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育兒」孩子的這些“毛病”,竟都是因為玩具太多

很多家長曬孩子的同時,也會有意無意地曬出一些家居環境,特別是孩子的玩具,出鏡率十分的高,有各款各型的小車,種類豐富的積木,無數個漂亮的芭比娃娃......甚至有些家庭還有專門存放玩具的玩具房。

「SNT育兒」孩子的這些“毛病”,竟都是因為玩具太多

可是,孩子玩具多雖然是父母經濟實力的展現,但並非是好事一件

玩具一多,孩子同一時間會接觸到大量的玩具,無形中,就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心理發展問題。

上上期的育兒分享裡,我們就談到“孩子的專注力不是被培養出來的,而是被保護出來的”(點我瞭解詳情),玩具太多帶來的首要問題,就是孩子的專注力被分散了。

1

玩具太多,可能反而會害了孩子

❶ 損害專注力、注意力

帶孩子去朋友家玩。他家條件不錯,更寵孩子,玩具幾乎佔滿了整個小儲藏間。兩個孩子一會兒拿出這個,一會兒拎出那個,玩玩這個,摳摳那個,一會兒功夫就把客廳的地上鋪滿了。


原以為兩個孩子能好好玩一下午,誰知沒過多久,他們就都悶悶地坐在沙發上發呆,直嚷嚷“沒意思”“不好玩”“出去吧”。

怎麼會這樣呢?心理學家說過,玩具太多,選擇就多,刺激也多,孩子就很容易分心,淺嘗即止,不能將注意力和專注力集中在某一個玩具上。一旦孩子將這種行為變成習慣,就會導致做其他事也無法集中注意力。

其實,並不是孩子的專注力天生不好,只是父母給他的選擇太多,分散了他的注意力。所以,如果家裡玩具多,玩具的收納和規則建立非常重要。

對於小一點的孩子,我們可以把玩具藏在一個封閉式的櫃子或箱子裡——避免讓孩子同一時間內看到太多玩具,一次只給孩子一個玩具玩,這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和秩序感的養成很有幫助。

等孩子兩三歲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培養孩子玩玩具的規則意識了。可以給孩子自主拿玩具玩的權利,但要與孩子約定好,每次只能玩一種玩具,不要把玩具都拿出來放在他面前,如果想玩另一種,要先把之前拿出來的玩具收納好。

「SNT育兒」孩子的這些“毛病”,竟都是因為玩具太多

「SNT育兒」孩子的這些“毛病”,竟都是因為玩具太多

❷ 損傷創造力、想象力

德國慕尼黑的一家幼兒園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將孩子們的所有玩具都收走了,只留下了桌子和毯子,看看他們會怎麼辦。

第一天,孩子只是呆坐著,無聊地看著屋頂和窗外。

第二天,有的孩子用桌子和毯子搭成小房間。

第三天,他們創造了一些桌椅間的追逐遊戲,玩得特別開心。

接下來的時間,他們過起了家家,演起了戲,甚至分了小組,開始了觀眾和演員、海盜和船員的遊戲,歡聲笑語不斷,氣氛十分和睦。

最後,科學家們得出結論:當孩子們面對較少的玩具時,會更加有想象力和創造力。因為匱乏,促使孩子們必須開動腦筋,想出更多玩法,智力得以迅速發展。

「SNT育兒」孩子的這些“毛病”,竟都是因為玩具太多

❸ 阻礙孩子深入探索

有些家長曾很疑惑:別人家的孩子擺積木都能擺出好多立體圖案來,可她家孩子卻總是擺一下就不擺了,而且永遠都是簡單的平面形狀。

給孩子買了五六種不同的積木,木製的、磁力片的、插管的、樂高式……可是他卻沒有一樣能玩好。對別的玩具,也是一樣。

原來,這位家長太心急了,兩歲時就給孩子買了很多積木玩具。孩子小的時候,腦部神經尚未發育健全,選擇能力和控制能力不夠成熟,玩具如果過多,刺激過度,信息過雜,也很容易使大腦形成的各種“興奮灶”之間互相影響、干擾和制約,阻礙神經系統的發育。

多則惑,少則得。手頭玩具少的孩子,更喜歡鑽研、折騰,也能發展出有深度的探索欲和專注力。

「SNT育兒」孩子的這些“毛病”,竟都是因為玩具太多

❹ 損傷社交能力

研究發現,玩具少的孩子比玩具多的孩子,更容易有交換和分享的意願和表現。

而玩具多的孩子,很多時候都是自己一個人默默玩,十分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很少會留意、關心到身邊的人和事,也有較少的機會去體驗集體合作的協同和快樂。

❺ 損害孩子的興趣廣度

研究發現,玩具多的孩子會將大量的時間花在玩玩具這樣不用太費腦的事上;而玩具少的孩子,卻能將更多精力放在閱讀、繪畫、美術、手工等興趣愛好上。

❻ 損傷品質發展

玩具多的孩子認為自己想要什麼就可以得到什麼,這樣的狀況容易讓他們培養出自私的心態,並進而影響到未來的人格養成。

「SNT育兒」孩子的這些“毛病”,竟都是因為玩具太多

那不給孩子買玩具行不行?

不行。

心理學家說,遊戲是兒童的天性和工作,玩具是兒童的天使。玩具是連接孩子和世界的橋樑,甚至是孩子的最佳夥伴,是生命力的鮮活存在。

那給孩子買多少玩具合適呢?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有學者提出的數量是5個

理由是:玩具少於5個,孩子們可能會自卑;如果超過5個,不僅玩具玩得不充分,還會限制孩子的創造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