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怕被裁員,不得不主動加班:中年人,你為何那麼“慫”?

39歲,怕被裁員,不得不主動加班:中年人,你為何那麼“慫”?


前幾天,在抖音看到這麼一個視頻,瞬間被扎心了:

一個HR,在老闆的指示下,去裁掉公司裡特別踏實肯幹,經常主動加班的那個員工。

原因只有一點:他39歲,已是大叔了。年齡最大的員工,感覺不合群了。

39,大叔?

這個員工也許永遠想不到,自己平時引以為傲的老成持重,閱歷豐富,居然在年齡數字面前狼狽敗逃。

張愛玲曾在《半生緣》裡寫道,“中年以後的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睜開眼就是一大家子的衣食住行、房貸、車貸、學費、醫療費,這時候面臨失業,無疑是走到了萬丈懸崖。

中年人的失業,不是一個人的失業,而是三代人的危機。

39歲,怕被裁員,不得不主動加班:中年人,你為何那麼“慫”?

一、人生沒有永遠的鐵飯碗

2017年,中興42歲員工突遭解僱、跳樓自殺事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敲擊著眾多中年人的心靈。

75年出生的碩士,含金量十足,華為工作8年,中興工作6年,可以說是行業裡的翹楚。

生活的有條不紊,往往讓人麻痺在現世安穩的歲月靜好之中。

驟然失業,不僅粗暴地奪走了平靜的生活;更殘酷的是,讓一個人的心理防線潰不成軍。

1983年出生的茅侃侃,初中畢業,電腦天才,創業英雄,卻因電競項目破產致其窮途末路,用燒炭自殺的方式結束了人生。

長傳快攻,盤帶騰挪,卻死在臨門一腳。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中年人,光鮮亮麗的背後早已經是衣衫襤褸。

國企,高知,高管,一切美好到讓人根本沒有一絲意外的念頭,但失業卻猝不及防地劈面襲來。

平時根本不會考慮的問題一下子爭先空後擁到眼前:

不敢看手機銀行的催繳房貸短信提示,

轉輾反側長夜難眠中聽見年邁的父母咳嗽幾聲,就會心驚肉跳,

更別提暑假時聽到孩子說:爸爸,同學都去夏令營了,我就不去啦。這樣的懂事,頃刻間將自尊心震碎

……

徹骨的絕望就像一場預謀而來的洪水,頃刻之間,湮滅了所有的想法,生命就此跌入暗黑的枯井。

很多人忘記了年幼的孩子,忘記了白髮蒼蒼的父母和目光明亮的妻子,也徹底否定了自己東山再起的可能性……。

一箇中年人如果彎下自己的脊樑骨,整個世界就會坍塌。

39歲,怕被裁員,不得不主動加班:中年人,你為何那麼“慫”?

二、人生沒有永遠的關係場


CNN記者薩克斯·米勒曾經在電視節目上說過自己在北京東三環的一家星巴克咖啡店裡的見聞:

“他們看起來不年輕了,臉上沒有任何情感波瀾,總是孤獨地坐在咖啡廳的角落裡,一杯咖啡應付一天,手卻沒閒著,不停敲電腦鍵盤或者打電話,眼神中遮掩不住的焦慮。

明明是工作日,他們哪來的大把時間在咖啡廳裡一坐就一整天。

仔細觀察以後,確定這幾個熟面孔是在找工作,這些中年失業的人,還在努力扭轉局面。

他們本該坐在CBD的寫字樓裡,跟同事探討業務、跟客戶拉近關係、處理著紛至沓來的電子郵件、應付著無休無止的大小例會。

現在,他們沒工作了,還得偷偷摸摸假裝出來上班。”

人到中年,你永遠不知道,失業和未來,哪一個會先來。

假裝上班,不過是失業的中年人維護自尊的最後一道防線。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失業之後,除了大腹禿頂卻再也找不到原來圈層的共同屬性。

他們窮困潦倒,瀕於破產但無法向朋友和同事開口求助。他們清楚地知道,別人和他交朋友,都是因為他的資源。

而資源,靠的是圈子,圈子靠的是工作。沒有工作,也就沒有人會輕易對他伸出援手。

韓寒編劇的電影《飛馳人生》中,講到了一個車手張弛,曾經在賽場上叱吒風雲,而後頹廢、再後重返賽場的艱難故事。

影片的末尾,他參加了在巴音布魯克的比賽,如魚得水,終於從一個炒飯攤老闆,又變身為一個打敗頂級車手的車神,

可是誰又會知道,在他沒有爬起來之前,他因意外跌落神壇的日子,想要重回賽場,卻一無賽車裝備,二無合適隊友,甚至駕照都得重考,無人贊助,受盡白眼和嘲諷。

即使回到家裡,哪怕他穿上了年輕時連贏5個冠軍獎盃的戰袍,也被兒子嘲笑說“像個送外賣的”……

失業狀態下,溫情脈脈的親情會被金錢無情碾壓,一個失業的男人,可能要承受的,還有來自於自己在家庭中喪失話語權的恐懼。

張弛是幸運的,他重獲新生。但更多像張弛這樣的中年人,被自己的圈層拋棄,只能孤獨而尷尬地遙望往昔的體面,但繁華屬於過去,自己現在一無所有。

從雲端跌入谷底的落差,讓失業的中年人就像城市中一輛已告報廢的車,帶著滿身斑駁、卑微而迷茫地停在十字路口。

39歲,怕被裁員,不得不主動加班:中年人,你為何那麼“慫”?

三、人生沒有永遠的舒適區


堂哥,44歲,失業前在一家公司從事磨具設計工作,月薪1.2萬,剛剛交完房子首付,第二個孩子即將出生。

四處求職被拒,焦頭爛額中,他不得不向朋友舉債。

“我認識那麼多大佬,為什麼一打電話,他們就都在國外度假?啊?哈哈……”

我沉默半天,回到:“人在順境時的友誼,可能並沒有那麼堅固……”

後來堂哥為了生計,在電梯裡去做“領航員”。我發微信安慰他,他說:“我這不算最慘,同時期失業的同事還有人去跳鋼管舞的……哈哈哈。”

一場意外的失業可以把每個看似光鮮亮麗的中產家庭打回原形。

窮和慫,最大程度地詮釋了人生落魄的含義。

我認識的一個40出頭的男性朋友,IT行業的設計師,月收入1.5萬,其實這個程度在我們這個城市不算低收入。

這位平時的技術白領,在他公司同一棟樓裡又找了一個公司,去面試清潔大爺。

白天是IT設計人才,下班後就戴上口罩,去另一層、另一個公司做清潔,掃地擦桌子打掃廁所,這份工作可以讓他每個月多掙2000塊。

他苦笑著解釋:

孩子的輔導班,興趣班,特長班,冬訓營,夏令營以及什麼出國遊學,這些一年開支要十幾萬,而且,老婆失業了……

一家大小的生計,都在自己肩膀,所以不放過任何一個掙錢的機會……

失業不敢病,不敢死,眼看著流沙逝於掌心,以前自己拼盡全力去維護的那份傷身傷心的工作,現在看來卻成了天堂。

不管是自尊心的破碎還是跌落的階層,說到底一切焦慮都來源於財務危機。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所謂視金錢如糞土,那是沒有窮過的人說的。

39歲,怕被裁員,不得不主動加班:中年人,你為何那麼“慫”?

四、人生沒有永遠的死局


人生如棋。

所謂否極泰來,就是要讓自己擁有隨時抽身退步的能力,那麼如何才能避免“溫水煮青蛙”的悲劇呢?

要做好自己會隨時跌入人生谷底的心理準備,提前做好應對職業轉變的規劃。

比爾蓋茨有一句名言:“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出乎意料,太多的無可奈何。別說一個偌大的公司,就是一輛車,一不小心,脫軌就在下一秒。

一個人無論處於何種看似穩固的地位,一定要有危機意識。

《左傳》有言: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永遠不要放棄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心,不要讓自己困於某一個狹窄的領域。

前段時間,83歲的李路阿姨爆紅網絡,畢業於清華大學,思維敏捷,言簡意賅,她還是十幾個群的KOL(意見領袖),經常組織線下活動。

過硬的知識積累以及對IT知識的熟練駕馭讓李奶奶順利成為阿里資深產品體驗師,年薪40萬。

一個人如不給自己設限,則人生中就沒有限制你發揮的藩籬。

穆勒說過:青年的朝氣倘已消失,前進的好奇心已衰退以後,人生就沒有意義。

永遠不要放棄對知識的追求,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降低身段逆風翻盤。

失業概率的大小取決於一個人工作價值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即使工作稀缺而不可替代,也要深挖自己護城河的邊界。

反之,請讓自己活成一把瑞士軍刀,在人生的征途中所向披靡。

作家王小波沒有成名之前曾經考取過大貨車司機駕駛證,對朋友說:“有一天實在混不下去了,就靠這個吧。”

這當然是調侃,其實王小波還有另一個身份:編程高手。

他不僅把編程運用到自己的小說創作中,事半功倍,在九十年代IT資源稀缺的時候,還為自己帶來了不菲的額外收入。

所謂的天無絕人之路,不過是想告訴每個人,這些路必須是由自己創造的。

這個世界沒有那麼完美,對中年人也許並不那麼友好,但我們認清真相之後依然要為之去奮鬥。

人到中年,一邊是馬雲,一邊是星雲。

一邊是風起雲湧,改變世界的熱血燃燒;一邊是麻木不仁,匍匐前行的苟且偷安。

在無聊卻暗含兇險的生活中,年齡既是劣勢,同時也是優勢。

惟願每個中年人年輕時胸中燃燒的烈火,在此時都會變成從眼中放射出的光芒。


作者:焱公子,髮型光芒萬丈的跨界理工男。多年500強,專注解職場。寫有靈魂的故事,過有溫度的人生。微信公眾號:焱公子(ID:Yangongzi2015)。

改變認知,刷新成長,歡迎關注我的專欄,一起升職躍遷,做卓越的職場人。點擊以下卡片瞭解詳情:

39歲,怕被裁員,不得不主動加班:中年人,你為何那麼“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