

學術論文是指在科學領域裡表達科學研究成果的文章,是對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等領域中的某些問題和現象進行科學探求的書面成果,它有可讀性、獨創性、科學性、創新性和學術性等特性。下面,醫刊彙編譯就撰寫一篇科研學術論文的整體構思進行闡述。

撰寫一篇科研學術論文的整體構思

首先是選題。寫學術論文,選題很關鍵。題為文眼,定好題目方可下筆,選題、立題是寫作中的重頭戲。

1.以新穎立題。創新是論文的生命線,選題要注意選時效性強、有創新的題材,言他人所未言,示讀者所未知,即使是研究內容相近的文章,也需從新角度、新學科去探討,寫出自己的新經驗、新觀點,給人以新的啟示。使讀者一看就能從選題上去區別。

2.以窄小立題。在面對寫作立題這一難題時,我們應結合自身的知識結構和研究的條件,選擇難易適中、大小適度的題目,因為太大的題目不容易把握,容易泛泛而論,缺乏針對性,而小題目就比較容易駕馭,可以具體地分析和有針對地解決問題,即選題宜小不宜大,宜窄不宜寬。

學術論文要求對題目精心考慮,力求做到準確、新穎、簡潔,通過題目即能瞭解論文的大體內容、研究的程度。題目的數字最好控制在12至20個字左右,如字數多可加副標題。

其次是編寫論文提綱和蒐集相應資料。選題確定後,要在題目的方向和範圍內,全面深入地開展論文整體構思,作為論文撰寫的基礎環節,撰寫論文提綱是論文孕育成功的重要階段,把蒐集到的資料用簡練的文字勾畫全文的論點,根據讀者的心理,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來擬出小標題起草成文。

撰寫論文沒有充足的材料,科學研究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基本提綱的範圍內搜索材料,除了課本上已有的和自己平時積累的外,還要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在圖書館通過書目和索引去查找,善於查閱學術期刊和報紙專欄,多蒐集與論文有關的資料,進行必要的調查和個案研究。對於蒐集的信息,要作深入的研究,結合所學內容多蒐集的資料進行突破性的思考,分析別人已經作過的研究、提出的見解,做到邊蒐集邊研究。

第三是寫作成文。在寫作中要注意學術論文的特點、寫作順序及文字的要求。

1.初步形稿。根據論文提綱,用連貫成片的書面語言寫出初稿,是論文撰寫的重要環節。經過蒐集、整理出來的資料融會貫通之後,根據大綱的順序,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的想法、體會和感受寫出來,做到一氣寫成,段落層次完整,凸顯主題。在撰寫初稿時要儘量詳細,必要時可用量化表格和圖表來增強論據的說服力。初稿亦要有文體感,明確論文三要素,即論點、論據、論證,從大局著眼,小處落筆,把中心論點貫穿全文,由點到面地組織好論文。

2.修定二稿。初稿形成後,要反覆思考,仔細閱讀,在觀點論據、層次結構和文字等各個方面都要認真推敲,逐字逐段修改,可以通過比較分析和請同事、導師或專家幫忙釜正,做到言之有物,充分考慮文字的準確性和美觀度,將初稿遺漏的信息加入到文章裡,對參考文獻的引用要嚴格審核。

3.多次修改。二稿之後,要求對文章語言的準確進行檢查。檢查細節安排的是否合理,舉例是否恰當。經過反覆的實驗,檢查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或可行性,可以根據工作中新的體驗、新的發現進行不斷的修改,一定要注意文字使用,以及數字、量詞、時、日、月等內容的規範化、標準化用法。

4.最後定稿。為了確保文章的科學性、客觀性和應用性,應努力確保文章的內容充實、有見解,努力做到用語貼切、行文流暢、邏輯嚴密和結構完整。可以請行家審閱,對文章進行潤色直至完善。

撰寫一篇科研學術論文的整體構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