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西瓜—夏悶棚—秋西瓜—冬黑麥草養地,科學栽培收益高

春西瓜—夏悶棚—秋西瓜—冬黑麥草養地,科學栽培收益高

本技術規範適用於浙江大棚西瓜種植區域的西瓜栽培。

科學的茬口安排,病蟲害減少,耐連作

春西瓜—夏悶棚—秋西瓜—冬黑麥草養地,科學栽培收益高

採用“春季西瓜——夏季悶棚——秋季西瓜——冬季黑麥草養地”的模式。

施入有機緩釋肥並配合黑麥草回田對土壤進行改良,科學合理的茬口安排可有效控制土傳病害,從而減輕對西瓜連作的影響,達到耐連作3~4年的效果@杭州西湖·浙江大學-萬里神農健康農業產業發展研究院多年連續試驗結果。

技術規程

種植時間安排

春西瓜—夏悶棚—秋西瓜—冬黑麥草養地,科學栽培收益高

春季西瓜種植一般在2~6月,秋季西瓜種植一般在7~10月,通過調整定植時間,可實現4個月的供貨期。

施肥整地

春西瓜—夏悶棚—秋西瓜—冬黑麥草養地,科學栽培收益高

春秋兩季,每季每畝施用有機緩釋瓜類專用肥(10-4-12)80~100kg作基肥,全層撒施,翻耕均勻後起壟,灌水造墒,鋪滴灌管並扣銀色地膜提溫。

育苗

春西瓜—夏悶棚—秋西瓜—冬黑麥草養地,科學栽培收益高

選擇耐低溫、早熟、抗病性強、優質豐產、抗早衰、適於南方潮溼地區栽培的西瓜品種,如中型瓜可選用新美都、早佳8424等。小型瓜可選用拿比特、小蘭等。

經曬種、浸種消毒和催芽處理,出苗後,白天棚膜打開通風見光,夜晚關閉保溫,適宜苗齡為2葉1心(春季為播種後30~35天,夏季為10~15天左右)。

水分管理:出苗前,保持溼潤;出苗後,嚴格控制水分——中期適量澆水,後期少澆水控制秧苗生長,提高幼苗適應性。

移栽定植

春西瓜—夏悶棚—秋西瓜—冬黑麥草養地,科學栽培收益高

春季定植時一般要求地溫(土壤深度10cm處)穩定在最低13℃以上,平均18℃以上,棚內最低溫度不低於5℃,且應當選定晴天進行移栽。秋季定植避免地溫過高超過38℃。

植株管理

溫度管理:西瓜最適宜生長溫度為18℃-32℃,耐高溫,最高不宜超過40℃,但不耐低溫。氣溫降至15℃時生長緩慢,10℃時停止生長,5℃時地上部受寒。

春西瓜—夏悶棚—秋西瓜—冬黑麥草養地,科學栽培收益高

整蔓:真葉長出4~5片時候打頂,側蔓長到20cm時採用

雙蔓整枝法進行整枝,蔓長至40cm進行一次理蔓,長至70cm~80cm進行引蔓並用定蔓夾進行固定,之後每增長80cm進行一次定蔓,一般進行3次定蔓即可。定蔓同時打掉多餘側枝。

春西瓜—夏悶棚—秋西瓜—冬黑麥草養地,科學栽培收益高

春西瓜—夏悶棚—秋西瓜—冬黑麥草養地,科學栽培收益高

授粉:當一半以上的雌花開放時,進行人工授粉,一般在上午7~10時進行,陰天可適當延後。一般一朵雄花可授1~3朵雌花。如遇連續陰雨天氣,無法進行人工授粉,可以採用激素輔助處理(氯吡脲)。一般從第二雌花開始授粉,授粉節位在13~18節。

春西瓜—夏悶棚—秋西瓜—冬黑麥草養地,科學栽培收益高

選瓜:當瓜長到雞蛋大小,進行選瓜,選留柄粗而瓜發育快,無傷而無畸形的幼瓜。優先選擇健壯蔓上留瓜。其餘幼瓜及時摘除。每株從兩蔓中選留1個瓜,疏果完成後滴灌追施水溶肥1次。

採收及儲存

春西瓜—夏悶棚—秋西瓜—冬黑麥草養地,科學栽培收益高

西瓜採收適宜在上午進行,避免中午烈日下采收,皮薄易裂的品種宜在傍晚採收。如遇連續陰雨來不及採收、運輸時,可以將整個植株拔起放在田間,待晴天后再收,以防止裂瓜。

病蟲害防治

春秋兩茬之間進行養地或悶棚消毒,平衡養分並殺滅上一茬殘留病蟲和病菌等,總體上病害情況較輕,偶有發生白粉病,總用藥量和次數較少。蟲害則需要格外注意蚜蟲、紅蜘蛛和白粉蝨。

技術流程示意圖

春西瓜—夏悶棚—秋西瓜—冬黑麥草養地,科學栽培收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