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九成慢阻肺患者做不到“早發現”

近九成慢阻肺患者做不到“早发现”

護士鼓勵慢阻肺患者吹氣球鍛鍊肺功能

通訊員劉姍姍供圖

11月20日是“世界慢阻肺日”。我國慢阻肺患者人數近1億,40歲以上成人慢阻肺發病率高達13.7%,相當於每8人就有一個慢阻肺。然而,逾九成患者對患病毫不知情,緣於居民對輕微的憋悶症狀常不以為意。

“老煙槍”呼吸衰竭

“鬼門關”前走一遭

62歲的彭先生“煙齡”30多年,一年前查出慢阻肺,戒菸的“flag”立了一遍又一遍,煙癮一上來還是忍不住吸兩口。上週,他慢阻肺急性加重導致呼吸衰竭,眼看平喘藥也失效了,喘息一陣緊似一陣,家人見狀忙將其送往武漢市第三醫院。在ICU病房,經過氣管插管輔助呼吸,彭先生在鬼門關前掙扎一個星期才保住性命。

與彭先生相比,家住後湖的劉女士則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二手菸”受害者。月初,她咳嗽加重,活動量稍大一點就胸悶氣短,爬上五樓至少歇三次。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肺功能檢查證實劉女士已患上中度慢阻肺,需要接受治療。醫生追問之下得知,因丈夫20多年來煙不離手,同處一室的劉女士不得不長期被迫吸食“二手菸”。此外,劉女士居住的老房子沒有很好的排煙設備,長期接觸廚房油煙也是導致慢阻肺的高危因素。

“吸菸是導致慢阻肺的頭號危險因素,包括一手煙和二手菸。”武漢市第三醫院呼吸內科袁竹青醫生介紹,目前在呼吸內科住院的慢阻肺患者,九成以上都是“老煙槍”。除了肺部損害,吸菸還會誘發冠心病、腦血管疾病和癌症。儘管知曉吸菸危害,但由於缺乏自控能力,絕大多數菸民的戒菸之路舉步維艱。

40歲以上每8人

就有1個慢阻肺

根據發佈在《柳葉刀》上的最新研究數據,我國慢阻肺患者人數約1億,40歲以上成人慢阻肺發病率高達13.7%,相當於40歲以上居民中,每8人當中就有一個是慢阻肺患者,慢阻肺已經成為除高血壓、糖尿病以外最常見的慢性疾病。

此外研究表明,如果不注意控制疾病進展,慢阻肺帶來的死亡並不遙遠。以首次住院為界,患者3.6年內死亡率達到50%,7.7年內死亡率達到75%。在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2016年全球前十位死亡原因中,慢阻肺僅次於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位列第三。

儘管如此,我國居民對慢阻肺的知曉率卻很低,高達97.3%的慢阻肺患者對患病毫不知情。武漢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胡軼介紹,肺功能檢查是目前診斷慢阻肺的科學標準,但常規體檢中沒有這個項目,很多患者不能及時發現這個疾病。此外,慢阻肺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很多患者出現氣促、呼吸困難等症狀時才來醫院檢查,往往已經到了疾病的中晚期。

“慢阻肺帶來的肺部損害不可逆轉,早診斷、早治療才能防患於未然。”胡軼建議,年齡超過40歲的長期吸菸者、職業性粉塵接觸者、反覆呼吸道感染者、長期接觸室內汙染者,每年應進行一次肺功能檢測。長期吸食“二手菸”的女性出現慢性咳嗽、咳痰,活動時感到氣短、喘息、氣急等情況,也應引起重視。

由於活動時呼吸受阻,很多慢阻肺患者不願活動,這對康復是不利的。胡軼提醒,慢阻肺患者冬季應注意防寒保暖,戶外活動可佩戴口罩,避免冷空氣直接刺激呼吸道。在此基礎上,推薦打太極、散步等輕運動,以鍛鍊肺部功能。

記者武葉 蘇金妮 通訊員劉姍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