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限薪是好是壞?總體利大於弊,執行難度不小

11月20日,國足發佈了要求俱樂部暫緩簽署球員的《通知》,有記者爆料,足協即將出臺新規,中超頂薪限制在1000萬以下,中甲500萬,中乙300萬。

之所以會有這一輪限薪風暴,是因為國足1-2輸給敘利亞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不滿,國內球員工資越來越高,水平卻越來越次,限薪勢在必行。對此,有球迷笑稱,張琳芃一腳踢掉中超幾十億。

此次足協新政引起了球迷們的激烈討論,褒貶不一。那麼,聯賽限薪到底好不好?又能否落實到位呢?

中超限薪是好是壞?總體利大於弊,執行難度不小

限薪利大於弊

首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限薪肯定是利大於弊的。有很多球迷認為,薪水少了,願意踢球的人就會變少,不利於中國足球發展。其實不然。

第一、決定人們是否願意投身一個行業的,不是上限,而是下限。能成為行業頂級的人終究是少數,大多數人都處於行業的中下層,能否保障他們的利益才是關鍵。限制頂薪,把省出來的利益分給中下層,反而能夠促進中國足球發展。

第二、敘利亞戰火連綿,攻破國足國門的球員月薪僅1000多元,而他們卻踢贏了一群千萬富翁。這足以說明,金元足球是行不通的,在足球的世界裡,想提高一個俱樂部的水平,砸錢就夠了,但提升一個國家的足球水平,遠沒這麼簡單。

中超限薪是好是壞?總體利大於弊,執行難度不小

第三、2002年,中國男足首次殺入世界盃,那時的中超還沒有一個亞冠;2019年,國足踢得裡皮憤而辭職,中超卻已經收穫了兩個亞冠。中超的水平上來了,國足的水平卻下降了,這足以說明這些年的錢全花到了外援身上,資本的入場反倒害了國足。

限薪不是限制花錢,而是讓俱樂部們把錢花到點子上,花到能切實提高中國足球水平的地方。從這點來講,限薪肯定是利大於弊的。

中超限薪是好是壞?總體利大於弊,執行難度不小

執行難度不小

限薪好,但是能否執行到位,才是這個政策能否奏效的關鍵。根據過去的種種案例來看,新一輪的限薪令執行難度恐怕不小。

首先是陰陽合同,不止中超,不止體壇,甚至在文體兩界都屢見不鮮,在范冰冰陰陽合同被曝光後,各方才開始真正重視這個問題。

其次是送房送車,例如隔壁的CBA,除了聯賽規定的合同之外,給球員送車的、送房的不在少數,甚至給球員送股票的都有,如何監管這些場外行為,才是重中之重。

中超限薪是好是壞?總體利大於弊,執行難度不小

最後,限制本土球員薪水後,外援薪水怎麼算?如果外援限薪,會影響到頂級球員來中超踢球的意向,對中超發展不利;但如果不限薪,國內球員們會更加依賴外援,自身還是得不到提升。

如何讓改革發揮效果,而不是為了改而改,足協還需要繼續思考這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