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磁器口豆汁店豆汁味道為什麼不一樣?少東家書裡揭祕

說到老北京小吃的代表,那一定是豆汁。說到北京豆汁的代表商號,繞不開老磁器口豆汁店。可他家開了幾家分店,味道都不一樣,這又是為什麼呢?

老磁器口豆汁店豆汁味道為什麼不一樣?少東家書裡揭秘

這兩天,東城區天壇街道出了本新書——《壇根兒往事——天壇地區口述歷史》,在西單圖書大廈和噹噹網等渠道上架。這本書由天壇街道9位年輕的工作人員採訪轄區居民、企業代表等寫成,書中,老磁器口豆汁店的“老東家”和“少東家”,講述了老磁器口豆汁店的前世今生。

老磁器口豆汁店豆汁味道為什麼不一樣?少東家書裡揭秘

老磁器口豆汁店前身是錦馨豆汁店

提起老北京人記憶裡最正宗的豆汁店,錦馨豆汁有一號。這是一家1958年開業的老店,就在磁器口。

2000年前後,兩廣路擴建,錦馨豆汁面臨被拆的險境。這個時候,從1982年就開始開飯館、對老北京小吃特別喜好、尤其愛喝豆汁的小老闆徐剛,跟錦馨豆汁店談合作:錦馨豆汁留下技術工人和經理,把店盤給徐剛。

2001年,徐剛重新辦了個體營業執照,在錦馨豆汁老店的馬路對過,開起了“錦馨豆汁”新店。

老磁器口豆汁店豆汁味道為什麼不一樣?少東家書裡揭秘

2002年,錦馨豆汁在龍潭湖開分店,名字改了,叫“老磁器口豆汁店”。這麼有歷史、有知名度的名字,為什麼要改呢?

原來,當時有一個政策:個體營業執照不允許開分店。不得已,徐剛開的新店改了名字,“老磁器口豆汁店”,名字變了,意思還是那個意思:這還是磁器口那家老豆汁店。

後來,磁器口的錦馨豆汁新店被拆,搬家到了天壇北門。如今,天壇北門的“老磁器口豆汁店”成了知名度最高的老北京豆汁店。

口味不一樣是滿足顧客需要

如今的老磁器口豆汁店,天壇北門、龍潭湖、沙子口都有店。細心的食客發現,每家的味道都不一樣!這是為什麼?

“我十八九歲就開始學熬豆汁了,學了好幾個月,因為這門技術確實不好掌握。節氣不一樣、天氣不一樣、溼度不一樣,生豆汁熬出來也都不一樣。”少東家徐嘉祥介紹。現在沒有哪個企業敢說豆汁能量產,就因為豆汁菌群太活泛了,完全看師傅熬製豆汁時的功夫。

“一般豆汁熬到半開的時候,師傅一看它出的什麼沫子、起的什麼花,再拿起鍋鏟一聞,就知道這豆汁什麼樣,該什麼火候。”徐嘉祥說。豆汁要用純綠豆做,兩桶一樣的生豆汁,兩個人熬出來就是兩個味兒。

老磁器口豆汁店豆汁味道為什麼不一樣?少東家書裡揭秘

不同分店味道不同,是因為師傅不同?非也!做豆汁最難的是在生豆汁的製作上,老磁器口豆汁店嚴格把關,店裡的生豆汁出來都是一樣的。

“父親覺得,甭管你怎麼營業、怎麼改,豆汁的味道不能變,這是硬規矩。”徐嘉祥說。但是,他做過市場調研,天壇店百分之四五十的客人都是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遊客,味道太重客人接受不了,“很多人買了一碗,嚐了一口就擱那兒了,太浪費了,還完全領略不到豆汁的美妙。”

希望向年輕客群推廣豆汁文化的少東家徐嘉祥在口味上做了調整:龍潭湖店老北京客人偏多,好喝重口的豆汁,就把味道調重一點;天壇店外地客人多,就把口味調淡一點。“在熬製的過程中經過再發酵,控制熬製時間的長短,就可以對味道做細微的調整。”徐嘉祥解釋。

所以,列位,您不妨都去嚐嚐,看看哪個口味適合您!

監製:鞏崢、王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