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重點房企年度經營策略解讀

2019年,中國的房地產企業面對著更為複雜的外部環境:經濟發展放緩、房地產市場調控持續、區域市場分化、部分城市房價出現波動……但另一方面,2019年僅前10個月就有25家房企業績突破千億,優秀房企以精確的佈局和產品,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同時對未來合理規劃,相關多元發展,服務美好生活,那麼

如何深刻認識房企目前現狀,對其增長和風險做出準確的預期?成為歲末年初大家關注的重點。


2020中國房地產市場趨勢及投資策略閉門研討會上,中國指數研究院基於20多年對房企的研究,對2019年房企的發展狀況進行總結,並對房地產企業重點關注點進行深入、客觀、準確的分析,為與會人員提供企業發展佈局、產品打造、降低運營風險等方面的有益參考。

一、2019年1-10月房地產企業銷售業績情況

➤整體表現:銷售業績增速同比放緩,千億房企達25家

表:2019年1-10月房企銷售業績TOP100情況

2019重點房企年度經營策略解讀


2019年1-10月,TOP100房企銷售額均值達928.9億元,銷售面積均值為676.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率均值分別為21.3%和21%,相比去年的增速來看,總體略有下降。千億數量:千億企業達25家,較上個月增加5家,與去年同期比多1家,碧桂園、恆大、萬科超五千億,預計年底超千億房企將達到35家。


前10房企的銷售額佔前100的40.5%,
前100門檻為215億,較上月增加了30億,預計年底門檻值達將接近300億。前10房企銷售額均值為3762.6億元,銷售額增長率均值為14.7%;11-30及31-50企業銷售額均值為1256.9億元和692.0億元,增長率均值為24.4%和26.3%;51-100企業的銷售額均值分別為和325.8億元,增長率均值為19.3%。銷售額TOP30房企的權益比例均值為74%,較去年同期降低約4個百分點,企業在項目合作及收併購方面力度繼續加強。

➤千億陣營特點:頭部企業增速放緩,規模斷層仍在擴大

圖:千億房企2019年1-10月銷售業績情況

2019重點房企年度經營策略解讀


千億企業持續領跑,部分企業銷售業績快速增長。2019年1-10月,已有25家在銷售額破千億,同比增長20.2%,世茂、陽光城、招商蛇口、金地等企業銷售業績增速較快,其中世茂同比增長43%,陽光城同比增長35.7%。


TOP30陣營成長分化,內部規模斷層仍在擴大。銷售額Top10平均增速為14.7%,規模均值為3762.6億元,金額佔TOP30的59.9%,較2018年底增加0.7個百分點,TOP3的規模均值為5826億元,佔TOP30的比例為27.8%,較年底增長0.2個百分點。


➤目標完成率:代表房企目標完成率在8成以上,總體完成情況符合預期


表:部分千億房企目標完成率情況

2019重點房企年度經營策略解讀


房企總體銷售目標完成率約7-8成。從公佈年度銷售目標的企業來看,龍光、陽光城、世茂房地產、中海地產、恆大等房企銷售目標完成率均在90%以上,其中,世茂房地產、中海地產及陽光城銷售目標完成率分別為93.9%、93.5%及91.2%。新城控股、華潤置地、招商蛇口等房企也完成了全年銷售目標的80%以上,完成全年目標可期。


目標完成節奏符合預期。2019年初,房企銷售業績目標增長率整體約為20%,相比2018年初30-40%更加理性和保守,快週轉策略及營銷激勵措施,促使企業更加重視銷售回款,銷售節奏明顯提速,奠定了整體業績目標的實現基礎。

二、2019年房地產企業經營狀況表現

➤城市貢獻:二線貢獻為主,一線銷售貢獻提升,深耕重點城市提升業績

圖:千億房企銷售額前20城市銷售額及同比增長率

2019重點房企年度經營策略解讀


二線城市依然是主要貢獻城市。2019年以來,千億房企在二線城市業績貢獻佔比為58.1%,同比降低4.7個百分點,但二線城市依然是主要貢獻城市;在一線城市以及三四線城市銷售貢獻佔比分別為20.3%、21.7%,同比分別增長了4.7個百分點、0.1個百分點。


重點城市業績表現突出。

2019年以來,千億房企在北京、南京、上海、重慶的銷售額貢獻較高,均超1500億元;北京、南京銷售額同比增長顯著,均超50%;重慶、杭州、成都、天津等九個城市銷售額同比下降。

圖:代表企業2019年1-10月重點項目各面積段銷售額佔比

2019重點房企年度經營策略解讀


順應市場需求,聚焦剛改產品:

代表房企抓住改善型需求釋放機遇,加大中型戶型產品的推售力度,90-140平米剛改、140-200平米改善型產品累計佔比約73.6%,其中華潤置地、綠城等以大戶型中高端住宅為主。


注重工匠精神,提升產品品質:伴隨政策調控及市場調整背景下的客戶觀望情緒及選擇空間增加,代表房企以滿足用戶居住需求的高性價比為導向,以工匠精神打造品質產品,以產品力贏得市場競爭。如綠城、華潤置地等企業繼續堅持高品質戰略,推動產品線的優化升級;金科以“生命建築”為產品新內核,讓人居更健康舒適。


➤營銷策略:打造營銷矩陣,跨界合作與品牌IP營銷

圖:房企創新營銷方式

2019重點房企年度經營策略解讀


營銷矩陣。房企全方位運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渠道,通過線上線下聯動深化渠道功能,實現營銷效益最大化。一方面,通過衛視、紙媒、冠名等主流方式宣傳,實現傳播人群高覆蓋;另一方面,通過抖音、Vlog等自媒體引發話題持續互動和擴散,調動受眾參與性,達成良好的營銷效果。


跨界營銷。通過與二次元文創等領域跨界融合,迎合年輕人消費趨勢,搶佔年輕市場空間。如富力集團與明星爆款手遊《明日之後》首度跨界合作,實現虛擬和現實的完美交合,線上線下的精準全覆蓋,活動參與人數10萬+。


IP及造節營銷。通過打造專屬企業IP或與社會化節日有機結合進行“造節”活動,藉助多媒體進行品牌營銷。龍湖通過“66天街品牌日”進行瘋狂購物節品牌IP營銷,在商業品牌“造節”的趨勢中嶄露頭角,為龍湖天街品牌的可持續營銷流量奠定了基礎。


➤拿地態度:拿地力度減弱,新增土儲向二線轉移,二線佔比近50%

圖:2018年1-10月、2019年1-10月代表房企拿地金額佔銷售額比重

2019重點房企年度經營策略解讀


拿地增速略降:受房地產市場政策調控及土地出讓條件限制影響,代表房企拿地總金額16860.7億元,同比減少0.7%。

拿地態度更理性。拿地金額佔銷售額的比重為26.5%,同比下降4個百分點,其中,龍湖、華潤置地、藍光拿地金額佔銷售額比重超40%。


2019年以來,代表房企新增土儲向二線城市轉移,二線城市的新增權益面積佔比達49.6%,同比增長10.0個百分點。其中,旭輝、龍湖、融創及中海在二線城市的新增土儲權益面積均在60%以上。

圖:2018年1-10月、2019年1-10月拿地金額TOP100企業分化情況

2019重點房企年度經營策略解讀


拿地規模前50的房企8成保持正增長。部分去年拿地激進的企業出現了規模下降,表現在城市向一二線靠攏,城市進入數量有所收縮,主要由於企業融資受限償債逼迫以及回款放慢帶來的資金壓力。


拿地規模後50-100的企業則升降各佔半數,表明企業對市場及自身發展的判斷出現了分化:部分企業維持高槓杆追趕,尤其對千億門檻的迷戀,成為很多中小房企的目標;部分國企央企則是憑藉區域優勢和產業優勢,保持自身的節奏順勢拿地;還有部分小型房企則明顯的拿地規模下降,拿不到地以及拿不到合適的地是擺在企業持續發展面前的重要問題。


➤融資規模:融資環境從嚴從緊,信用債及海外融資放量,信託規模持續下降

圖:2019年1-10月房地產行業海外債、信用債融資情況

2019重點房企年度經營策略解讀


融資環境偏緊:2019年以來,融資政策保持收緊態勢,1-9月,房地產開發到位資金13.1萬億元,同比增長7.1%。增速自5月開始呈下降趨勢,其中,國內貸款佔比持續下降,1-9月國內貸款佔比僅為15.1%,較年初下降4.9個百分點。


信用債及海外債融資規模增長:2019年1-10月,房企通過信用債融資4606.4億元,同比增長43.0%,其中公司債發行規模明顯上升,同比增幅達76.2%,海外債融資規模小幅增長,發行規模為3963.4億元,同比增長27.6%。


房地產信託融資規模持續下降:2019年5月,銀保監會發文,要求嚴格規範房地產信託業務,強調不得向“四證”不全、資質不達標、資本金未足額到位的項目直接提供融資,8月,銀保監會再次強調“去通道、控地產的目標不變,力度不減”。2019年1-10月,投向房地產領域的信託金額累計7880.6億元,同比增長3.5%,自2019年6月起至今,信託融資規模逐月下降,10月信託融資為438.2億元,環比下降32.3%,同比下降32.4%。


三、2019年房地產企業整體財務表現


➤盈利能力:淨利潤增速下滑,淨利潤率顯著下降

圖:2015-2019年上半年房地產上市公司淨利潤均值及增長率

2019重點房企年度經營策略解讀


淨利潤增速下滑。滬深及大陸在港上市房企淨利潤增速分別為25.74%和13.54%,較2018年末分別降低2.15和18.99個百分點。其中如萬科、保利、綠地等滬深上市房企淨利潤規模大幅增長,大陸在港房企中部分大型房企的淨利潤下滑,導致兩個市場利潤增速出現差距。


利潤空間被擠壓,淨利潤率下降顯著。房地產上市公司淨利潤率顯著下降,滬深與大陸在港上市房地產公司淨利潤率較2018年末分別下降3.42、3.25個百分點。隨著漲價項目紅利時期的度過,同時土地與融資成本上漲,未來淨利潤率水平或將持續下探。


大型房企投資收益率更高。2019年上半年,滬深上市淨資產收益率同比下降0.28個百分點,大陸在港上市淨資產收益率同比上升0.64個百分點。主要是由於滬深以中小企業為主,負債水平有所降低,而大陸在港企業則多為大型房企,槓槓率相對穩定,保持較好投資收益率。


➤運營能力:運營效率小幅下降,供應商佔款比例維持高位

圖:2015上半年-2019上半年房地產上市公司存貨週轉率與總資產週轉率

2019重點房企年度經營策略解讀


週轉速度放緩。2019年上半年,上市房企運營效率小幅下降,滬深上市存貨週轉率與總資產週轉率同比分別下降0.02、0.01,大陸在港上市存貨週轉率同比下降0.02至0.12,總資產週轉率則同比持平。


供應商佔款比例維持高位。滬深上市房企供應商佔款比例五年均值為60%,2019年增長到74.6%,同期大陸在港上市房企五年均值為95%,2019年為95.5%,達到近4年的歷史高位。表明大型房企的議價和談判能力更高,行業整體運營仍處於相對良好的態勢。


➤償債能力:負債水平保持平穩,短期償債能力略有減弱

圖:2015-2019年上半年房地產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與有效負債率

2019重點房企年度經營策略解讀


資產負債水平保持平穩。2019年上半年,滬深及大陸在港上市房企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7.23和75.05%,剔除預收賬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9.33%和56.72%,總體基本與上年末持平。


短期償債能力略有減弱。2019年上半年,滬深上市房企短期償債能力總體優於大陸在港上市房企。房企回款受阻,銷售去化與投資放緩,現金流持續承壓,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與短期債務覆蓋度有小幅下降,但總體仍處於安全可控範疇。


➤內部管理:工程糾紛、訴訟仲裁逐年攀升

圖:最高人民法院審結的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統計

2019重點房企年度經營策略解讀


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數量呈現上升趨勢。2014-2018年五年間工程合同糾紛案件數量增長兩倍多,2018年工程合同糾紛案件同比增長18.4%,達到近年來的一個峰值。


訴訟仲裁數量逐年上升。近五年來滬深上市房企訴訟仲裁數量呈上升趨勢。2019年1-10月訴訟仲裁數量高達263件,比2015-2018年總和還要高,同比增速高達471.7%。


四、2020年房地產企業發展態勢預判


➤發展趨勢:分化、調控常態化,競爭力品牌化

2019重點房企年度經營策略解讀


分化常態化:集中度將進一步繼續提升。房地產行業已經過了高速發展的紅利期,行業分化整合將進一步加劇,下半場將是有限空間內集中度的提升,大魚吃小魚等叢林法則將持續顯現,中小企業的空間進一步壓縮;機遇與挑戰分化並存。各層級城市的城鎮化結構性發展機遇,以及市場調控帶來的核心競爭力比拼,進一步考驗企業的決策和眼光,在未來發展進程中演繹成功與失敗。


調控常態化:國家宏觀戰略思維已經發生根本轉變。國家將繼續穩妥實施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方案,行業調控預計仍將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政策目標預期不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調控措施力度不太可能大幅放寬。融資偏緊趨勢不會改變。在以“穩”為核心的政策目標下,行業的微觀管理將突出“一企一策”,鬆緊有度,有保有壓的促進行業的穩健發展。


競爭力品牌化: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考慮到中國城鎮化進程及家庭小型化、改善更新等結構演變,行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同時居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及競爭的加劇,推動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品牌力是未來競爭核心。隨著人均住房面積的增長,買方市場逐步形成,行業競爭切實從產品競爭轉向了品牌競爭,以產品和服務為核心的品牌競爭力是未來企業發展的關鍵。


➤關注點一:高價地佔比高的房企,回款及資金問題突出

圖:2016-2019年10月房企高價地拿地與銷售規模情況

2019重點房企年度經營策略解讀


高價地主要集中在一線及熱點二線,總開盤率為54.4%。2016-2019年10月底,全國合計成交2686塊高價地。從城市分佈來看,主要集中在重點一二線城市,其中杭州、南京高價地超300塊;北京、重慶超200塊。從拿地企業來看,主要集中在大型房企手中,其中保利、萬科高價地超100塊,招商、碧桂園、龍湖高價地超80塊。從開盤率來看,已有1641個項目已開盤,佔總量的54.4%。從重點城市高價地開盤銷售率來看,寧波、杭州等城市去化較好,無錫、天津等城市去化效果較差。


高價地與銷售額比例總體健康,部分企業存風險:50家代表房企的高價地比例總體仍在健康範圍內,但有4家超過行業警戒線,在限價限購等調控政策背景下,房企只有降價、延遲開工、調整產品結構等舉措,才能應對高成本、高費用、長週期帶來的一系列資金考驗及風險。


➤關注點二:融不到足夠資金+融不到資的房企,小型房企值得關注

2019重點房企年度經營策略解讀


現金不能覆蓋一年內到期債務的房企,短期償債面臨一定考驗。2019年中期,滬深上市房企現金/一年內到期債務比小於1的有42家,佔比為43%;在港上市房企現金/一年內到期債務比小於1的有25家,佔比為38%。其中已經出現債權違約的銀億,現金/一年內到期債務比為0.16。


大型房企融資渠道相對順暢,小型房企融資風險值得關注。

2019年1-9月,百強TOP30企業發行信用債總額為1185.5億元,佔全部房企發行總額的25.4%;發行海外債總額為1908.9億元,佔全部房企發行總額的60.2%;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總額為1192.5億元,佔全部房企發行總額的19.8%。


➤關注點三:佈局過度集中+三四線佔比過高的房企,區域型房企要關注

圖:千億代表房企城市佈局密度圖

2019重點房企年度經營策略解讀


從佈局密度來看,碧桂園、恆大、萬科等千億代表房企城市佈局廣泛,城市佈局密度多集中一二線主流城市及重點三四線的全國化佈局,銷售項目數量多,進入城市廣,能有效的分散政策調整和市場結構變化帶來的風險。此外,仍有部分企業佈局過於集中,尤其聚集在三四線城市,未來,隨著房地產市場政策持續深化以及棚改政策的調整,三、四線城市面臨調整壓力,區域型房企或迎來市場考驗。


➤關注點四:產品存在問題的房企,“產品錯配+品質不穩定+過度標準化”造成品牌耗損

圖:代表城市2019年1-10月重點項目各面積段銷售額佔比

2019重點房企年度經營策略解讀


過度依賴標準化帶來的水土不符:房地產企業在產品標準化方面已經趨於成熟,但是受城市、政策、客群以及高週轉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過分依賴標準化產品,易造成產品“水土不服”,導致滯銷。房地產企業在打造標準化產品的同時,還應做好市場、客群研判,結合當地需求,靈活打造適銷產品。


產品錯配:一線城市中,北京和深圳仍以剛需為主力戶型,佔比均在40%左右;上海和廣州以90-140m2的首改戶型為主,其中上海佔比超過50%。16座二線代表城市中,首改戶型佔比均超過40%,其中,長沙、武漢、南昌和濟南的佔比超過60%。房地產企業應把握城市需求,謹防因產品錯配而帶來的銷售風險。


產品品質把控不嚴,品質不穩定:近幾年,隨著房地產高週轉模式的加速普及以及融資端的緊縮,企業在項目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面臨一定挑戰,行業內關於產品質量問題的聲音持續不斷。房地產企業應更加愛惜羽毛,通過更嚴格的監督和數據化管控,保障產品品質,避免因質量問題帶來的品牌損耗和客戶信任喪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