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農村老人70歲還在幹農活,如何看待這種情況?

新大風歌


你好!農村老俗話來說說有些農村老人70歲還在幹農活的話題。

這種現象很多,作為一個農民確實看到這樣的農村老年人很多,就比如我的一個鄰居奶奶,70多歲了還在菜園子摸索著種菜,她是無依無靠真的是要靠自己勞動才能生存,鄰居奶奶也有兒女,但兒女都不在身邊,至於什麼原因沒有得到贍養不得而知,我們已經搬到公路兩邊居住,鄰居奶奶還在空心村老房子里居住,身邊也沒有可以聊天說話的人。


但有的農村老年人並不一定是因為家庭經濟條件不好,有的還是一種精神寄託一種樂趣。就比如我的老媽今年也60多歲了也快小70的人了,一直還在幹農活,你不讓她幹反而不自在不開心,她說一個人乾坐著無聊,還不如多活動活動筋骨呢,你讓她去城裡居住說是活受罪還不如回來農村。話說回來小70的老年人了要比其他同齡的農村老太太身體好,也讓我們省心不少。我們家早就不種農田了,只有新房子旁邊有一片菜地。

很多農村老年人也有了退休的概念,只要家裡還過得去,兒女又有一定的經濟收入,很多農村老年人自己也就身退二線不再幹農活了。但走的地方多了,也看到一些令人心酸的現實,沒有兒女的或者兒女不孝順的有些農村老年人,已經是風燭殘年還要靠雙手在土地裡刨食,不然就吃飯都成問題。


說起題主的話題來,有些地方農村70歲老年人還在幹農活,如何看待這種情況?咱們要實事求是一分為二的來回答。一是真的沒有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只能活到老幹到老,二是一種樂趣一種精神寄託,畢竟很多農村老年人不像城裡老年人娛樂項目多,除了乾點農活沒有別的選項。這裡有一個退休金的話題,很多農村老年人的退休金少得可憐,每個月只有百十來塊,還不夠平時吃鹽錢的,自己再不幹些農活種點菜啥的,真的無以為繼,現在豬肉價那麼貴,再不種菜連青菜也要花錢買了。

看到有的題主說有些農村老年人是因為閒不住,喜歡幹農活,幹農活只是為了鍛鍊身體,其實不幹農活也行,反正家裡有子女贍養。說心裡話這只是很少一部分真的如此,大多數農村老年人的生存狀況不盡如意,遠遠還達不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簡單要求,不幹農活極有可能會被子女嫌棄,有的農村老年人子女還要靠年邁的父母反過來供養,作為父母的再不繼續發揮餘熱,就真的被稱為老不中用的了。


說下我們村的有些現狀,很多年輕父母外出打工掙錢,往往會把孩子留給家裡的老輩人來照顧,這就是留守現象。年輕父母在外面打工,家裡的一切都落在年邁父母身上,不幹些農活咋辦?有的子女就連收莊稼也不回來了,作為父母的還要忙著收糧賣糧播種除草打農藥。

那些農村70歲左右的農村老年人,其實他(她)們才是那個時代的脊樑,直到現在還在繼續發揮餘熱,我們真的應該善待他(她)們,讓他(她)們晚年生活更有尊嚴。以上就是農村老俗話對有些農村老年人70歲了還在幹農活現象的一些看法,有不同見解的老師和農友可以交流反饋。


農村老俗話


這些老人出生四零五零年代,都是在吃糠咽菜,飢寒交迫時期走過來的。生兒育女,含辛茹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吃的是草,擠得是奶,本該頤養天年,就因為老了沒積蓄,不得不幹活呀?

如果國家能給我們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多一點養老金,就好了呀!現在每月100塊養老保險待遇,真的太少了呀!每當我看見家裡的父老鄉親,七八十歲還在田裡地裡幹農活,我看著淚流,看著心痛。

農村老齡化趨勢日益嚴重,2018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張亞忠,再次聚焦“三農”,他提出議案,我們農民作為第一產業的從事者,也應該有退休二字,也應該有退休金。這是對我們農民貢獻的肯定,對我們農民平等地位的認可。

養老問題也需要國家慢慢的解決。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雖然我不能改變什麼,但是我想讓更多人看到,我支持農民有退休金的建議,你是農民嗎?你們支持嗎?





平淡一生趙姐


我也是快奔七十的人了,本想安度晚年,吃好穿好,周遊世界。但是一個窮字把你制約了。

想當年集體經濟,起早貪黑幹農活,犁地種地割麥打場,交公糧扛麻袋,買棉花扛花包,什麼農活都幹過,每天分紅幾毛錢。累的渾身是病,老話說的好漢不提當年勇,現在想起來都後怕。

雖然現在富起來了,但是現在一元錢不頂以前一分錢。你不幹沒有錢就寸步難行,現在雖然是到了冬天但我們還不能閒著,兒女們外面打工掙倆辛苦錢,咱還能動就不能託累孩子,也不能讓我們的土地命根子荒了。只能頂風雪冒嚴寒,為明年有個好收成打好基礎。

農村老話說的好,活動活動,要想活就要動,咱農民雖然上了年紀,但還想多活幾年,你只有下地幹活來鍛鍊身體了吧。

我是農民我在農村,我關心我們農民的美好生活。








王銀令


朋友你好:

我說一個40年前,我親眼看到的一件實事求事的事,具體時間如果有人要問我,也記不得了,請大家不要噴我哦,就是你噴了我也會反擊啦,哈哈。

四十多年前的冬天裡的一天,下了一場大雪,第二天雪停了,我到廁所去,一眼就發現,我校背後的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左手提著四角竹藍子,在門前的斜坡上拈小樹枝往藍子裡放,他帶的兒子也有50多歲了,就立刻從屋裡跑出來對帶娘說:爹爹菩薩牙呀,家裡又不是沒飯吃,沒草燒,地上的雪下得這麼厚,你不要在地上拈細樹支,家裡有草燒,你何苦這樣做呢?我求求你,萬一你在雪中滑倒了,我挨萬人痴罵!老人用慢吞吞的口氣說:設一一事一一的。我當時插嘴說了一句:老人80多歲,年輕時做慣了,年齡大了也閒不住。從哪以後,我一直在想,不知為什麼?直到我今年70歲了,才真正知道了,當時的老奶奶為什麼要這樣做的道理?朋友你也會知道嗎?

謝謝!


用戶4511466068466


有些農村老人70歲,還在幹農活,這主要原因就是農村老人的身體很好,也沒什麼大的毛病,在家確實也是呆不住,所以也是能幹就乾點農活,我在農村有很多親戚,有的已經達到70歲了,但是身體情況確實很好,他的孩子們也不讓他出去幹農活的,讓他在家待著,可是讓他呆在家裡,他也真是呆不住的,他也說,乾點農活,活動活動手腳,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其實在農村,只要身體沒有什麼大毛病的話,農村70左右歲老人,也會出去乾點農活的!

在我們東北農村,一年只種一季莊稼的,春天種地基本上是用播種機,秋天糧食收穫也基本是用收割機的,平時的時候,東北農村的農民也沒有什麼大的農活、累的農活,就是70歲的老人出來幹農活也是乾點零碎的農活的,實話實說,在我們東北老家的農村,既使有70的老人出來幹農活的話,也不是為生活所迫的,農村就那麼點活,他乾點幹不幹都一樣,孩子們也都能幹過來的,只不過他想幹點農活,孩子們也隨他的意了,想幹點啥農活他就去幹點什麼力所能及的農活了,主要也是掃掃院子,種種小菜園子,喂喂家裡養的畜禽什麼的,反正幹什麼農活也沒有累活,所以,就是他們乾點農活也是累不著的!

有的人說,農村70歲老人幹農活是為了生活所迫,其實,農村70歲的老人都是有兒有女的,如果沒兒沒女的話,早就進農村鄉鎮的養老院了養老去了,在現在的農村,一家人分到的土地也是有數的,糧食的產量也是有數的,就是那塊土地,就是那些農活,即使是農村70的老人到分給他們家的土地上幹農活,他也不會增加糧食產量,糧食產量不增加,也不會因為他到農田裡幹那點活,就會給他們家裡增加收入的,而且在我們東北的農村,家裡分到的土地,家裡有一個勞動力就完全可以種植經管過來的,根本就不需要家裡的老人,再到自己家裡的土地裡去幹什麼農活的!

可能在南方,一年種兩季糧食,或者種幾茬蔬菜,需要70歲的老人幫助家裡的孩子在農田裡幹活的,而在我們東北的農村,現在秋收已經結束,已經沒有什麼農活可以幹了,要說有什麼農活的話,那就是把家裡的玉米,大豆,水稻賣了,這就算是農活吧,可這樣的農活也不是累的,而這些農活也是不需要農村70歲老人去做的,別說是農民70歲的老人了,就是現在我們東北農村的年輕的人,也已經沒有什麼可以乾的農活了,他們已經開始冬天貓冬的生活了!

再說了,農村70歲的老人了,不管他身體怎麼健康?他已經辛辛苦苦的在農村幹一輩子了,他的身體素質已經不行了,腰痠腿痛的毛病,一定是有的,所以農村的老人到了70歲的時候,即使他身體情況很好的話,子女們也不要讓他們出去幹農活了,可以讓老人在家裡看個家,守個院,照看一下孫輩們,經管一下家裡的雞,鴨,鵝,狗的,這樣他們也可以活動活動筋骨,鍛鍊鍛鍊身體的,家裡的農活多了,子女們辛苦點多幹一個小時,也就夠老人幹一天的了,而且70歲的老人出去幹農活,跟頭把式的,弄不好的話,閃著腰,磕著腿的,摔著骨頭什麼的,那可就是個麻煩事了,而且會可能帶來終身麻煩的大事的,所以,從長計議,兒女們也不要再讓70歲的老人下地幹農活了!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從善如劉L


為什麼總拿農村人說事,農村人怎麼了,難道說七十歲不該幹活嗎?只要身體好,幹到八九十又能咋的。

我在小縣城裡登倒騎驢,(多數都是電動的)小縣城裡登倒騎驢數以千臺,五十歲以下的幾乎沒有,多數都在六十歲以上。有農村上來的,有下崗職工,有退休工人,還有臨時環衛工人或小區保潔的。

我乾的這個行業,七十歲以上的佔多半,我認識的,最大年齡八十四歲,而且有退休,因身體尚好,閒不住,即能鍛鍊身體、又能掙零用錢。

幹我們這行業的,每天起早貪黑,風吹日曬,什麼下雨下雪,沒有節假日、沒有星期天,越是年節出門的多,活也多。

現在的農民,種地、收地多數都是機械化,農閒時可以打工,或者搞些付業啥的。陰天下雨不出工,颳風下雪不出工,每天可睡的日上三杆,可是城裡人行嗎?每年春秋農忙時,農村人都進城僱幹農活的,我們這些下農村幹活的男女,多數都在六十歲以上,有的還七十多呢!

農村人,吃糧不用花錢,吃菜不用花錢。城裡有工作的生活能好些,就苦了我們這些人,農村沒有地,城裡又沒有工作,打散工維持生活,掙錢少,還沒有勞保,待歲數大了,可能還不如農民呢?

農民怎麼了,你看看現在的農村,家家除了農用車就是電動車、摩托車,小嬌車,種地都騎著摩托車去。再看看我們這些城裡打工的,多數還騎著破自行車。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了,無論城市、農村,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什麼菜老三、屯老二,菜老三都因拆遷變成了暴發戶,屯老二也成了新型農民,不在是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了,看他們吃的、穿的、用的,哪一點也不比城裡人差。而以前的工人老大哥們,早以失去了以前的牛逼勁,甚至有的還不如農民,希望人們不要再拿農村人說事。


憶苦思甜窮小子


我們老家,七十多歲的老人幹農活,太普遍了,我父親今年七十歲,仍然每天出去幹活。

在農村,60歲以後養老金也僅僅有100多塊,在物價高漲的今天,這些錢還不夠三斤豬肉的價了,不幹活,吃什麼,穿什麼。

如果沒有什麼其他經濟來源的話,老人只能在地裡找活絡了,不過現在靠地裡刨食的話,也很可能負擔不了現在的高消費。

在農村,有的老人七十歲除了幹農活,還有的幹建築,幹零工,只要能掙點錢貼補家用,老人能幹都會去幹。

七十歲,本來是人生古來稀的年齡,沒有能力出去打工賺更多的錢,那隻好在地裡刨食,這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可我們村裡地被徵來建高樓賣錢,地也越來越少,我父親在一家園林綠化幹了六年,一個月900元,一天30元,回家後抽空再幹田裡的活。

我們姊妹家裡條件都一般,顧得了自己就不錯了,老爹說讓我們放寬心,他還能幹,說明身體好,身體好就是我們晚輩們最大的福。

對於那些家裡條件好的,老年人種田種地,除了是他們那一輩人的一種精神寄託,還有一個就是找點事情幹,可以鍛鍊身體,還有綠色蔬菜水果吃,好處多多。

所以,在農村七十多歲仍然在幹農活的大有人在,希望國家越來越富強,給農村老人的養老政策越來越好,讓他們的晚年生活能“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馬慶菊


這是普遍現象,我親家夫婦住在縣城,都是廠級幹部退休後,不肯住到市裡來。

他們家前後院子很大,就種了很多蔬菜,果樹,也養雞鴨,孩子們去一躺,都會帶回很多的新鮮蔬菜,水果,雞蛋,鴨蛋。

他們認為這樣生活有意思,有樂趣。能夠吃上不打農藥的新鮮蔬菜,雞鴨也不用激素。實際上打理田裡的活,也用不了多長時間。

空閒時間同鄰居閒聊,打牌生活有規律,自由自在很快活。

他們不適應市裡關起門來一家的生活,所以農村老人幹農活也是正常的,做慣了也不會覺得累,自已種點自己吃,樂在其中。


崇文重教


農民越年齡大的越閒不住,活一輩子都在幹活,因為侍候土地莊稼是他們養成勤勞一生的基礎!我老母親都近80歲天天默默的侍弄院子裡的小菜園。她自己認為待著沒有什麼意義。看看我家院子裡的花園,每每看到回家拍攝的花就回憶母親的一生“老不捨心少不捨力”這就是目前農村之現狀!也好慢慢的做活力所能及就算是鍛練身體了,城裡老人健身,農村老人種地;城鄉差距就是這麼的大……











一杯白水26


這種情況在農村比較普遍,和我們國家的國情有很大的關係。首先,有很多70多歲的老人,在改革開放之前,也正是社會主義初期,我國經濟比較落後,大家吃不飽穿不暖。很多人都償過那段時間的苦日子,大家為了有飯吃,每天都在田地間忙碌著。直到改革開放分田到戶,有了自己的田地,大家一直延續著這種生活方式。在幹活的同時,也強健了體魄。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之前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一下子改變不了。就拿我自己的情況來說吧,我父母都快70歲了,開始我一直不讓他們去幹農活,平時也給生活費他們用。但是,發現他們在家看到別人都在幹,渾身不舒服,沒事兩個人經常予盾不斷。後來出去種了一些菜地。相反,倆人之間予盾還少了。像他們這樣之前做慣了的人,你讓他們停下來,他們會感覺全身不舒服。

其次,還有一部分老人,是因為自己的子女不孝順,沒人養老。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只有靠自己種的田地來維持生活。

最後,我想說的是,無論是哪種情況,農村的這些老人只要身體健康,在農村乾點農活,或許也是一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