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足協在為投資人減負,外援薪水是俱樂部大頭支出

澎湃:足協在為投資人減負,外援薪水是俱樂部大頭支出

虎撲11月21日訊 11月20日,中國足協下發了《中國足球協會關於各職業俱樂部暫緩簽署球員工作合同的通知》。對此,《澎湃新聞》撰文稱足協意在為投資人減負,只對國內球員限薪還不夠,俱樂部真正的大頭支出來自於外援薪水。

在世預賽國足戰績不佳情況下發出通告,很顯然這是中國足協對於球員薪酬控制、進一步深化“工資帽”的強烈信號。開源方面,足協希望通過中超公司的儘快成立,讓俱樂部可以增加收入。節流方面,中國足協希望可以控制俱樂部的支出,讓“投入帽”更好落實。

目前,本土球員頂薪約為2000萬元,高薪球員主要集中在廣州恆大,天津天海和華夏幸福,隨著後兩傢俱樂部投入迴歸理性,預計未來兩年左右時間,本土球員薪水就可以迴歸到相對合理區間。

但俱樂部真正的大頭支出來自於外援薪水。聯賽中稅後薪水超過1500萬歐元的外援比比皆是,通常來說,一支球隊的四名外援薪水,差不多就大於等於其他全部國內球員的薪水。

只對國內球員限薪,對於減負有多大實際作用,還需要觀察。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問題——剛剛和即將完成的歸化球員,在不在限薪的行列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