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零時差工作室:美國要收天價“保護費”:陷入保護依賴,韓日怎能不被宰

零時差工作室:美國要收天價“保護費”:陷入保護依賴,韓日怎能不被宰

這是一場同盟內部的相互割肉,至少眼下來看,誰也還離不開誰。

“保護費”要大漲

又到一年收租時。美國是韓國和日本的盟國,也為它們提供軍事保護。美國在韓國和日本都有駐軍,駐軍要花錢,收“保護費”也是自然的事了。

不過現在保護費一下子要漲將近5倍,讓韓日咋舌。

「美国研究」零时差工作室:美国要收天价“保护费”:陷入保护依赖,韩日怎能不被宰

有啥辦法呢,畢竟美國自家的經濟形勢不比以前了,所謂“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

本月18至19日在首爾舉行的韓美第十一份《防衛費分擔特別協定》第三輪談判中,美方要求韓方明年負擔的金額接近50億美元,是今年的5倍多。面對美國的“訛詐”,韓國斷然拒絕,此輪談判無果而終。

「美国研究」零时差工作室:美国要收天价“保护费”:陷入保护依赖,韩日怎能不被宰

在同盟國中,日本對美國駐軍經費的負擔比例最高,2015年日本承擔了駐日美軍經費的86.4%。2019年日本負擔駐日美軍經費約18億美元(約合126億元人民幣),而美國則要求日本將負擔經費提升到80億美元(約562億元人民幣),也是此前的4倍多。

自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以來,他主張“美國優先”,要求盟友承擔更多軍費。為此美國已經和歐洲的部分北約盟國鬧得很不愉快,德國有議員揚言請駐德美軍撤出德國,法國總統馬克龍則宣稱北約已經“腦死亡”

有報道稱,美國政府向盟國不斷提出防務費“漲價”的要求,最終是想讓對方承擔美軍駐留的全部經費

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在第51次韓美安保協議會上的一句話,側面反映出美國增加“保護費”的志在必得:“韓國承擔的防衛費中大部分都會重新流入韓國,因此美國在不斷要求韓國以及其他友邦和盟國上調防衛費分擔額”。

被認為外交“短視”

駐軍費用是一個無底洞,從軍事人員、家屬、文職,到醫生的衣食起居,駐軍產生的費用巨大,對各方來說都是負擔。

1991年至2018年,韓方負擔的駐韓美軍費用由大約8.9億元人民幣增加至了大約57億元人民幣。今年3月簽署的第十份《防衛費分擔特別協定》決定韓國承擔防衛費上漲至約63億元人民幣,較2018年又上漲了約8.2%

上一份協定歷經十輪談判,今年3月才最終簽署協定,有效期僅為1年。眼看著這個協定今年年底就要過期了,美韓都想在12月前敲定第十一份協定。雖然雙方已經進行了三輪談判,但都因分歧巨大,無果而終

日本對美國的“薅羊毛”行徑,雖是抗議不斷,但也沒有好的對策。雙方現在的協定在

2021年3月底就要到期。目前,日本已明確拒絕了美國的要求,認為美國的“短視”外交政策會讓華盛頓和其他同盟國家關係“壽命縮短”。日本最終是或否會就範,屈服於美國,現在還不得而知。

「美国研究」零时差工作室:美国要收天价“保护费”:陷入保护依赖,韩日怎能不被宰

接受駐軍,各取所需

美國駐軍日韓,三方各懷心思。

歷史原因。

二戰結束後,美國作為佔領軍進駐日本,此後美國不想撤出,雙方於1960年簽訂了《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條約》,開啟了美軍駐日時代。日本只有自衛隊沒有軍隊,依靠美軍一來可以享受軍事保護,二來共享雙方情報信息,日本也只能接納了美國的駐軍。

朝鮮戰爭期間,由於軍事力量薄弱,韓國不能獨自應對朝鮮。所以當美國提出駐軍韓國,為韓國提供軍事保護時,韓國欣然同意。當時,韓國意識到無法抵禦外界威脅,市民還曾上街遊行,要求政府留住美軍。兩國於1991年簽署了首份《防衛費分擔特別協定》。韓國現在的最高作戰指揮權還掌握在美國手裡,韓國只保留了平日(非戰時)作戰指揮權。

「美国研究」零时差工作室:美国要收天价“保护费”:陷入保护依赖,韩日怎能不被宰

現實原因。美國和日韓都是同盟國關係,按照法理本該為它們提供軍事保護,使盟國不受武裝攻擊。二戰結束後的一段時間裡,由於美軍的庇護,日韓兩國在軍事開支上確實很少,兩國也將大部分錢花在了提振經濟上。如果美國徹底撤軍,為維持同樣的防禦水平,日韓將在防務上投入更多,如購買艦艇、新武器等。此外,為抗衡朝鮮,韓國也希望美國保留駐軍,只不過在人數和費用上還需要繼續商談。

華盛頓的小算盤

日韓各有利益,才維持著現在駐軍的局面。但特朗普上臺後,主張“財政承擔再平衡”,以一句“不懂感恩”評價日韓沒有合理分擔駐軍花費,盟友聽了心裡很不舒服。

不過,很多美國人贊同特朗普的做法,認為美國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不應該繼續扛著東亞安全保護的大旗。美國應合理使用經費,關掉一些軍事基地,集中保衛本國設施和國家安全。其實,海外駐軍其實給美國帶來不少利益,美國不應該忘記這一點。

戰略和軍事上,駐軍伊始,美國一來可以防止日本發展軍國主義,二來以核保護名義遏制韓國發展核武器,可謂雙收。現在隨著亞洲國家的崛起,日韓又被賦予了重要的地緣政治地位。駐軍可以幫助美國介入東亞事務,維持它在亞太地區的政治影響力,遏制中國崛起。自奧巴馬時代,美國就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特朗普上臺後又提出“印太戰略”,以韓日為框架打造亞洲版“小北約”,可見日韓對美國的戰略重要性。

以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為例,實質上實施的是在東北亞地區牽制中國、俄羅斯和朝鮮,掌握地區霸權的戰略。退出《中導條約》之後,美國還謀劃在韓國部署陸基中程導彈等新型攻擊性武器。可以說,沒有盟友和駐軍的藉口,美國享受不到日韓給予的如此待遇。在日韓駐軍,美國利益多多。

貿易上,有了與日韓的這層關係,美國和亞洲間的經濟往來大門也變得更暢通。作為世界貿易強國,中日韓均是美國主要的貿易伙伴國。受益於《美韓自由貿易協定》,美韓貿易額在2000年至2018年間翻番,達到1672.6億美元。

各種數據顯示,美國依賴從亞洲進口消費品,對日韓出口依賴近年也有所提升。在先進製造領域如蘋果手機的生產等,亞洲是美國廠商全球價值鏈的主要構成。亞洲開發銀行的數據表明,一臺蘋果手機的生產,日韓零部件在其中價值佔比分別達到34%和13%。沒有這層盟友關係,美國在同亞洲貿易往來上也將損失巨大。

盟友越來越冷淡

當然,對於韓日,美國早就瞅準了,韓日畢竟依賴它的保護,討價空間其實有限,最後大概率還是會部分妥協。韓日無法實現獨立自主,被宰也是遲早的事。

但美國的“輕視”外交正在引起越來越多同盟國家的不滿。

美國如今將大部分工作重心轉移到與俄羅斯、中國等大國的戰略競爭中,對自己昔日的同盟國家關係似乎有些看淡,併為之感到理所當然。

除了日韓等國家外,美國同東盟國家關係也在減弱。特朗普連續3年沒有參加東亞峰會,也沒有派出部長級官員參會。作為回應,今年11月4日,為配合東亞峰會舉行的例行會議,原本應該出席會見美國總統國家事務安全助理奧布萊恩的東盟國家領導人紛紛缺席,最後只有輪值主席泰國總理巴育等3人露臉。這似乎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了昔日盟友(如菲律賓等)對美國的信任危機

美國難以倚重,貌似越來越成為盟國的主流看法。

「美国研究」零时差工作室:美国要收天价“保护费”:陷入保护依赖,韩日怎能不被宰

數字經濟智庫

「美国研究」零时差工作室:美国要收天价“保护费”:陷入保护依赖,韩日怎能不被宰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