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相——狄仁傑

狄仁傑,字懷英,唐代著名政治家。狄仁傑早年考中明經科,歷任汴州判佐、幷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以不畏權貴著稱。天授二年,九月,狄仁傑擔任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為宰相。但不久就被來俊臣誣陷下獄,平反後貶為彭澤縣令,契丹之亂時被起復。神功元年,狄仁傑再次拜相,任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納言、右肅政臺御史大夫。他犯言直諫,力勸武則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久視元年,狄仁傑進封內史,並於同年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後又追贈司空、梁國公。

早期事蹟

狄仁傑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緒,任貞觀朝尚書左丞,父親狄知遜,任夔州長史。

唐朝名相——狄仁傑

狄仁傑通過科考試及第,出任汴州判佐。時工部尚書閻立本為河南道黜使,狄仁傑被吏誣告,閻立本受理訊問,他不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發現狄仁傑是一個德才兼備的難得人物,推薦狄仁傑作了幷州都督府法曹。

在此任內,狄仁傑通曉了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這對他一生的政治活動都有重大影響。 狄仁傑執法剛正廉明,執法不阿,以身護法,甚至敢於犯顏直諫。

盡忠職守

儀鳳年間,狄仁傑升任大理丞,他剛正廉明,執法不阿,兢兢業業,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1.7萬人,無冤訴者,一時名聲大振,成為朝野推崇備至的斷案如神、摘奸除惡的大法官。

儀鳳元年,左衛大將軍權善才誤砍昭陵柏樹,唐高宗大怒,命令將其殺死。狄仁傑上奏罪不當死,最終,唐高宗改變主意,赦免了權善才的死罪。

治理地方

狄仁傑被唐高宗任命為侍御史,負責審訊案件,糾劾百官。任職期間,狄仁傑恪守職責,對一些巧媚逢迎,恃寵怙權的權要進行了彈劾。

調露元年,司農卿韋弘機作宿羽、高山、上陽等宮,寬敞壯麗。狄仁傑上奏章彈劾韋弘機引導皇帝追求奢泰,韋弘機被免職。

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傑毫不留情的揭露其為非作歹的罪行,請求交付法司審理。唐高宗想包庇王本立,狄仁傑以身護法,王本立最終被定罪,朝廷肅然。

狄仁傑官遷度支郎中,唐高宗準備巡幸汾陽宮,以狄仁傑為知頓使,先行佈置中途食宿之所。 幷州長史李衝玄以道出妒女祠,徵發數萬人別開御道。狄仁傑說:“天子之行,千乘萬騎,風伯清塵,雨師灑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罷,免除了幷州數萬人的勞役。唐高宗聞之讚歎說“真大丈夫矣!”撫和戎夏,內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為他勒碑頌德。

深得人心

垂拱二年,狄仁傑出任寧州刺史。當時寧州為各民族雜居之地,狄仁傑妥善處理與少數民族的關係,深得人心。

唐朝名相——狄仁傑

被誣謀反

長壽元年(6,正月,武承嗣勾結酷吏誣告狄仁傑等謀反,將他們逮捕下獄,狄仁傑拆被頭帛書冤,置棉衣中,請獄吏轉告家人去其棉,得其冤狀。

狄仁傑的兒子,狄光遠持書上告朝廷。武則天召狄仁傑等大臣面詢。武則天才弄清楚是偽造的。於是釋放此案七人,俱貶為地方官,狄仁傑貶為彭澤令。

狄仁傑的才幹與名望得到武則天的讚賞和信任。天授二年九月,狄仁傑被任命為地官(戶部)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開始了他短暫的第一次宰相生涯。

身居要職,狄仁傑謹慎自持,從嚴律己。武則天對他坦蕩豁達的胸懷深為歎服。

再次拜相

萬歲通天元年十月,契丹攻陷冀州。為了穩定局勢,武則天起用狄仁傑為與冀州相鄰的魏州刺史。

神功元年,十月,狄仁傑被武則天招回朝中,恢復了宰相職務,成為輔佐武則天掌握國家大權的左右手。

請立太子

聖曆元年,武則天的侄兒武承嗣、武三思數次使人遊說太后,請立為太子。武則天猶豫不決。

狄仁傑以政治家的深謀遠慮,勸說武則天順應民心,還政於廬陵王李顯。當時,大臣李昭德等也曾勸武則天迎立李顯,但沒有為武則天接受。對武則天瞭解透徹、洞燭機微的狄仁傑從母子親情的角度從容的勸說她。最終,武則天感悟,聽從了狄仁傑的意見,親自迎接廬陵王李顯回宮,立為皇嗣,唐祚得以維繫。狄仁傑被歷代政治家、史學家稱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義士。

唐朝名相——狄仁傑

征討突厥

聖曆元年,秋,突厥南下騷擾河北。武則天命太子為河北道元帥、狄仁傑為副元帥征討突厥,親自給狄仁傑送行。突厥默啜可汗盡殺所掠趙、定等州男女萬餘人退還漠北,狄仁傑追之不及,武則天改任他為河北道安撫大使。

面對戰亂後的凋殘景象,狄仁傑採取了四條措施:一、上疏請求赦免河北諸州,一無所問,使被突厥驅逼行役的無辜百姓樂於回鄉生產。二、散糧運以賑貧乏。三、修驛路以濟旋師。四、嚴禁部下侵擾百姓,犯者必斬。很快恢復了河北的安定。

病故

久視元年,狄仁傑病故,朝野悽慟,武則天哭泣著說“朝堂空也”。贈文昌右丞,諡文惠。唐中宗繼位,追贈司空。唐睿宗又封之為梁國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