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岐山遐思

岐山遐思

寶雞——岐山遐思

▲文中插圖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不是走進岐山,我永遠不知道這塊土地有多厚重。厚重到五千年前先祖的衣食住行歷歷在目。

如果不是走進周原,我永遠不知道這方文明有多燦爛。燦爛到高度發達的今天依舊閃爍著最初的光芒。

寶雞——岐山遐思

▲周原遺址考古現場

還是幾天前,對我來說,周公只是史書角落裡一閃而過的名字;只是文學裡“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詩句;只是街頭《周公解夢》的薄薄一本!

歷史的風沙層層掩埋,那曾經的輝煌,那久遠的鼎盛,沉寂到地層深處,它們靜靜的躺著,卻將祖輩的功勳倔強的定格在那裡。今天,抹去一路風塵,掀開歷史雲煙,讓我們追尋先祖的根脈,叩問民族的搖籃。

寶雞——岐山遐思

踏上這塊神奇的土地,徜徉進遠古的風雨。鳳鳴岐山,伴隨那九天綵鳳的婉轉,從華夏的遠古走過,從文明的源頭走過,中國在這裡誕生,文明在這裡萌芽。八百秦川,人傑地靈,武王伐紂,大周初定。人文的大幕緩緩拉開,一個叫周公旦的古人昂然走來。

寶雞——岐山遐思

▲何尊內銘文,右為其中的“中國”二字

岐山是周室肇基之地,也是周文化的發祥之地。有史為證,“中國”二字及其國家制度雛形就產生於西周,而對於西周來說,周公無疑就是一個總設計師。

寶雞——岐山遐思

是他,在此制禮作樂,為周王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是他,讓“以仁理政,以德治國”的理念成為先例和楷模。

是他,確立了封建社會嫡長子的制度,成為封建王朝不變的基因。

寶雞——岐山遐思

而被後世追崇的“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的盛世,翻遍諸子百家,總能找到周公的影子。

就連被後世頂禮膜拜的萬世師表孔子,貴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今天追根溯源,也只是繼承了周公的衣缽。

寶雞——岐山遐思

於是,我們欣喜的看到,魯國祭孔,岐山祭周,尋根的鑼鼓響徹天地,岐山,成了炎黃的牽掛,成了國人的嚮往。

這是詩經的故鄉。坎坎伐檀,關關雎鳩,少年的朗朗書聲,是對先祖的追憶。

寶雞——岐山遐思

這是禮樂的起源。編鐘悠揚,石磬天籟,姑娘的綵衣翩翩,是對先祖的呼喚。

甲骨文之鄉,青銅器之鄉,姓氏之鄉,一頂頂的桂冠紛至沓來。

寶雞——岐山遐思

村口老樹,那長髯的老者對著托腮的孫兒,訴說著五丈原的出師未捷。哦,對了,這裡還是民間傳說的沃土。一段人蛇絕戀成就了西湖,一部封神榜,同樣成就了岐山。多少動人的故事依舊在這塊土地世代演繹。眼前,姜子牙打神鞭的呼風喚雨;耳邊,申公豹失道寡助的無奈嘆息!

寶雞——岐山遐思

渭河濤濤,秦嶺逶迤。茫茫岐山,漠漠周原。蓊鬱鳳凰嶺,千年周公廟!

鳳凰山頂,金鳳的彩塑昂首引頸,祥光熠熠。鳳凰沒有走,那枝葉間拖著長長尾翎的鳥兒,分明鳳凰的後裔,還在庇佑這方土地。

寶雞——岐山遐思

周公廟裡,古柏參天,香火氤氳,周公寬衣博帶,手握書卷,雙目堅定,遙望遠方!

周公沒有走,這方百姓造廟建祠,世代祭奠。

寶雞——岐山遐思

自豪在心頭蔓延,敬仰在這裡凝聚。

仰望周公像,滿腹虔誠,一腔感慨,雙手過頂,深深一躬!

李德響,1972年出生,徐州市作協會員,徐州市詩詞協會會員。從小酷愛文學,尤喜散文詩歌,其文章散見於《都市晨報》《 彭城晚報》《 礦工報 》《湘潭日報 》《中國散文詩》《 詩詞月報》《關睢愛情詩》等,其中《岳父的南瓜》被《青年文摘》採用,《又是一年二月二》被鳳凰網轉載,《槐花殘,滿地傷》被光明網轉載。有作品集《故園之戀》出版。

▶ 校對:寶宏

▶ 審核:巨永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