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壩的關帝廟關老爺為何臉朝北?其中有三個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

蜈蚣壩, 小名“壩頂子”,傳說無數,這條旅蒙商必經之路的前世今生到底是什麼樣的?蜈蚣壩,這也是一個老司機談其色變的地方,其實,2000多年前,酈道元陪侍北魏孝文帝北巡北魏重鎮之一的武川時,就知道白道,即蜈蚣壩的不一般 。與此同時,很多地方的關帝廟大都坐北朝南,而蜈蚣壩在清雍正8年建的這座關帝廟為何大門朝北開?

蜈蚣壩有幾不走

“走哪啦?”

“壩頂子啦!”

“那就張羅蒸莜麵啦!”

這樣對話是屬於經常往返內蒙古呼和浩特與後山地區,包括武川、四子王旗、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必經之地蜈蚣壩的本地人的。如果你回答說:“走到蜈蚣壩了”,你就露怯了,一聽你就是一個外地人。蜈蚣壩,是一個地段的標誌,一是看你走到哪裡了,路程還有多少,二是以現在的座標,推斷你還有多長時間到呼和浩特,多長時間到武川,到了武川再怎麼去四子王旗或達爾罕毛明安聯合旗,三是如果你是去往武川方向,根據與蜈蚣壩的相對位置,判斷著急不著急給你做。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莜麵是武川的待客飯食,直到現在,也是留在地域和文化裡的精華,併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蜈蚣壩是一個地區的記憶符號,是幾代人的記憶。蜈蚣壩,是蒙古語的音譯,意為聖嶺。坐落在歸綏(呼和浩特市)以北歸十七公里處的歸武公路大青山盤山道頂端。說幾代人的記憶,是因為有史記載的。

蜈蚣壩的關帝廟關老爺為何臉朝北?其中有三個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

北魏時期,孝文帝巡視故都盛樂(呼和浩特市和林縣)及陰山防線,酈道元作為隨行人員,穿陰山而過,在武川鎮活動兩天。酈道元第一次是涉塞水(榆樹店河)而上,是涉水;第二次是從白道而過,是跋涉,走的就是今天的呼武公路一帶。

此外,1938年,八路軍挺進綏遠敵佔區,開闢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的第一場伏擊戰,就是在蜈蚣壩打響。現在,一塊巨石佇立路邊,幾個紅色的大字“蜈蚣壩伏擊戰革命遺址”向人們昭示那段革命英雄史詩。

蜈蚣壩的關帝廟關老爺為何臉朝北?其中有三個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

蜈蚣壩的關帝廟關老爺為何臉朝北?其中有三個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

我這個年紀是走過蜈蚣壩的,但因為年紀太小,坐在車裡,懵懵懂懂,也不知道到底是咋來咋往的,但有一點記憶深刻,一走這條路,就必定暈車。小時候看那些大家的作品,總有類似的句子:盤山公路蜿蜒曲折······其實,從呼和浩特出發去往武川,正常情況要走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的老路才是名副其實的蜿蜒曲折,而且轉彎處多,有經驗的告訴說,轉彎多,如果車稍微再快一點,就很容易暈車。還有小時候不懂,為什麼叫“下呼市”,為什麼叫“上武川”,應該反過來才對呀!在後來終於知道,是武川的平均海撥足足比呼市高了539米!怪不得走在山路上的車都哼哧憋肚的,尤其走到呼武公路17公里的赫赫有名的蜈蚣壩處,感覺就像坐在牛車上,又慢又笨拙。漸漸懂事,才知道當時司機該是多麼小心翼翼,多麼全神貫注,沒有護欄的雙向二級公路,下面是幾百米的深溝,司機估計心都吊在嗓子眼裡,只是我們坐車的人不知。司機們相互調侃:就你那兩下子,也敢走蜈蚣壩?!

蜈蚣壩的關帝廟關老爺為何臉朝北?其中有三個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

如果你以為蜈蚣壩的路險而難走是傳說那就錯了。很小的時候,住在一個大院子裡,什麼樣的故事都能聽到。關於蜈蚣壩,有一次,聽大人們說,鎮上有一個名聲很不好的人,坐車下呼市,轉彎時迎面過來一輛車,眼看是要撞的節奏,而撞了的後果就是全部掉下懸崖,這個坐在副駕位置的人猛開車門,跳了下去。結果是什麼?結果是,兩個司機都很機智,處理得當,沒有相撞,擦身而過而,跳車的那個人被對面而過的車軋了個準。不知道同情的人有沒有,反正聽一些老年人說:唉,不是不報呀·····還有一次,聽開車的老舅說:怕死人了,回來的路上,有個外地司機不知道後山盤山路厲害,坐在路邊吃西瓜乘涼,結果來了個二愣子司機,硬生生給撞了,估計也是個外地司機·····

蜈蚣壩有幾不走:

下雪天絕對不能走;

外地司機,尤其是南方的司機,絕對在天擦黑時,打尖住店,不能再走;

掛蛋子車(再掛一個車廂)沒有經驗不能走。

但縱是這樣,呼武舊公路,曾經也是車輛川流不息。

但川流不息的歷史遠不止現在。

蜈蚣壩的關帝廟關老爺為何臉朝北?其中有三個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

歷史上旅蒙商去往草原的必經之路

也是北方草原絲綢之路的要隘

事實上,雖然蜈蚣壩險峻難行,而依然川流不息,除了它是很多北去的唯一的等級公路外,更重要的是,這是歷史上旅蒙商去往草原的必經之路,也是北方草原絲綢之路的要隘。一位祖輩經商的學者回憶,他的爺爺和他說過,那個時候,蜈蚣壩上,走過的駱駝比女人還多。這條路上,各種絲綢、茶葉、皮毛、炒米、燒酒、糧油南來北去,然後在歸化(呼和浩特舊城)、烏蘭花(四子王旗)、設並草原(召河)、新疆、乃至大庫倫(蒙古國烏蘭巴托)完成它們各自的使命和歸宿,當然,武川是期間的一個驛站。據一些當初經商的老字號的後代講述,清末有四個人拉了八峰駱駝,從新疆輾轉來到大青山北部的武川可可以力更鎮落居,武川才有了駱駝,也才有了商業流通的基礎馱運工具,並由此奠定了武川可鎮商業集散地和橋頭堡的位置,後期,武川商業發展鼎盛時期,各家商號雲集,有的大商號一家就有萬峰駱駝。

蜈蚣壩的關帝廟關老爺為何臉朝北?其中有三個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

而蜈蚣壩也隨著沿路輻射的商業流通而發生變遷。

史料記載,由於歸化到武川的路是沿線商業流通的大動脈,走得人多,但維護甚少。民國15年(1926年)以前,這條道路的蜈蚣壩一段,約十餘里的路面,雜石叢生,地形險惡,道路崎嶇,狹窄堵塞,交通極不安全,讓商客旅人愁不出。

愛國將領吉鴻昌,當時任綏遠省的警務處長。1926年,出於關心民眾疾苦,便於商貿發展,親自率領民眾移石填溝,劈嶺展路,開出一條蜈蚣壩新的通道。吉鴻昌將軍親筆題詞:“化險為夷”四個大字。現在,人們在這條路上都能看到這幾個大字。道路平坦暢通後,以前只能駱駝走的道路上,農人拉糧的旱板牛車,運客捎腳的布棚花軲轆馬車,也出現在這條路上,尤其是歸綏克利汽車行一輛卡車也專門為武川、百靈廟、烏蘭花拉貨運客,成為進步發展的一道時代風景。

蜈蚣壩的關帝廟關老爺為何臉朝北?其中有三個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

大青山蜈蚣壩頂,是歷史上白道的至高點。白道之說,最早見於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芒幹水有西南,逕白道南谷口,有城在右,縈帶長城,背山面澤,謂之白道城。自城北出有高坂,謂之白道嶺,沿路唯土穴,出泉,挹之不窮。”這是酈道元第二次去武川寫下的文字,時間約是在公元500—525年間。有學者指出,酈道元所說的芒幹水就是現在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的大黑河。另外酈道元在《水經注》裡記載的武泉水,就是今天呼和浩特市東南郊的小黑河。

蜈蚣壩的關帝廟關老爺為何臉朝北?其中有三個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

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

蜈蚣壩關帝廟關老爺為何臉朝北?

蜈蚣壩不僅在商場上、官場上被重視,在民間也有非凡的地位。

蜈蚣壩之所以在民間盛名遠揚,和一個人,一座廟有關。

早年,蜈蚣壩有一座關帝廟,俗稱老爺廟,公元1730年,清雍正年間建成。關於此廟,傳說很多。據武川縣文史學者郭志剛先生講述,相傳,當初建廟時,地址選在今天呼武公路18公里處的牌樓館村,按傳統的坐北朝南格局,舉行一系列儀式後,廟的木架子搭好,準備第二天砌磚。就在這天夜裡,大風颳得打門襲窗,飛沙走石。第二天起來一看,搭好的木架蹤影全無,正在詫異時,距牌樓館五六里的壩頂村來人說,村南半山上有座房架,人們去一看,正是老爺廟的房架。上下左右、尺寸分毫不差,奇的是這木架轉了方向,坐南朝北。有人說,這是關雲長關老爺的旨意,他要在險處安身,來護佑百姓。於是就在這裡按原樣蓋起了關帝廟。

蜈蚣壩的關帝廟關老爺為何臉朝北?其中有三個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

關帝廟很多地方都有,為什麼蜈蚣壩的關帝廟很出名?這與它的地理位置有關。這就回應了上面講到的蜈蚣壩,即白道是歸綏、山西及河南、河北的商人走後營——去大庫倫和俄國經商必經的地方,也是從北部走西營——從草原絲綢之路西去經商的必經之路。一過大青山,除了夏天,基本是衰草茫茫,荒蕪漫漫,在人們的心中,彷彿是來到了一個極其陌生的地方,感到孤身無源。於是商人們都要在關帝廟前拜拜,希望一路平安,生意興隆。回來後再拜還願。據說經商回來後,輕者殺牛宰羊,重者唱戲修廟。現在距離不遠的牌樓館裡還有當時關帝廟的數塊石碑。

因為來往客商很多,所以關帝廟成為一個熱鬧的集市一般。每年農曆五月十三,要進行一年一度的廟會,方圓幾百裡的人都要趕來。而往往就在廟會期間,都會下雨,人們就說這是“老爺磨刀雨”,是關雲長磨青龍偃月刀用的水。其實,農曆五月,陽曆也是六七月,一般是會下雨。只不過是那個時候人們把祈望風調雨順的美好心願寄託在這種熱鬧氣氛中罷了。

歷史和文化往往會融化在一起,也會和人們樸素的道義聯繫在一起。《水經注》裡,酈道元記載的白道嶺,就是今天的蜈蚣壩之名是怎麼來的呢?

蜈蚣壩的關帝廟關老爺為何臉朝北?其中有三個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

在《武川文史》中稱,很早以前,不知從何處原始森林竄來一頭巨蟒,盤踞在山上,禍害百姓。一位樵夫不幸被蛇吃了。樵夫的兒子決心替父報仇,替民除害。他苦練狩獵本領,本事越來越大。這時不巧,他的母親生病了,醫生說需要七隻蜈蚣做藥引。於是年輕人在別人的指點下,去南方找蜈蚣。蜈蚣找上了,他興沖沖回到大青山,走到壩頂,突然巨蟒出現,絲絲作響,飛沙走石,年輕人趕緊放下裝蜈蚣的盒子,和巨蟒搏鬥起來。戰鬥正酣,那七隻蜈蚣從盒子裡嗖嗖飛出,各攻巨蟒七竅,分泌毒液,巨蟒沒有了戰鬥力,年輕人揮刀殺了巨蟒。小蜈蚣立了大功勞。後來這段山路就叫蜈蚣壩了。

目前,因為修路,人們又會從蜈蚣壩這條舊路從呼和浩特去武川,路自然還是山路,彎道還是那麼多,唯一不同的是,現在沿路的植被好了很多,真的有一種鬱鬱蔥蔥的感覺。快下壩時,路兩邊有成片的沙棘林,引得人們紛紛停下車去折採,因而不很寬的路讓人們變得小心翼翼起來,走得很慢,也正好欣賞沿途的風景。

蜈蚣壩的關帝廟關老爺為何臉朝北?其中有三個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

無法想象2000多年前的孝文帝和酈道元從這裡走過時,山與川風貌何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