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基礎教育邁入全面提高育人質量新階段

本報訊(記者 康麗) 全國教育大會以來,中央印發了《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今年7月,國務院召開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一段時間以來,教育部和各地貫徹落實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取得了哪些進展?

11月14日,教育部召開第六場“教育奮進看落實”新聞通氣會,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對標中央要求,圍繞內涵建設、提高質量重點任務,教育部研究制定了系列配套政策文件。

呂玉剛透露,這些文件一是《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提出教研工作服務學校教育教學、教師專業成長、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管理決策四項主要任務,著力健全國家、省、市、縣、校五級教研工作體系,明確教研員的專業標準和配備標準。二是《關於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將充分發揮考試命題對發展素質教育的引領作用,明確提出要依據課程標準科學命題,並對提升試題科學化水平、規範考試命題全過程管理、健全命題質量評估制度、加強命題隊伍建設、完善命題保障機制等提出要求。三是《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實驗教學的意見》,明確提出構建與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相適應、與課程標準要求相統一的實驗教學體系,並對開齊開足實驗課程、創新實驗教學方式、提升教師實驗教學能力等提出了意見。

“教育部還正在研究制定加強勞動教育、改進學校體育美育工作、深化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標準、中小學生分級閱讀指導,以及教師減負、教師優待辦法、教師教育懲戒權等政策文件。”呂玉剛說。

減負是基礎教育領域的熱門話題。去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了《中小學生減負措施》,這是第一個全面系統推進中小學生減負工作的文件,明確了學校、校外培訓機構、家庭和政府各方責任。目前已有24個省份出臺了具體實施方案。

“減負不是讓學生沒有學習負擔,也不是所謂的‘快樂教育’。我們需要對減負工作有一個全面、正確的理解。”呂玉剛表示,減負是要減去強化應試、機械刷題、超前超標培訓等造成的不必要、不合理的過重負擔。

在呂玉剛看來,減負要堅持綜合施策、多方聯動。首先,學校要通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質增效,精準分析學情,注重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解決好學生學習上“吃不飽”“消化不了”、需求多樣等問題;要減少考試次數,不得公佈考試成績和排名,堅決禁止分班考試,實行均衡編班。其次,要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規範培訓行為,嚴禁超標超前培訓,強化日常監督管理,完善“黑白名單”制度,切實減輕校外培訓造成的過重課外負擔。再次,深入推進家校協同育人,幫助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念,防止盲目攀比送孩子參加不必要的校外培訓。最後,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樹立科學的政績觀,不片面以升學率考評學校和教師,更不得給學校下達升學指標;要深化中高考命題改革和招生入學改革,切實提高命題質量,注重考查學生綜合素質,不出超標難題怪題,規範招生入學秩序,緩解競爭壓力。

《中國教師報》2019年11月20日第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