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在澳洲,感覺不到幸福,最大的原因竟然是——太宅

眾所周知澳洲是移民大國,宜居的地理環境及寬鬆的政策,一直是許多華人的移民首選。

在2018年人口統計中,華人有65萬。微信,支付寶在澳洲幾乎暢通無阻,各種中餐花樣繁多,西餐無法滿足的中國胃,在華人聚集區也都不是事。

原來在澳洲,感覺不到幸福,最大的原因竟然是——太宅

但真的所有移民,都能很快適應新環境嗎?

在最近公佈的一組移民調查數據裡,才發現原來在澳洲這麼多年,無聊和寂寞都是自己的問題。

移民不幸福,都是因為你太宅了。

原來在澳洲,感覺不到幸福,最大的原因竟然是——太宅

適應澳大利亞文化的移民說,他們比沒移民的人更快樂。調查使用澳大利亞個人幸福指數衡量個人幸福感,指數使用0到100積分系統來衡量一個人的滿意度。

調查結果顯示,澳大利亞普通人口平均PWI在74.2至76.8間,而移民樣本平均PWI較高,為77.27。

也就是移民比土生土長的澳洲人更幸福。

移民大多擁有更高學歷或技術,這些技術給他們帶來更高工資或社會地位。
覺的不夠幸福的移民,都有個相同點就是他們社會關聯度太低,說白了就是太宅影響生活質量。

原來在澳洲,感覺不到幸福,最大的原因竟然是——太宅

太孤獨了會生病

許多年輕移民,或二三代移民適應能力比強,對文化衝突還沒有較大感覺。

但對很多技術移民,或中老年來說,適應全新環境並不容易。

晚上想逛街,發現商店早已關門,拿起手機想呼朋喚友,發現在這沒有能一起聊天的朋友。

澳洲風景哪裡好?流行什麼?通通一問三不知,英語也不太行,出了華人區就像個文盲。

原來在澳洲,感覺不到幸福,最大的原因竟然是——太宅

根據澳洲一項研究發現:來自不同文化和語言背景的老年人

那些為照顧子女或憑藉技術來到異國他鄉的移民,晚年沒有一起下棋遛鳥的夥伴,甚至沒有能時時刻刻陪在一起的家人,沒有朋友又不適應這邊的社會,那樣的孤獨遠遠勝過任何當地人。

那對那些初來乍到的移民,提升生活幸福感有什麼辦法呢?

中澳文化兩手抓

在澳洲不同民族的人很容易因為生活習慣而聚集在一起,就例如唐人街或是比較明顯的華人聚集區Burwood,Chatswood等地區。

大家習慣保持之前傳統文化,也緩衝了進入陌生國家的不安。

對移民來說,適應新文化並不意味著要拋棄自己原有文化背景,這也是如今越來越多新移民趨向雙向文化的原因。

他們不是拋棄過去適應新文化,而是在自己原有文化上,增加更過的文化內涵,實現了兩種文化的自由切換。

比如華人機會積極參加學校和社區中的活動,結交新朋友,也會一起慶祝新年,中秋等傳統節日!

他們及認可了自己澳洲人的身份,也不曾忘記亞裔的背景!不僅如此,從另一個方面,也正是這些人向別人宣傳了自己的文化,成為中澳交流的橋樑。

原來在澳洲,感覺不到幸福,最大的原因竟然是——太宅

積極參與社交

01、參與聚會

在澳洲,交朋友最快的方法就是參與聚會了。這並不是只有蹦迪party才算是聚會,許多社團,比如Meetup網站上常常會招納新成員,什麼攝影,電影一類的,大家很快就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02、做個吃貨

沒什麼問題是吃一頓解決不了的如果不行,就吃兩頓!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在悉尼能毫不費勁的找到全世界美食,所以如果心情不好,就出去多吃點東西吧!

03、動起來

運動健身不僅可以增強體力,更可以改善人的心情,釋放壓力。所以,當你覺得孤獨的時候,跑兩步,出了一身汗可能也就沒那麼難過了。

04、培養一個新愛好

“人一生中,必須有一樣,不以此謀生的工作!”不得不承認,有興趣愛好的人,比較有趣。而學點新東西就是拓寬視野與旁人積極交流的好機會,只要堅持下去,這份愛好帶來的成就感就會讓人滿足!

生活不易,異鄉打拼的艱辛一時半會也說不完,其實每個人選擇移民的原因和考量都不同,但目的都一樣,那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所以面對困難和孤獨,我們還是要積極走出自己的一方小天地,積極融入到新社會里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