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協要限制球員的薪金,你認為多少薪金有利於足球事業的發展?

蒲城蘇


限薪只是被動改變的一種方式,對於現狀有一定的改變,但根本的改變需要從更多方面著手,並需要長時間的堅持才行

國足1-2負於敘利亞,把自己推倒了被動的境地,球員場上的表現刺痛了球迷的心,而當得知敘利亞球員月薪只有一千多元錢時,我們不禁感嘆都說有錢能使鬼推磨,為什麼千萬年薪沒能讓球員把球玩轉呢?最終大家似乎找到了原因,那就是掙得太多,太安逸了,失去鬥志和慾望了,而在對敘利亞隊長薩利赫的採訪中,他也提到:“他們賺錢太容易,太安逸了,缺乏上進心和動力,我們更渴望勝利,這關係到我們的生路”,鑑於此,足協近期要推出限薪令,這確是一個不錯的舉措,起碼能讓那些富翁們知道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取得更多的收入,但是這種被動的改變方式只能帶來一些改變,耀吾認為根本問題的解決還需要其他的舉措並且需要很長的時間。

限薪能解決目前球員的鬥志和慾望問題,但改變不了國內球員的結構,需要更多的政策讓更多的普通家庭的孩子及年輕人,能夠實現自己的足球夢想,讓這部分熱愛足球的人能夠有機會和渠道進行專業訓練,進入職業化聯賽進行踢球,也應該讓更多的人能夠走出去到更高水平的環境踢球,提高自己的技藝,這樣改變目前國內球員的結構。

限薪政策實施後,要從根本上去解決中國足球的問題,耀吾認為應該再有如下政策的實施,並長期堅持下去,假以時日,中國足球的改變將會更大。

  • 限薪條件下,增加參與與參加國字號球隊的比賽的表現考核和獎勵制度。
  • 出臺政策讓更多熱愛足球的人能夠有機會實現夢想。
  • 完善而且實的青訓體系建設,並穩定保質保量的長期堅持下去。
  • 鼓勵留洋,輸送留洋球員,讓更多的球員走出去接觸高水平的比賽,提高技藝。

大家對於限薪令有什麼看法呢?大家覺得如何才能更有利於中國足球的發展呢?歡迎關注耀吾體育,在下方留言說出自己的看法!


耀吾體育


11月20日,足協下發通知,要求中超、中甲、中乙各俱樂部暫緩球員的簽約工作。這被視為足協即將頒佈限薪令,具體下賽季執行。

之後有媒體披露,足協的限薪具體為:國內球員頂薪不超過1000萬人民幣,國腳可以上浮20%。也就是說,普通球員的頂薪可以達到1000萬人民幣,而國腳能夠達到1200萬。



堵不如疏

這樣的限薪有何意義呢?基本沒有任何意義。也不知道足協哪來的勇氣給出1000萬的限薪,他們難道覺得聯賽裡有人能夠值1000萬嗎?如果以球員的水平來論,國內球員能拿到100萬已經頂天了。足協出臺這樣一個毫無意義的限薪令,只是雷聲大雨點小罷了!中國球員的薪金過高被民眾吐槽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足協此舉只不過是做做樣子而已。



不只是國內民眾吐槽中國球員的薪金,連我們的對手都在吐槽。敘利亞隊長薩利赫在2-1戰勝中國隊後說:他們(國足)賺錢太容易太安逸,缺乏上進心和動力。相反的是,我們更加渴望勝利,這是關係到我們飯碗問題。

薩利赫的話一語中的,中國球員缺乏競爭,缺乏危機意識。這樣一個限薪令,根本解決不了實質問題。堵不如疏,在目前的大環境下,不如徹底放開外援政策,讓國內球員去和外援競爭。我們現在已經實行了歸化,各俱樂部為了自身利益,也在積極運作歸化,目前的外援限制,不久之後就將形同虛設。照此發展下去,目前的外援政策只能限制小俱樂部,從而讓俱樂部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



橫向對比

中國足球聯賽的發展是無序的,導致了球員的能力和收入完全不成正比。中國球員和日韓球員的實力差距不在一個層面上,但整體收入卻遠超過日韓球員。2018年的數據,中超俱樂部的薪金總支出為3.91億英鎊,約34億人民幣,人均年薪700萬。而日本J聯賽薪金總支出1.25億英鎊,約11億人民幣,人均年薪217萬。韓國K聯賽薪金總支出0.5315億英鎊,約4.94億人民幣,人均年薪122萬人民幣(K聯賽2018年只有11支球隊,今年增加到12支)。



中超球員的收入是J聯賽的3.2倍,是K聯賽的5.73倍。在中敘之戰中打入首球的奧馬裡月薪僅1370元人民幣,而打進烏龍的張琳芃薪金高達1200萬,是奧馬裡的73倍。這種觸目驚心的對比,難道還不能說明,足球水平不是隻靠錢就能提升的嗎?

所以,我認為在這個社會上,收入應該和能力大致匹配。以日韓聯賽為準,中國球員的水平大概是他們的一半,收入也只能達到他們的一半。K聯賽平均122萬的收入,中超聯賽平均61萬的收入就頂天了。也不知道誰給足協的勇氣,下發一個1000萬的限薪令。


光焰體育


中國足球限薪已經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但對於中國足球的改變並沒有產生太好的效果。

限薪解決不了所有問題


2018年的時候,中超頒佈的“限薪令”規定,中超國內球員的工資不能超過1000萬人民幣,但從最近國字號球隊的表現來看,這樣的薪資並沒有帶來好的效果,國青、國足和國奧在一週內三線潰敗,導致中國足球一地雞毛,所以說,限薪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限薪勢在必行


雖然限薪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這項措施又不得不施行。如果中國各級聯賽不施行限薪政策,那麼以目前的中國職業球員數量,年薪超過1000萬將不是難事,中國足球將會變得更加混亂,職業聯賽將會真正變成一個賺錢的地方,中國足球將不會有未來。

限多少才是最合適的

限薪解決不了所有問題,但又不能不限薪,限多少最合適是需要足協好好考慮的事情。

中國足協公佈了最新的限薪政策,中超將不超過1000萬,中甲不超過500萬,中乙不超過300萬。

足協不能僅僅只是公佈一個數字,還需要根據球員的表現來靈活對待球員的工資,不能只是一個死工資,不管表現好不好,都可以拿到高工資,應該像中國很多企業一樣,表現不好的只能拿到底薪,沒有提成,中國足球也應該這樣,表現不好是沒有資格拿到高工資的。

看看國字號球員的表現,一個簡簡單單的停球都做不好,還談什麼高工資,沒有一點榮譽感,以我個人的觀點來看,足協指定的這個工資還是有些偏高了。

看看我們的鄰國日本,日本的J聯賽比中超要更加職業化,日本足球的崛起離不開J聯賽的貢獻,最初的J聯賽也是大肆招攬高水平的外援來提高日本國內球員的水平,但不到10年時間,日本足球就迅速崛起,成為世界不可忽視的東方力量。

J聯賽球員的工資如何呢?J聯賽的球員最高年薪不超過300萬人民幣,跟我們的中乙一個級別,但日本球員並不會因為錢少而沒有國家榮譽感,相反,日本球員都在努力爭取進入國家隊。


總結:中國足球想要發展,限薪將會勢在必行,但限薪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根本問題得不到解決,再高的工資也看不到國足的未來,足協應該好好考慮考慮,限薪不能僅僅只是一個數字,要更加豐富薪資制度,否則,更多的球員只是為了過生活討工資,對中國足球的長遠發展並沒有好處。


小譚侃球


國足目前的狀態不僅僅是通過錢來解決問題的,要知道他們目前是因為完全沒有鬥志,心中完全沒有所謂的榮譽感而一而再再而三的節節敗退,而高薪也成為了我們抨擊這些球員的重要依據,簡單來說,國足輸了一場以後,我們一般討論的不是我們和對面的差距,我們大多數都在討論,這些那些高薪不做實事的球員。
我曾經不止一次的說過,足球這個產業鏈,在一定程度上


很難改革,因為我們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也就促成了如今足協成為了一個人人想進的賺錢場所,等到他們真正了進入了國足,進入了國家隊,他們看重的只有錢而不是我們的榮辱感和輸贏的概念。

但是當你們明知故犯的話,就真的有些說不過去了,現如今,隨著國足敗給了一個飽受戰爭摧殘的敘利亞,國足的工資問題再一次被吹到了風口浪尖。
確實,目前國足的工資太過於溢價了,儘管這也說明了足球在一定程度上吸金能力很強,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備受關注的運動,卻踢出了這樣的水平真的就有點說過不去了,而如今,面對輿論的壓力,足協終於要開始行動了,據瞭解,國足目前開始針對球員合同進行了改革。


當然我們不知道結果或者是改革的效果怎麼樣,但是唯一讓我們欣慰的是,我們終於開始要對這方面下手,國足的萎靡和墮落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如果你拿著底薪,還勉強說得過去,但是擁有諸多關注和工資,還打出這樣的水平,就真的很難讓人接受了,至於薪資問題多少合適,我只能說適可而止,以目前來看,儘管改革也不會太過於削減這些球員的工資,但相對來說會少一些。


砍砍籃球


競技體育有它的特殊性,對體能的要求很高,體力的付出很大,足球比賽的對抗性很大對身體的傷害有很大的危險性,高工資是懇定的,我認為工資的合理區間年薪應在50萬至300萬之間。(一線隊)


子鳴6869


就目前國內球員的狀態和實力,與其匹配的年薪完全不匹配,甚至可以說按目前薪水的10分之一給都不過分。就目前國內足球的狀態就是金元足球的畸形產物。矮子裡面挑大個,還互相捧臭腳。試問目前還有多少人願意出國踢球?國內賺的錢比國外多,人出國了沒那實力,也上不去場,還不如在國內逍遙,9成人都是這麼想和這麼做。



網遊裡的拿破崙


中國足球隊員的薪水,關鍵問題不在於限薪令,而在於如何把扭曲的薪水體制調整到正常的狀態。

從一個球隊的投入產出來看,簡易的循環是這樣的:

投入成本(含球員薪水)組建球隊

獲得門票、廣告和周邊用品等收入

收入-成本=利潤。

理論上,沒有球隊會長期進行利潤虧損的投資。

我們來看,中國的球隊門票、廣告和周邊的收入能支持其投入嗎?

不能。

以某大足球俱樂部為例,2017年投入接近17億元,俱樂部收入7億元。整體虧損10億元。

而某大的這種不計成本的投入,導致其隊員人均收入超過中超俱樂部最低人均收入的17倍。

那麼為什麼球隊還要不計成本地加大投入,導致球員近十幾年在世界範圍內水平不斷下降,收入卻飛躍式增長呢?

或許可以參考麥當勞的案例。麥當勞從餐飲本身是不賺錢的,但可以從參與的地產等生意中賺錢。再細也不能說了,大家明白這個意思就好。

由於足球本身成為面子工程,導致國內頂尖球員獲得遠超市場水平的溢價。

這種在主業(足球)上不計世界比賽成績和成本的投入,球隊背後的投資方實際上是從其它業務裡把錢賺到了。

投資方更關注的是球隊國內聯賽的排名。類似於全運會,各省市體委只關心在國內是不是拿金牌。國際橫向對比水平高低,不再他們關心的範圍內。

這就導致了國內球員,尤其是國內相對高水平的球員,變得奇貨可居。價格水漲船高。

所以這個鏈條變成了這樣:

球隊老闆要國內聯賽成績,無所謂球迷是不是喜歡(有當然好、少點乃至沒有其實也無所謂)

球隊不惜代價挖高薪球員

球員收入絕大部分源於國內聯賽成績,

國際比賽沒動力參與,也不能冒受傷的風險。

球員不看重參加國家比賽帶來的美譽度,因為這和他們的個人利益毫無關係。

一個國內聯賽無需考慮投入成本,國際比賽有限考慮風險的死循環。

那麼正常的足球運動是怎樣的呢?

  • 足協不但看重俱樂部比賽結果,更看重整體競技水平不斷提高。防止俱樂部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
  • 球隊看重聯賽排名,也看重本隊球員在國字號比賽中的表現帶來的球隊知名度美譽度提升。
  • 球員不但依賴俱樂部薪水,還看重自己個人知名度美譽度帶來的周邊收入,比如球衣、吉祥物和代言等。

因此解決問題的根本在於兩條:

  1. 限制球隊整體薪水投入。整體工資帽和門票、轉播收入掛鉤。換句話說就是不能想投入多少就投入多少,把大環境搞壞了。
  2. 根據球隊入選國青隊、國奧隊和國家隊隊員數量,球隊在他們參加國家級比賽時,有特別津貼,不受整體工資帽限制。按成績分級鼓勵。比如亞洲第一齣線和出線不一樣。未出線和積分墊底不一樣。出工不出力,甚至可以降低球隊整體工資帽。

有人會說,你這不是瞎胡鬧嗎?球隊加大投入中國足球還搞成這樣,你還要限制投入。

我不是要限制投入,而是要建立球隊投入和市場投入的關係。讓球隊把錢更多的花在如何給球隊本身提升價值,而不是單純打個聯賽第幾名上。

這樣做有幾個優點:

  1. 防止出現不惜代價投入,實質上破壞整體競技水平的球隊。也防止同級聯賽排名靠後的球隊,缺少對球員的支持。換句話說,就是做大頭部。
  2. 防止球隊只關心聯賽成績,不關心實際競技水平的提升。足球競技變成了比爛的情況。
  3. 球員只有爭取入選國字號隊伍,並且踢出好成績,才能獲得滿意的收入。而不是寄生在現有不合理的體制上高薪養饞養懶。

例如,按2017年中超俱樂部收入水平,確定年度整體投入不得高於7億元。超過7億元的部分徵收40-90%的特別支持稅,用於補貼無力投入俱樂部和青少年足球培養。

一個球隊最多4名外援+22名國內球員。。整體工資帽一年5800萬元。

球隊有一名球員入選國家隊,第二年可獲得額外500萬元年度工資帽。即第二年整體工資帽是5800+500萬元。

國家隊亞洲第一齣線,上場隊員和替補隊員所屬球隊,分別獲得1000/300萬元第二年工資帽。

國家隊不能出線,上場隊員和替補球員所屬球隊,分別減少300/100萬第二年工資帽

有人也要問,現在中國足球已經這麼爛了,你這麼做沒個幾百年中國足球恢復不到亞洲頂尖水平。

那足協要做什麼呢?畢竟他們才是國字號隊伍的孃家人。

足協老老實實地按照日韓模式培養人才,這事幾十年經驗證明,足協做不了。

所以,我也不提了。這才是將熊熊一窩。


wcnhewn


首先我們足球不行不單是年薪高低的問題,我們足球體質的落後或者說腐敗,導致無數的好苗子都踢不起球,這才是足球落後的根本原因,這才是我們急需考慮的問題。球員的高薪只是被無限放大的外因。薪水應該和國家聯賽的商業推廣程度來定的,以後得薪水可以有高薪,但是應該和成績掛鉤,績效考核。中超的薪水在500萬以內就可以接受


驚蟄之楓


防止高薪低能,說白了,國家隊輸敘利亞,平菲律賓,國奧輸韓國,朝鮮,這一代球員配不上高工資,限薪以示懲戒,合情合理。

本來就是靠錢堆起來的畸形聯賽,該整頓了,是時候犧牲一下當下成績提高國足水平了。

說實話,這十年中超球隊在亞冠層面表現可圈可點,恆大兩次問鼎,近年來中超甚至排名超過日本J和韓國K聯賽,但俱樂部成績並未反饋到國家隊,這種虛假繁榮是俱樂部高薪請來的天價外援帶來的。

從今年亞冠來看,中超球隊是中國頂級球員加世界級外援,日本韓國球隊是國內二流球員加普通外援,我們尚且不佔上風。試想如果日韓旅歐球員迴歸,此消彼長,國家隊層面國足更難取勝。不過隨著國足實力下滑,近年來中國隊已經沒有和日韓真正一線隊交手的機會了。

目前足協是限薪和U23政策,雙管齊下,加速年輕球員上位,加速球員更新換代,優勝劣汰,也算不得已而為之,估計這些政策會持續到U系列至少打進亞洲正賽行列。






丁丁體育


中國球員收入與實力差距很大,實際水平也就100-300萬,個別500萬年薪,但市場需求大,投資人想要快速出成績,高新招攬能力強的,國內球員職業素養差,得到高新後只享受去了,沒有拼搏精神。
應該發展青訓體制,培養更多基層教練,科學選材,科學訓練,湧現人才多了之後,才能把那些不職業的替代下去,慢慢市場就健康些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2c7000d64a0015886f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