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明:一句話說清,為何國足踢不過戰亂中的敘利亞?

中國足球固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可敘利亞那麼困難,比我們缺錢,場地也不會比我們多,那為什麼還能贏我們?

這堪稱中國足球的“靈魂之問”。這些天,肯定有關心或平時不那麼關心中國足球的上億人如此發問。大家都知道,國足不行是青訓沒做好,沒有“從娃娃抓起”。具體哪裡沒做好?我想用一句話來解答:“這一代球員從小學習足球時,沒有接受免費而正確的訓練。

我們都知道敘利亞國破山河殘,但至少,他們的青少年還是能接受“免費而正確的訓練”。大家都窮得叮噹響,沒人會向學足球的少年索要高額學費,甚至各種紅包;而做青訓的教練,能有個工作餬口即已滿足,不會被周圍的高收入人群所刺激,去投身利潤更豐厚的各種行當。

同樣的例子是委內瑞拉,國民的日子也不太好過,但並不耽誤他們近幾年足球飛速發展,拿到世青賽亞軍後,其國家隊從南美區魚腩,突然成長可向各路強隊叫板的準強隊,上半年3比1勝阿根廷,3比0勝美國,夏天美洲盃平巴西,本週剛以4比1輕取日本,讓日本65年來首次半場失4球。在這個通貨膨脹的國家,誰會向他們的足球小孩收取高昂學費?借用同事王勤伯的話:“在歐洲和南美,踢足球是很多底層小孩享受的社會福利,青訓俱樂部多是義工。”

國人總喜歡抱怨足球人口少,但與很多小國相比,絕對數量還是不少。問題在於,在專業化體制結束後的相當長時間裡,數量本就不多的足球小將們,大多接受的是“高價而不正確的訓練”。踢球花費不菲,教練水平還良莠不齊,你告訴我,小孩如何能成才?基本功不濟,停球都停不好,踢不過敘利亞是不是很正常?

同時滿足高價、不正確這兩個青訓條件的國家,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嗎?搜索我的足球記憶,結論是:0!是的,0!

青訓“高價而正確”的國家有,如美國。美國足球的青訓水平沒問題,但在這個商業化超級發達的國家,接受足球培訓花費不菲。美國媒體批評道:“這導致成千上萬青少年被排除在體系之外,也製造出一代有紀律感卻沒有飢餓感和創造力的白人球員。”於是,美國足球出現了停滯,美國隊無緣俄羅斯世界盃,和中國隊一起出現在各種段子中。

青訓“低價而不正確”的國家則很多,那些熱愛足球、人口眾多卻又國際足聯排名很低的國家莫不如是。只要引入了正確的青訓模式,他們就能迅速提升。自從前任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推行“GOAL計劃”,幫助各國大搞青訓,很多原來的足球欠發達國家進步明顯,例如東南亞球隊。現在我們的年輕一代,已經踢不過越南了。

中國足球要想進步,必須給足球小將們提供“免費(或低價)而正確的訓練”。在專業化時代,體校模式飽受批評,如管理體制落後、踢球與學習分離等,但至少,學生們不用為學費發愁,專業的教師們也盡心盡力。因此,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國足,在亞洲頗有戰力,巔峰是2002年世界盃出線。職業化後,提供“免費而低價的訓練”的地方反而越來越少,徐根寶成了另類,於是足球人才凋零,與國力之提升完全不匹配。

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足球,青訓成為熱詞,各方力量都在參與。那麼,他們是否提供了“免費(低價)而正確的訓練”?

業餘俱樂部是很難做到的。很多青訓機構“高價而不正確”,純屬忽悠,有的“高價而正確”,這已經不錯,而能做到“低價而正確”,仍是極少數——畢竟還得賺錢嘛。校園足球能做到“免費”,可“正確”的比例卻有限,畢竟中國合格的青訓教練處於奇缺狀態。於是,來中國騙錢的假洋教頭很是不少。

這種背景下,足協正在全國逐步設立的青訓中心至關重要。只有他們,能給6歲至12歲的小孩提供“低價而正確的訓練”,學生不用交納昂貴學費,且基本不耽誤正常學業,而這裡的青訓教練接受了正規培訓,還有大批專業外教入駐輔助。其實,足協建青訓中心,是幾乎所有國家迅速提升足球的不二法門,從德國、到冰島、再到越南。

各職業俱樂部本該是青訓主力,然而大多數俱樂部過去這些年只是扮演了“摘果子”的角色。現在有了青訓中心以及校園足球、業餘俱樂部的產品,他們摘的果子會更香甜。但除了魯能、綠城等青訓標兵,其他俱樂部是不是也該做得更多?例如北京國安,今年終於開始籌建U8至U12梯隊,有點晚,但總比不做好。

國足仍在低谷中徘徊,而當下的中國青訓是否在進步,進步了多少,多年後才能得出答案。據說,我們需要等到“05後球員”,才能看到明顯改觀。這麼說來,不管2026年世界盃國足能不能借擴軍而出線,至少2030年世界盃預選賽是可以期待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