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第一輛坦克施耐德突擊坦克,把火炮裝在右臉上的奇怪佈局

一戰時英國為了打破塹壕戰的僵局,開始了第一代坦克的研發,作為盟友的法國此時也沒有閒著,作為具備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法國也是有能力研發自己的坦克的,不僅如此,當時的法國同時展開了多個坦克項目,施耐德突擊坦克就是其中一個。


法國第一輛坦克施耐德突擊坦克,把火炮裝在右臉上的奇怪佈局

施耐德突擊坦克

法國工業上一大缺陷就是缺少鐵礦資源,鐵礦石等不得不大量地從國外購入,這也限制了它的工業發展能力。在1916年9月,英國人已經成功將MK1型坦克投入到索姆河戰役中時,法國的施耐德突擊坦克才剛剛交付部隊,遺憾的錯過了世界上第一輛上戰場的坦克頭銜。
作為早期的坦克,制約設計師問題主要是哪種結構的坦克才是戰場需要的,因為沒有一個樣本可供參考,設計師只能就軍隊提出的一些意見和要求自行發揮,這就是為什麼第一代坦克造型各異,完全沒有當今坦克的模樣。

法國第一輛坦克施耐德突擊坦克,把火炮裝在右臉上的奇怪佈局

MARK1型坦克

施耐德突擊坦克的設計作用就是突破鐵絲網和塹壕組成的防禦圈,裝甲上直接在履帶式底盤上裝上一個大鐵盒子,薄薄的鋼板只能抵禦輕武器的射擊。為了順利切割鐵絲網,車首向前突出並呈V字形,可以利用坦克前進的動力割斷鐵絲網。
動力上直接將發動機和燃料箱佈置在車體內部,而沒有用專門的隔艙隔開,操作性很差,在平坦的公路上能夠加速到7千米每小時,越野時只有約3.5千米每小時,還沒有士兵跑得快。而且事實證明它糟糕的履帶和底盤設計,就算是一般的壕溝也能輕易地把它困住。

法國第一輛坦克施耐德突擊坦克,把火炮裝在右臉上的奇怪佈局

施耐德突擊坦克

火力佈置也足夠奇葩,安裝了一門短身管75毫米野戰炮和2挺8毫米機槍,火炮佈置在車體右前方,射擊角度十分有限,2挺機槍分別佈置在車體兩側。這樣的佈局簡直是絕無僅有,許多時候坦克正面和左前方無異於火力真空地帶,要想使用火炮打擊目標,必須先費力的調整車體。
施耐德採用6人車組,一名駕駛員、一名裝填手、一名炮手、兩名機槍手和一名維修人員,這在當時是比較普遍的,因為沒有專用的發動機隔艙,而沉重的車體又容易造成故障,所以有一個專人可以及時的維修保養,意外的是居然沒有車長。

法國第一輛坦克施耐德突擊坦克,把火炮裝在右臉上的奇怪佈局

被擊毀的施耐德突擊坦克

重約16噸的施耐德突擊坦克初上戰場,就遭到軍隊的嫌棄。車體結構的特點讓坦克兵痛苦不堪,發動機排氣管洩露的尾氣混合著機油的氣味,再加上機槍火炮的硝煙,士兵的汗臭味,坦克內部簡直就像是垃圾場一樣;而封閉式的大鐵盒子又難以獲得新鮮的空氣,操作這種坦克簡直就是坦克兵的噩夢。
而它差勁的越野能力和火力輸出能力,讓它在戰場上只會淪為一個活靶子,一個稍大的彈坑就可能將它困住,薄弱的裝甲更是將坦克變成一具移動的鐵棺材,根本抵擋不住火炮的攻擊,一發榴彈就能震得裡面的成員東倒西歪。

法國第一輛坦克施耐德突擊坦克,把火炮裝在右臉上的奇怪佈局

行軍中的施耐德突擊坦克

施耐德突擊坦克的實戰讓人感到沮喪,據稱在一次戰役中,法軍集結了132輛該型坦克,戰鬥結果卻是超過半數被德軍炮火擊毀。坦克內置的發動機和燃油箱,在遭到攻擊時很容易起火燃燒,出口設計的缺陷讓這些坦克兵大部分被大火蹂躪,很少有成功逃生的。
與此同時法國還有聖沙蒙坦克和雷諾FT-17輕型坦克的方案,比起施耐德突擊坦克而言,這兩款坦克可謂是各自開啟了一條嶄新的坦克設計路線。其中雷諾FT-17被稱為是現代坦克的鼻祖,因為至今坦克也沒有脫離它的基本結構設計;而聖沙蒙坦克更是被稱為坦克殲擊車的鼻祖,儘管現在已經很少有坦克殲擊車,但是它在歷史上發揮的作用可不小。

法國第一輛坦克施耐德突擊坦克,把火炮裝在右臉上的奇怪佈局

雷諾FT-17輕型坦克

施耐德突擊坦克並非墨守成規,設計師曾提出過一些加強型號,成員提升至9名,機槍增加到4挺,坦克正面安裝火炮或者火焰噴射器。事實上原型坦克的機動性就已經很糟糕了,發動機的負擔太大,故障率太高,在增加了裝備和人員之後,原本就弱得可憐的動力更加不堪重負。

法國總共製造了400輛施耐德突擊坦克,這些坦克都被當成了鐵絲網殺手來使用,一般在炮擊過後開往前線,用來給步兵壓倒鐵絲網開闢通道。半數以上的施耐德毀於戰火,後來則被雷諾輕型坦克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