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有炊煙

歸來有炊煙


立冬後
天氣一日日寒起來

天氣越冷

內心就越渴望溫暖

於是記憶中家的炊煙

便從時間深處遙遙升起

成為一份氤氳在心頭的溫暖

離開故鄉後

我們都是風箏

而依稀炊煙

便是大風中那根線

細細地牽著我們

使我們在倉皇的時候

免於流離

使我們在迷惘的時候

總還記得回家的路

歸來有炊煙

歸來有炊煙

小時候,炊煙是母親廚房裡飄出的飯香,是溫飽之上的喜悅;

長大後,炊煙是故鄉千里之外的召喚,是內心深處最柔軟的牽絆;

羈旅他鄉,多年後再想起,炊煙成了故鄉最美的風景線,是一年四季裡現世安穩的生生不息

炊煙是飄忽不定的,一陣風來就可以吹散,可它又是恆久堅定的,在記憶裡站成了一個人鄉愁的燈塔,彷彿只要它還在,無論身處何方,慌張的內心總可以踏實下來。

歸來有炊煙

歸來有炊煙

歸來有炊煙

歸來有炊煙


圖二 | 藍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想起炊煙想起故鄉,就想起陶淵明的這幾句詩。

遠處的村舍,掩映在深靜的樹影中,遠遠望去,依稀炊煙裊裊升起。因著這飄渺的炊煙,田園更顯寧靜了;因著這炊煙,恍惚間歲月如此靜好;因著這炊煙,生活淳樸的沒有雜質……

炊煙,為生活的煙火,添上了一層真實之上的詩意,使原本美好的一切更加美好了。

歸來有炊煙

歸來有炊煙

歸來有炊煙

歸來有炊煙

張曉舟說:“沒有比農家黃昏的炊煙,更能把人帶回古老的中國了。”

誠然,華夏文明的根是農耕文明,炊煙一詞,在國人心中,早已超越物像,成為一種文化意象。炊煙是村莊的頭髮,永遠不會變白,它以永恆的恬靜,潛移默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如今,炊煙雖漸漸消失於鄉村,但內心的眷顧卻不會消失。它和那些靜默的老房子,一動一靜,仿若漫不經心,實則渾然天成地組成一幅繚繞於記憶中的畫卷,畫卷裡有人間的繁忙,也有人間的悠然。

歸來有炊煙

歸來有炊煙

歸來有炊煙

歸來有炊煙

圖四 | 悟溪魚

炊煙是生活的花,花一開,生活就有了歡笑。

炊煙是村莊的霞,霞一抹,村莊便多添幾分詩情。

炊煙是無腳的遊子,最後還是要回到村莊裡。只要炊煙還在,家就還是舊時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