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李白崇拜一生,因為他李白痴迷宣城,一首清麗絕唱道出原因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文化點心鋪“:寫文人,讀詩詞,講故事,這裡只講跟文學有關的事情

他被李白崇拜一生,因為他李白痴迷宣城,一首清麗絕唱道出原因

李白一生崇拜謝眺,然而他所崇拜的卻不是門第名譽之類的東西。這不是放蕩不羈的李白所看重的。真正令他為之折服,甘願一生低首的是謝眺飄逸空靈的詩作,是其中所體現出來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清新風格。

謝眺,東晉著名詩人,尤善五言詩。在盛唐王維等著名五言詩人出現之前,他的五言詩清麗脫俗,稱得上是詩壇的上上品。他出生於南朝歷經數百年而不衰的四大門閥之一的謝家,身份高貴,天賦過人,早早地就在文壇上闖出了“小謝”的名號。

他被李白崇拜一生,因為他李白痴迷宣城,一首清麗絕唱道出原因

對於謝眺,李白的崇拜之情簡直難以言說。為了拉近與謝眺的距離,李白一生痴迷宣城,將人生的大部分時光都留在瞭如詩如畫的江南。那麼,李白為什麼如此崇拜謝朓呢?謝眺的一首經典詩作《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或許可以為我們道出答案。全詩如下: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

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

他被李白崇拜一生,因為他李白痴迷宣城,一首清麗絕唱道出原因

中國古典詩歌發展到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言詩早已取代四言詩成為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之一。這一時期的五言詩,雖然沒有佳篇,而以佳句居多,然而卻為古典詩歌最輝煌的時期“唐詩”的到來蓄積了蓬勃的力量。

謝挑的這首《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清麗脫俗,絕美無比,是當時五言詩中難得的佳作。在一個春天,謝眺接到任命,出任宣城太守。他從金陵出發,逆江向西而行到宣城赴任。在途經長江沿岸的三山之時,他寫下了這首名篇。詩題中的“三山”是一座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

他被李白崇拜一生,因為他李白痴迷宣城,一首清麗絕唱道出原因

首句“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分別借用漢末詩人王粲《七哀詩》中“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和西晉詩人潘岳《河陽縣詩》中“引領望京室”的詩意。詩人在前往宣城的路上,離家越遠,思鄉之情便越切。

於是,他登上三山,回望建康。此情此景,與當年王粲在灞涘回望長安,潘岳在河陽回顧洛陽的場景何其相似?想當初,當王粲和潘岳也和此刻的詩人一樣,心中不僅懷著對故國的無比眷戀,還有對清平治世的渴望。

他被李白崇拜一生,因為他李白痴迷宣城,一首清麗絕唱道出原因

詩作次六句“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是寫詩人登上三山後所見到的長江兩岸的風景。其中“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一句堪稱整首詩的靈魂所在,使詩作清麗絕倫,流傳千古。

極目遠眺,建康城中皇宮和貴族宅邸的飛簷金碧輝煌,參差不齊,在傍晚日光的照耀下清晰可見,正是“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雖然作者深知已離開故鄉很遠,但還是忍不住想要從中尋找自己的舊居,這也算是人之常情吧。

他被李白崇拜一生,因為他李白痴迷宣城,一首清麗絕唱道出原因

不經意間太陽已經西斜,眼前的景色令人沉醉,在謝眺的筆下,這番美景化成了“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燦爛的晚霞鋪滿了整個天際,宛如一匹散落的錦緞。餘暉之下,清澈寧靜的大江與天相接,猶如一條純淨的白練,清麗無比。

這組比喻歷來為後人稱道,它從大處寫景,色彩對比絢麗,“綺”、“練”這兩個喻體的使用給人以靜止柔軟的直覺感受。這與黃昏時平靜柔和的情調十分和諧。此外,動詞“散”和“靜”的使用,十分準確生動。晚霞是鋪開的,是分散的,大江只有平靜時才能“靜如練”。

他被李白崇拜一生,因為他李白痴迷宣城,一首清麗絕唱道出原因

如果說“餘霞”兩句是用大筆暈染江天一線的景色,那麼“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兩句則是以細筆點染美景。喧鬧的歸鳥齊齊落在江中的小島上,各色野花開遍了整個郊野。雲霞與江水,群鳥與繁花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明淨清麗的水墨畫。

然而如斯美景沒有消減詩人的思鄉之情,反而更添愁緒。“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望著天空中歸巢的小鳥,詩人心中不禁閃出半路折回的念頭。一想到自己此去,還鄉之日可能遙遙無期,淚珠便不受控制地灑落。每個人都依戀故鄉,如此長久的別離,誰能保證濃密的黑髮在變成白髮之前一定能返回故鄉呢?

他被李白崇拜一生,因為他李白痴迷宣城,一首清麗絕唱道出原因

這首詩寫景,色調絢爛紛繁,滿目彩繪,所以李白每逢盛景,總是會說到“恨不能攜謝眺驚人詩句來!”整首詩寫情,單純柔和,清麗婉轉,溫柔唯美,將視覺的畫面美與聽覺的韻律美合二為一。此時,詩歌的盛世還沒有到來,就當時來說,這首詩的水平足以冠絕古今。

然而,這首詩不過是謝眺才華橫溢的一個小小佐證而已。除了這首詩之外,謝眺還創作了無數動人的詩篇。在詩歌的盛世還沒有到來之前,用“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來形容謝眺一點也不為過。由此我們也可以窺探到一些李白為何如此崇拜謝眺的原因了。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