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孩子,你考第一名,我們就斷絕父子關係

曾經一位老師在課堂上對家長們進行過一次調研。他問講臺下的家長們:你到底期望孩子擁有什麼?

隨後,他在黑板上寫下了選項:安全、健康、聽爸爸媽媽的話、名牌大學、高學歷、高分,掙很多錢、出名、得到他人羨慕,美好的品格。

家長們紛紛遞上了自己的答案,分別是安全、健康和美好的品格排在前三名,其實,這三項就代表著每個家長的教育方針:只要孩子健康、安全、活得好那就足夠了。

但是事實上,生活裡,很少有孩子能感受到家長的這份愛。網上曾有過一項調查,讓每個孩子說出最想對家長說的話。

一個孩子不無感慨地說:

“雖然我的爸爸媽媽滿嘴都是愛,但他們教導作業時猙獰的面貌暴露了一切,他們愛的是分數而不是愛我。

他們愛的是人們眼裡的虛榮,卻不是愛我;他們把我變成了實現他們體面的東西,卻絲毫不考慮我的感觸。但他們卻偽裝說愛我。”

有的孩子心情沉重地說,只有當我拿到第一名,家長才是笑得最開心的時候,努力成為第一名,永遠保持領先的成績,似乎已經成為孩子討好家長的唯一方式。

而家長們不知道,你們想要的第一名卻可能成為每個孩子心中揮之不去的一道沉重陰影。

白巖松:孩子,你考第一名,我們就斷絕父子關係

有一檔校園節目叫做《少年說》,每個孩子都可以站在學校的天台上喊出最想說的話,一對好閨蜜璟頤和吳笛,她們都很努力,成績都很好。

但是他們最大的悲哀是都得不到自己父母的認可,卻反而成為對方父母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璟頤媽媽經常對女兒這樣說:

你看人家吳笛,數學好,英語好。你成績這麼差,她怎麼會和你做朋友。

白巖松:孩子,你考第一名,我們就斷絕父子關係

而拿到全班第一、全年級第一、全校第一的學霸吳笛,卻經常因體育成績不好而被母親全盤否定:

你看你們班的每一個同學,體育都及格了。而你,什麼都不行!

璟頤站在天台上說出了很久以來的委屈:

“爸爸媽媽,孩子不是隻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為什麼你不看一下?”

吳笛也站在天台上喊出了長久的壓抑:

“在成長的路上,我們遇到的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家的孩子,而是我們自己。”

白巖松:孩子,你考第一名,我們就斷絕父子關係

她們的話讓臺下很多孩子淚目,因為這就是他們每個人心底真真切切的聲音,沒有比較,便沒有傷害。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考到第一名,也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把每件事情做到第一名,更不是每個孩子都時刻想去拿這個第一名。

當每個家長都強求孩子凡事要拿第一的時候,一定要想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能有那個強大的心理素質去扛得住這個第一,有沒有足夠的能力去爭取到這個第一名。

在所有家長都想自己的孩子拿第一名的時候,一個不想讓孩子考高分的家長似乎就有點兒特別,甚至不可思議。

中央臺著名主持人白巖松,他的想法很多家長都不太理解,北京中考成績公佈後,白巖松知道兒子的成績後,鬆了一口氣,不僅因為兒子“考得好”,更在於“沒考得太好”。

中考前,他和孩子開過一個玩笑,“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斷絕父子關係。”,所有家長都覺得這似乎是一個玩笑。

但是從他寄給孩子的一封“人生郵件”裡,我們讀懂了他的初心,在寫給兒子的信件裡,白巖松再三強調孩子“不爭第一”:

“人生不是競技,當了第一的人也許是脆弱的,眾人之上的滋味嚐盡,如再有下落,感受的可能就是悲涼,於是,站在第一位置的人不一定是勝者,每一次第一總是一時的風光,卻賭不來一世的順暢。”

“爭第一的人,眼睛總是盯著對手,為了得到第一,也許很多不善良的手段都會派上用場。也許,每一個戰役,你都贏了,但夜深人靜,一個又一個傷口,會讓自己觸目驚心。

“何必把爭來的第一當成生命的獎盃!我們每一個人,只不過是和自己賽跑的人。”

由此可見白巖松的育兒智慧。

人生的長跑裡,我們不需要和別人搶跑,唯一的對手只有自己。

今天優於昨天,明天的自己跑過今天的自己,這就是勝利。

白巖松:孩子,你考第一名,我們就斷絕父子關係

或許,你要說:“在這樣充滿競爭的時代,這也太精英教育了吧。”

“我們寒門的學子不考第一,就永遠沒有出頭的機會,誰為我們的將來負責?”

其實這是一種窮人思維。我們常說的“寒門難出貴子”,其實不是家庭經濟方面的原因,真正拉開差距的卻是寒門家庭的思維觀念,價值觀。

我們一味要求孩子的學習成績拿到第一名,而忽視了孩子的其他能力的培養,同樣得不償失。

一位在世界500強從事了近10年招聘主管說:

“不是看不起寒門,因為自己也是出生寒門,所以更能看到寒門的缺點,寒門走出的孩子一般都成績好,但其他能力卻普遍較弱,而公司現在都要求綜合素質強的孩子,而不僅僅是成績好。”

所以除了成績的遙遙領先,家長更應該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一個拿得出手的特長、廣闊的知識面和深度思維能力、較高的情商,不錯的逆商,堅毅的性格,勇敢勤勞的品性….這些都是綜合素質的一部分。

這些都不是書面成績就能帶來的,也不是參加多少培訓課,或者用錢就能買來的。

家長能做的就是從現在開始,打破只看成績的僵化性思維,培養孩子的一種成長性思維。

優於過去的自己,這就是一種令人欣喜的成長。

永遠保持旺盛和好奇心和求知慾,從方方面面去提升自己,這就是一種長跑的能力。

人生是一場長跑,不是贏了成績就贏了所有,而贏在一種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