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校父”嚴修——近代天津文化的時代先驅


近代天津湧現出不少文化先驅,比如梁啟超、嚴復、李叔同等等。被廣為人知的“南開校父”嚴修也是其中一位。嚴修不只和張伯苓一起創立南開學校體系,對於近現代與當代的天津文化傳承更是功不可沒。

“南開校父”嚴修——近代天津文化的時代先驅

眾所周知,圖書館、博物館都是重要的文化傳承地。天津的圖書館、博物館在近代中國都是先行者。天津最早的近代公共圖書館由天津海關衙門所設,僅有藏書四百餘冊。這個圖書館後來被天津英租界工部局接管,改了一個名字叫作“英租界工部局書房”。北洋大學堂的前身天津北洋西學學堂創建的時候就附設了圖書館,這是中國近代比較早的高校圖書館。

1904年嚴修創立南開學校時也設了圖書資料室,由嚴修、王益孫等南開的創始人捐資購買圖書和設備。1905年嚴修又把自己家藏的一千三百四十二部圖書捐給了直隸工藝總局下設的天津教育品陳列館。1907年直隸圖書館籌建,1908年,直隸圖書館正式開館,館裡的基礎藏書就包括嚴修捐給天津教育陳列館的那一千三百四十二部圖書。繼之,嚴修又捐給直隸圖書館一千二百部圖書。1918年,直隸圖書館更名為“直隸省立第一圖書館”,由嚴修族弟、擅畫蘭石、長於書法的嚴臺孫擔任館長。

“南開校父”嚴修——近代天津文化的時代先驅

公共圖書館不同於私人藏書樓,實現了資源共享使圖書資源大範圍有效利用,這正是嚴修這樣的開明紳士為近代天津文化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

不僅圖書館,天津博物館的產生也是一箇中國接受西化博物館文化後培養了一批博物館學家,這些博物館學家用高眼界、新觀念創辦了現在天津博物館的前身“天津博物院”。

天津最早的博物館是1904年開館的華北博物院,由英國人赫立德創辦。赫立德當時是新學書院院長,這個博物館就是學校附設的,屬於教學配套的。華北博物院的展品有地礦標本、禽獸標本、《聖經》的各國文字版。華北博物院是對外開放的,並公開進行物理、化學實驗讓來者參觀。華北博物院也接受了不少捐贈,有青銅器類、玉器類、陶器類,甚至還有甲骨。

值得注意的是在租界創建博物館時天津本土人士也積極地開創了博物館,這又要提到嚴修。本土天津人開創最早的博物館正是嚴修捐贈圖書的天津教育品陳列館,這是中國開創最早的博物館之一。天津教育博物館1905年開館,展出人體解剖模型、動植物標本、物理化學實驗儀器、國內各種教科書、手工製品、玩具等等,種類頗多,一時之間也觀者頗眾。

“南開校父”嚴修——近代天津文化的時代先驅

博物館正是天津新式教育發展的結果,既服務於學校教育也服務於社會大眾,起到了重要的社會教育作用,對於天津人的認知提升和智識提升都大有裨益。

天津很早就開始定期舉辦具有博物館功能的展覽會、博覽會。1904年到1905年,首先由嚴修舉辦教育品展覽,展品是各種科學儀器和教科書,地點是借的城隍廟一帶的官立小學堂。此外還有1904年直隸工藝局舉辦的“考工廠”工業博覽會,這是常年展出的博覽會。清末天津的這些博覽會有明顯的公共性,與近代的博物館一脈相承,有很多的契合點。

在清末天津濃陏的博覽、陳列、展示的氛圍之中培養出一些近代的博物館學家,如嚴智怡、陸辛農、華學涑等等。這些博物館學家既接受了天津本地氛圍的薰陶,也赴美參加過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有眼界有膽識。在這些近代博物館學家的籌備之下,1918年天津博物院正式成立。近代博物館奠基人嚴智怡曾任天津博物院院長。嚴智怡正是嚴修之子,張伯苓的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