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約鎖電子印章幫金融企業守住合約底線,嚴防“信任危機”

契約鎖電子印章幫金融企業守住合約底線,嚴防“信任危機”

契約鎖電子印章幫金融企業守住合約底線,嚴防“信任危機”

金融企業常常要花幾年甚至幾十年來建設一套信任體系,但是,一枚小小印章幾分鐘裡就能讓信任亮起“紅燈”

金融企業各大項目的數額常常高達千萬、甚至上億、關聯對象又多,作為核心業務憑證的單據、合同如果出了問題,風險防不勝防。

近年來,金融行業印章風波不斷

2014年:偽造“銀行擔保函”,10億私募債無法兌現

某集團為了支撐企業運營,私刻蘿蔔章偽造“銀行擔保函”,假借銀行名義通過子公司發行多筆私募債,其中,一筆10億私募債到期無法兌現。

【風險點】:偽造銀行印章假借銀行名義,客戶無法及時識別真假。同時,銀行由於日常印章使用不統一、財險公司由於審核不嚴都要共同承擔風險,面臨鉅額罰款。

2016年:員工私刻印章做代持交易200億,浮虧7億

某證券公司員工私刻印章,與20多家機構做“代持交易”,規模超200億元。該證券公司因內部管理失職,被罰暫停資管產品備案1年,暫停新開證券賬戶1年、暫不受理債券承銷業務有關文件1年。

【風險點】:企業內部印章管理不規範、印章不具有唯一性,一旦偽造事件帶來重大後果,企業必須擔責。

2017年:某集團購買理財產品時因蘿蔔章被套10億

某證券投資經理夥同他人假冒行長,在某銀行辦公室用一枚蘿蔔章與某大型集團簽署“承諾函”,套取10億理財資金。

【風險點】:線下籤署、用章,無論是簽署人身份、印章還是合同內容都無法確保真實,即使面對面也有可能被騙。

2019年:某資產管理公司34億供應鏈融資因蘿蔔章踩雷

某公司實際控制人A某,以供應商身份,私刻印章偽造了一份與B公司的業務合同,總金額達34億。以此委託資產管理公司進行供應鏈融資,資產管理公司因風險審核不到位,踩雷34億。

【風險點】:私刻印章、偽造合同,資產管理公司很難依靠人工第一時間識別風險。


所以,實體用章過程中偽造印章、篡改合同、冒充身份等多種風險隨時都可能在各類金融業務中上演。電子印章的線上簽署方式越來越符合金融業務需要,不僅支持印章、簽署人身份驗真,還能全程防篡改。

目前,契約鎖電子印章系統藉助平臺開放集成能力,與各大業務系統集成,已經逐漸在銀行、保險、消費金融、互聯網金融、證券、基金、信託等各類業務中實現電子化簽署。

電子印章讓各類金融業務安全簽約

場景一:櫃面交易

針對銀行、證券等業務中的櫃檯辦理現象,每次業務都要和客戶籤大量紙質文件,不僅辦理起來不方便,企業各個窗口的櫃員每天要反覆的指導、蓋章、核實信息。幾個月下來一堆文件丟了怕洩漏信息,不丟又不知道放哪,工作量大、成本高,業務效率也慢。

痛點:十幾類業務、上百種交易憑證要填寫、打印、簽字、蓋章、打印、留存,每天都有很多投資人的業務來不及辦。

契約鎖解決方案:

契約鎖電子印章系統具有開放集成能力,可以和銀行、證券等業務系統連接,幫助企業打造一個集線上簽約、信息存管於一體的櫃面交易系統。

契約鎖電子印章幫金融企業守住合約底線,嚴防“信任危機”

(櫃面交易文件無紙化簽署)

① 櫃員直接在線上就能一鍵發起簽署請求,企業內部簽署完成後,系統自動將簽署鏈接觸發給客戶。

② 客戶通過微信端、移動設備就能輕鬆查收簽約邀請,結合人臉識別、指紋識別技術,幾分鐘就能完成身份驗證、簽好文件。

③ 針對需要紙質憑證的場景,可以憑藉防偽打印機實時為投資客戶打印一份防偽憑證,選擇性、安全性強。

場景二:網絡借貸合同

據銀監會聯合多部門制定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中規定:各方參與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需要對出借人與接待人的基本信息和交易信息等使用電子簽名、電子認證,應當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保障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及電子簽名、電子認證的法律效力。”

痛點:如何選擇一款合適、可靠的電子簽名工具,簽署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借貸合同。

契約鎖解決方案:

① 可以和借貸業務系統集成為借貸雙方提供一個集業務辦理、簽署一體化的管理平臺,在整個借貸過程中實現借款人實名驗證、申請借貸、生成合同、簽約、存證一體化服務。

② 還能提供司法取證服務,發生糾紛時可以第一時間在線取證,保障雙方合法權益。

場景三:保險保單

各大保險企業每天都有大量的保險保單要和客戶簽署,一些大型保險企業,機構遍佈全國,每天可能有數千份金額不等的保單等著簽署。每天產生巨大用紙量的同時,也在挑戰業務員蓋章效率、企業的用章安全。

痛點:不僅效率跟不上,每天這麼多份保單的信息來不及核驗,萬一內部員工私自售賣保險怎麼辦?

契約鎖解決方案:

契約鎖電子印章系統可以和保險業務系統集成,讓保險企業實現保單審核、簽署、存檔一體化管理。

契約鎖電子印章幫金融企業守住合約底線,嚴防“信任危機”

(集成保險業務系統實現保險業務辦理、簽署無紙化)

與業務系統的集成可以幫助客戶化解保單打印出來與線上審核內容不符的問題,同時節省了打印、保單二次錄入的麻煩。

場景四:投資合同

各類投資、理財合同涉及金額都很大,從簽署人的身份信息、合同內容到印章都不能掉鏈子。傳統的合同簽署方式除了給企業帶來不小的業務成本,合同的安全性也很難通過紙質文件來鑑定,投資雙方的利益不能真正保證。

痛點:即使是面對面的簽署合同,也不能完全確認印章、文件的真實性,一旦出問題,都是鉅額賠償。

契約鎖解決方案:

契約鎖電子印章系統的統一簽署平臺,不僅可以解決投資合同的電子用印問題,還能通過合同模板、審批流程設置,幫助投資管理公司簡化合同簽署過程。

契約鎖電子印章幫金融企業守住合約底線,嚴防“信任危機”

(投資合同簽署過程)

全國上百家營業部可以隨時發起用章請求,同步完成合同的審核與用章需求,減少人工干預,提升投資的安全性。

場景五:金融租賃合同

針對4S店分期付款場景中需要購買金融租賃產品、簽署金融租賃合同,簽署對象涉及4S店員、顧客、金融租賃公司,要在購車的第一時間迅速幫顧客完成簽署。

痛點:每天簽署量大,涉及分期付款店員必須第一時間安排顧客與金融租賃方簽約,過去這一週轉過程太長,由於不是當場簽署,顧客有時會不放心。

契約鎖解決方案:

與金融租賃系統集成打造一個集合同審批、簽署一體化系統。每次購車過程中有購買需求,4S店員可以直接登錄系統發起合同,顧客憑藉簽約邀請短信幾分鐘就能驗證身份、完成簽署。

契約鎖電子印章幫金融企業守住合約底線,嚴防“信任危機”

(與金融租賃系統集成,打造無紙化租賃業務辦理體系)

無需快遞流轉,金融租賃公司藉助電子印章系統流程自動查收簽署消息,輕鬆用印。整個過程文件、印章授權、簽署人身份真實可控,提升業務安全性。

國家政策推動電子印章在金融行業應用

2015年起,伴隨著互聯網金融需求的高速增長,電子印章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逐步在行業廣泛應用。

  • 2016年,銀監會聯合工信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制定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對電子簽名、電子認證在網絡借貸交易中的使用做出明確規定。
  • 2016年-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相繼發佈“261號文”、“296號文”,其中對“電子簽名、數字證書”做出明確應用指示:

“261號文”指出:“除向本人同行賬戶轉賬外,銀行為個人辦理非櫃面轉賬業務,單日累計金額超過5萬元的,應當採用數字證書或者電子簽名等安全可靠的支付指令驗證方式。”

“296號文”指出:“風險防範能力達到A級,即採用包括數字證書或電子簽名在內的兩類(含)以上有效要素對交易進行驗證的,可與客戶通過協議自主約定單日累計限額。

  • 2019年,在證監會行政複議書(2019)7號文件中明確規定,期貨公司為客戶開戶簽訂的開通資料不得僅因為採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