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說:腸道菌群失調,健康就會受連累

大家如果對上一章的內容還有印象,一定會記得,我們的腸道里生長著大量的細菌,正常狀態下,這個龐大的菌群內部相互依存、相互制約,處於相對平衡狀態,一起組成體內最大的微生態環境,成為維護人體健康的天然防線。但是,在非正常狀態下呢?假如這種平衡被打破了呢?

中醫說:腸道菌群失調,健康就會受連累

當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腸道里面充滿了雙歧桿菌等有益菌群,當我們長大成人,在身體健康的時候,腸道里面的菌群主要是厭氧菌,少數是需氧菌,前者約為後者的100倍。“常住”在腸道的正常菌群是類桿菌、乳桿菌、大腸桿菌和腸球菌等,還有少數過路菌,比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副大腸桿菌、產氣桿菌、變形桿菌、產氣莢膜桿菌、白色念珠菌等。不管是“常住居民”,還是“臨時居民”,它們都能相安無事、和平共處。

然而,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我們的身體機能自然老化,腸道活力也會自然衰退,於是腸道里面的菌群漸漸發生變化,有益的菌群逐漸減少,而對人體有害的菌群則可能不斷增多,平衡就被打破了。如果說身體的衰老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變化,那麼飲食、用藥、抵抗力等因素則是我們可以儘量掌控的,要知道,它們同樣可以引起腸道里面的菌群失衡。

中醫說:腸道菌群失調,健康就會受連累

比如,我們通常所說的“水土不服”,其實就是我們的身體因為氣候和環境的改變而發生的腸道菌群失調。再比如,現在大家家裡都有冰箱,雖然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方便,可是有的家庭儲存大量的肉食品及蔬菜,一時吃不完,過久的儲存會讓食物變質,吃了這些變質的食物之後就會引起我們的腸道菌群失調。

再比如,在人體抵抗力較低的情況下,比如瘦弱的嬰幼兒、年老體弱和患急慢性疾病的人,假如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腸道中的敏感腸菌就會被抑制,而沒有被抑制的細菌就會乘機繁殖,從而引起菌群失調,導致其正常的生理組合被破壞,從而產生病理性組合,引起臨床症狀,也就是腸道菌群失調症。

臨床上,腸道菌群失調往往還會引起各種腸炎。比如白色念珠菌性腸炎、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腸炎、產氣莢膜桿菌性急性壞死性腸炎、綠膿桿菌腸道感染、變形桿菌腸道感染、肺炎桿菌腸道感染等,這些疾病的誘因都是細菌。

中醫說:腸道菌群失調,健康就會受連累

舉個例子,假如我們有某些急慢性疾病或者長期大量應用廣譜抗生素,腸道的正常菌群受到抑制,而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則會大量繁殖,產生腸毒素,引起腸炎。主要的臨床表現有高熱、腹瀉、大量稀水便或蛋花樣便、腹脹、腹鳴、脫水和休克,腹痛常常不明顯。症狀比較輕的往往可以自愈,如果症狀很重就需要選擇合適的抗生素治療,以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讓身體裡面的菌群儘量恢復平衡。

所以,假如我們不想讓腸道時不時鬧情緒,那就一定要密切關注我們腸道內的菌群狀況,預防菌群失調症。抗生素必須合理使用,避免濫用或長期使用,可用可不用就不要用,可以用窄譜的,那就不要用廣譜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增強自身的抵抗力,這樣才會讓腸道菌群和我們的身體一樣保持健康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